马小川 镇江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学习情况、专业能力、职业能力进行实证研究,综合整合相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建议,分析教学现状,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学习情况、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实证研究,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教学现状提供参考和指导。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参考。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为更好地推动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发展,对镇江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21届毕业生进行调查回访,对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进进行研究在高职院校,为更好地培养高技术技能人才提供基础。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
以镇江职业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21届毕业生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对毕业生的岗位适应性和后续发展的分析,研究教学大纲和课程设计内容的改进和完善。
研究工具
本调查问卷根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标准、就业方向等设计,以“结果导向的OBE”理论为基础,评价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知识结构、专业能力和“大众创业”。内容经过调查和测量。同时,我们对相关企业进行访谈,了解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进行研究分析,最终提出改进建议。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问卷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共37个问题,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职业能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就业政策五个部分。单选题29道,选择题5道,排名题3道。 ,共37项。
测试流程
使用了在线研究和电话采访。本次调查针对的是2021年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线调查问卷将通过微信或QQ发放。在线回答问题后,系统将自动收集问卷。该问卷是匿名的,调查内容仅用于研究目的,与学生或班级相关的评估无关。学生自愿参加。参与学生32人,回收有效问卷32份。其中,女生14人,男生18人,占江苏省内的78%,省外的22%。
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SPSS 19.0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研究结果与分析
毕业目的地
从早期职业发展趋势来看,62.5%的学生希望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37.5%的学生认为不需要从事本专业工作。从实际就业情况看,2021届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100%,其中升学12.8%,本专业就业61.5%,同类专业就业15.4%,同类专业就业10.3%。 % 不适合正确的字段。从事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类型为家装公司、建筑公司、房地产公司。从事同类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类型包括广告公司、互联网公司。与专业不匹配的毕业生主要就业岗位是销售人员和后勤人员。 。从毕业生对专业动态的了解程度来看,50%的毕业生对自己专业的发展趋势比较了解,37.5%的毕业生了解程度一般,12.5%的毕业生不了解关于它的很多。上述数据表明,毕业生虽然有三年的学习经历,但不少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了解不够,对继续攻读专业缺乏信心。因此,在今后的课程中,需要增加专业理解和职业认同,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同时在就业过程中增加专业就业指导,让学生有更清晰的自我发展定位。
学习情况
经过三年的学习,75.88%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对专业有了全面的了解。有些学生对自己的专业认识模糊,一直按照课程安排一步步学习,但不明白学习的目的。 28.13%的毕业生对课程感到满意,56.25%的毕业生比较满意。对课程不满意的毕业生有两种看法。有些人认为课程内容不够,很多需要学习的知识在课程中无法掌握。相反,其他人则认为许多课程是不必要的。造成上述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对专业的理解和未来规划的差异。 84.3%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未来发展或职业方向感到困惑,12.5%的学生感觉一般,只有3.2%的学生感到困惑。对自己的发展方向非常确定。对专业理解不够,对课程产生疑虑,必然会对学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 91.7%的学生认为“确定了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后,会有动力更好地学习”,8.3%的学生表示不确定,没有学生认为确定职业发展方向会对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大多数学生认为,只有积极参与实践,才能将课堂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确定发展方向,增加学习动力。调查对象中,能够确定自己发展方向的都是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
专业能力
对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掌握和运用的专业技能进行了调查。排名得分为(满分5分):方案设计4.47、绘图表现4.41、材料技术2.56、文字排版1.16、销售谈判0.91、工程管理0.53,高分项目与低分项目差距较大项目,说明毕业生专业能力不平衡。经过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我了解到,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应聘者不仅需要具备某一方面的技能,比如简单的设计能力、绘图能力,还需要能够快速融入整个项目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过程。天赋。受访者认为未来需要掌握的六项专业技能排名如下:方案设计、材料技术、工程管理、销售谈判、绘图表现、文字排版,表明工作实践可以帮助毕业生实现自身能力以及实际工作需要。之间的差距。
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调查,排名得分(满分5分)为:沟通协作4.88、解决问题4.47、自我管理3.44、经验总结2.41、职业规划2.06、专业创新1.53、自我激励1.45 。通过采访我们了解到,大多数毕业生感觉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缺乏“自主能力”。他们觉得,有了明确的目标,就有了奋斗的方向。一旦失去目标,他们就会感到困惑和无力。 71.9%的毕业生认为,在周围人的鼓励下,自己可以更有动力,18.7%的毕业生即使没有鼓励,也能充满动力地工作。 84.8%的毕业生认为学校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专业性,实际工作中更需要综合能力。全体毕业生认为综合专业能力在具体实践中更容易获得,其中84.8%的人认为陌生的团队能够更有效地提升个人综合能力。
“双创”能力
通过对毕业生创业能力的调查发现,71.88%的毕业生希望创业。从创业内容来看,25%的毕业生在专业内创业,43.75%的毕业生在与专业相关的领域创业,其余31.25%的毕业生在与专业无关的领域创业。从创业的原因来看,大多数毕业生认为创业可以独立决定未来的发展方向。其次,创业比找工作有更多增加收入的机会。第三,创业可以最大程度地与自己的利益结合起来。百分之六十想要创业的毕业生之所以产生创业的想法,是因为在经历了创业实践后,发现就业环境不适合自己。创业伙伴调查显示,46.88%的毕业生希望与同学一起创业,18.75%的毕业生希望独自创业,9.38%的毕业生希望与家人一起创业,其余25%的毕业生希望与家人一起创业。 %不在上述范围内。
毕业生认为自己在创业过程中最缺乏的三大能力是:营销、客户沟通和团队管理。他们认为,在学校能够获得上述技能的课程主要是社会实践、实践项目和专业课程。课程类别。 75%的毕业生认为,在实际项目或实践中更容易掌握创业所需的技能。 71.88%的进入企业的毕业生认为创业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这种能力可以帮助毕业生更好地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对就业有很大帮助。
毕业生创新能力调查发现,81.25%的毕业生喜欢创新,86.76%的毕业生认为自己善于从事创新工作,78.1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有很大的创新空间; 71.88%的毕业生认为创新所需的技能在实际项目或实践中更容易掌握。 68.75%的毕业生认为,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更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就业政策
调查毕业生对国家或地方就业政策的了解情况。 18.7%的毕业生认为自己了解国家或地方的政策,43.79%的毕业生了解一些国家或地方的政策,37.51%的毕业生根本不了解这方面。 53.13%的毕业生认为自己的专业比其他专业更具竞争优势。 56.25%的毕业生认为成功创业非常困难。一项关于大学创业相关政策在哪个阶段传播最有效的调查显示,37.5%的学生认为在实际项目过程中,28.13%的学生认为刚入学,12.5%的学生认为在开始之前专业课程中,有18.75%的学生在毕业前这样认为。 3.13%的学生认为应开设自主创新创业课程。绝大多数毕业生对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认为掌握更多的国家政策指导信息有助于自己未来的发展。他们还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应该不断灌输相关的知识或信息,这样才能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涯,更好地为以后的就业做好准备。
应对策略建议
提高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加强职业规划指导和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积累各种专业知识和技能,而是要求学生首先形成对专业的整体认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探索自己的定位。过程。 。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不仅仅是简单的专业内容介绍,还包括行业发展、专业细分、学习要点、能力要求等,要让学生通过专业认知来提高自我意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扬长避短,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在此基础上,学生入学后可以接受职业规划指导,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的和方向,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融入课程,教师所有专业课程内容均应与未来工作挂钩,让学生掌握未来工作应用场景中的每一个知识点,进一步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索自己的定位。
增加实践内容比重,专业能力与职业能力并重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具有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的特点。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比如,如果单纯看图片、听老师讲解一些流程或材料的应用,只能形成概念。只有让学生真正看到、触摸到,才能将知识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实践内容应如下:
1、以能力提升为导向。依托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积极对学生开展技能培训和考核,高度重视技术和操作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一专多能”。实践过程由校内教师和行业专家共同指导,为学生个性化发展和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保障。
2、基于“产学研”模式。在实践中,学生并不是被动地掌握和学习知识,而是参与到整个“产学研”体系中。让学生参与技术研发合作、知识产权创造、技术运用和实际项目运营。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够亲身参与到行业发展的最前沿。拓宽你的视野。
3.开放实践教学。在合理遵守的范围内,应改变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开辟实践训练场地,让学生从训练场地的“客人”变成“主人”。教师以任务的形式向学生分发实践内容。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灵活增加实践时间,进行相应的研究、毕业设计制作、企业项目运营等,进一步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才培养满足社会需求同时尊重学生个体发展
1.人才培养订单化。根据历届毕业生的就业地区、就业方向、就业单位等进行统计分析,同时与相关企业对接,分析社会所需的技能人才,与社会对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我们还可以根据合作企业未来三到五年对人才的需求,通过接单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融入到整个教学过程中,减少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摩擦。是时候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了。
根据学员意愿开展分类培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就业方向有很多,各个方向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未来就业方向的选择应由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家庭背景、学习意愿、基本能力等方面综合决定,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意愿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根据学生的发展和个人意愿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有一定的侧重点,向某一方向深入、系统地学习,不偏科。在日常学习中,鼓励学生参加相应的竞赛和活动,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在实习阶段,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推荐实习单位,并持续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参考
[1]于全成.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状况调查分析——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专业2016届毕业生为例[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 20(03)):39-41.
[2] 马永红,李光林,卢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素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探讨[J].高等教育学报,2018(06):102-104 107。
[3] 王洪丽,耿先文,邵洪强,田建国,韩子玉,程文全。基于“大众创业”能力培养的高校实践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高等教育学报,2019(01):47-49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