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洛阳三彩美术馆馆长郭爱和:
“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实现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找准最具特色、世界影响力的文化符号,而中国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广大人民群众智慧的结晶。 “遗产 旅游”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用文化塑造旅游、用旅游彰显文化的生动实践。河南洛阳三彩艺术馆馆长接受中国旅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郭爱和认为,进一步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要在几个方面继续努力,比如进一步创新非遗体验项目,开设非遗工作坊、体验课程等,让游客可以亲自参与传统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增加互动性和参与性,激发游客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线路,结合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主题旅游线路,连接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点,提升旅游体验和景点吸引力;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品,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旅游纪念品、特色产品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地方相关非物质文化发展遗产产业;加强宣传推广,通过线上线下渠道,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宣传推广力度,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相互促进、共赢,为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给旅游业带来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郭爱和说道。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洛阳三彩美术馆推出了游学项目,受到广泛欢迎。
郭爱和表示,在继续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活动的过程中,他有了一些感悟。例如,实践经验应与知识讲解相结合。以三色陶瓷的研究为例。三色陶瓷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三色陶瓷,不仅需要有实际的动手体验,更需要身临其境的系统讲解,让学生有“参与感”;注重加强科研导师培训。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师必须具备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技能以及一定的教学经验。
对于下一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郭爱和建议,在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传统教育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和审美修养,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创新和设计能力;进一步完善保护政策,包括经济支持、法律保护、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将鼓励更多的大师和传承人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针对“汉服热”现象,郭爱和建议将汉服产业纳入国家产业发展规划,从国家标准制定、汉服设计生产、汉服学术研究、汉服发展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园区(街区)建设助力汉服产业蓬勃发展。 (李志刚)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