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四大国家文化公园格局形成,你了解它们的区别吗?

发布时间:2024-10-28 16:03:28

2020年10月29日,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等国家文化公园。这一决议已在今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十四五”规划中得到确认,目前已形成。四大国家文化公园布局已经确定。

目前,长城、大运河、长征公园建设因起步较早而硕果累累,而黄河国家文化公园仍处于规划建设初期。

我们可以这样简单地理解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和旅游带之间的区别:风景名胜区和文化遗产覆盖面积较小,往往在小比例尺国家地图上显示为一个点;国家公园和国家文化公园是按照公园标准建立的区域,一般面积较大,在地图上显示为较小的区域;旅游带,顾名思义,是连接相关区域的相对较长、连贯的条状区域。点和小区域显然覆盖了更大的区域。这些通常在空间上重叠。

为什么要建设黄河文化旅游带?

“十四五”规划提到建设两条旅游带,即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和黄河文化旅游带。两者都是旅游带建设,但具体表现不同。黄河流域重视文化旅游,也体现了国家政策引导、因地制宜。

在我国,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一直是旅游业长期以来大力推动的一项任务,因为文化旅游可以增强旅游产品的吸引力,提高经济效益,还可以大力弘扬中华文化,提高旅游质量。文化自信以一种微妙的方式。

一般认为,文化旅游包括历史文化、现代文化、民俗文化等多个层面,其中以文物、记载、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面最为难得。资源,而黄河流域正是拥有如此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黄河是中华文明最重要的发祥地,被中国人尊称为“母亲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等9个省级行政区,最后在东营注入渤海,山东。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的桃花峪已成为中游和下游的分界线。

历史学家认为,黄河文明的形成时期大致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主要是夏商及之前。已发掘文化遗址的代表有仰韶文化、二里头文化、龙山文化、大文文化等。寇文化、马家窑文化等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密集分布。

黄河中上游,由于地理条件相对恶劣,文物古迹不如中下游丰富,但依然足够闪耀,对于探索内涵和外延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明。

春秋以来,黄河流域文明得到极大发展,两千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活跃的思想文化,铸就了灿烂的黄河文明,也构成了中华文明的核心和黄河文化的框架。这些无疑是黄河文化旅游带发展必不可少的、独特的关键要素。

从自然角度看,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它所经过的自然景观非常丰富,有雪山、湖泊、湿地、草原等地貌。知名景点令人眼花缭乱。

黄河三峡风景区位于河南省三门峡。这里风景秀丽,文物古迹众多。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3000公顷。是河南省最大的湿地自然保护区。这里也是白天鹅、鹤等国家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它不仅成为国内外游客的休闲度假胜地,而且成为环黄地区人民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水源。

这些美丽的自然景观往往有着不同形态的人文景观,两者完美融合,给游客带来丰富而独特的旅游体验。国家大力倡导的“以文化塑造旅游、以旅游彰显文化”的文旅融合理念,在黄河流域或许能完美落地。

2020年1月上旬,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问题,指出黄河流域要下大力气开展重大保护和治理,走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之路。国家领导人进一步强调,要实施黄河文化遗产体系保护工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开展黄河文化宣传,大力弘扬黄河文化,促进更好保护和利用。

(三门峡广播电视台新媒体中心)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