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价值突出。 “红忆梦·时尚临沂”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临沂市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优先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转型结构调整的先导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八个新兴产业之一,大力实施“旅游旅游”。实施“旅游兴城”和“旅游强城”战略。临沂以红色为引领,确立“红配绿、绿配红、红配绿蓝、古今现代”的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红色旅游已成为推动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新引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的利器。新动能对于传承红色文化、弘扬沂蒙精神、丰富旅游业态、发展旅游产业、进一步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基本情况
临沂是革命老区,也是沂蒙精神的主要发祥地。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景点众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这里建立了沂蒙、滨海、鲁南革命根据地,并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省级人民政府——山东省政府。刘少奇、徐向前、罗荣桓、陈毅、粟裕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工作过。临沂是华东地区革命斗争的指挥枢纽,素有华东“小延安”之称。临沂市充分发挥红色遗迹众多、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推出沉浸式、体验式文化旅游新场景,以红色旅游创新推动旅游发展,以旅游发展带动产业升级,整合红色资源。结合当地特色产业、传统村落、自然风光等资源,深化城市品牌建设,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提升红色文化旅游城市发展水平。
2、发展模式
(一)面“全面”,加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顶层设计
一是成立组织领导机构。成立市委红色教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领导小组、市政府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市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组等工作机构,对全市红色旅游进行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贯彻落实和推动红色旅游改革发展方针政策、推动红色旅游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协调解决红色旅游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中遇到的突出矛盾和困难。二是强化地方立法保障。临沂市颁布了国内首部以红色精神资源保护传承为主题的地方性法规——《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制定了山东省首部促进红色旅游的政府规章——《临沂市红色文化保护传承条例》旅游促进《办法》,充分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不冲突、有特色、便于操作、注重实效”的立法原则,坚持规划引导、注重实质保护,突出精神传承,保护红色根源,创新开展革命 对旧址、遗址、文物、实物、纪念设施等红色资源进行全面保护和传承,引领推动红色传承发展三是强化规划引导,推动红色旅游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的统一。邀请中山大学、北京新时代文化和旅游研究院等院校、单位的知名专家来我市实地考察、座谈。在此基础上,联合编制了《沂蒙革命老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行动计划》和《临沂市红色精品线路建设行动计划》,明确了推进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措施和路径。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二)聚焦“精细化”,夯实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全市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古迹318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其中129件被列为省第一批革命文物,数量居全省第一。 2022年,我市各级争取资金2161万元,对康达大学第一分校旧址、王焕宇故居、原临沂行署等13处革命遗址实施保护修缮工程为创建沂蒙红色文化遗产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将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纳入“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网络,实现全天候监控。二是打造提升红色核心景区。提高红色景区创意性、吸引力、参与性、体验性,实施精品景区工程,完善景区服务设施,打造山东孟良崮风景区、红嫂故里旅游区、红朱村旅游区、刘少奇纪念馆兼八路军第115师师长,旧址旅游区等重大红色旅游项目和核心景区。全市建成旅游集散中心18个,咨询服务中心35个,新增旅游交通标志1200多个,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100多个,新建停车场520多个。景区设施得到有效完善。三是创新创造红色文艺。创作并发行了《沂蒙爱情》、《沂蒙组曲》、《沂蒙赤壁》、《你永远是灯塔》、《沂蒙这片热土》、多部作品荣获国家级、省级奖项,其中情景器乐等。 《沂蒙之恋》荣获群众文艺政府最高奖第十九届群星奖。其制作的民族歌剧《沂蒙山》荣获中国舞台艺术最高政府奖“文华奖”。大型京剧《言一堂》入选第十六届“五个一工程”精神文明建设奖。创新文艺表现形式,拓展文旅融合路径,创作一批以红色景区为背景的沉浸式情景剧,如《沂蒙四时·红嫂》《女子救援会》《民兵连》等》、红嫂故里旅游区开展的《扫盲班》、河东新四军旧址开展的《爱在河湾》等,“深挖红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深度融合”旅游——沂南县沉浸式演绎红色故事”被评为全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典范案例。
(三)线上“美丽”,优化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环境
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市发改、交通、文化和旅游等部门联合规划申报了沂蒙红色旅游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提升沂南红色大道等一批红色走廊、旅游公路、生态大道、健身步道、自行车道。全市风景公路基本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二是优化交通道路及其环境。交通、商务、文化和旅游等部门和沿线县区联合开展红色旅游交通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建设和升级红色旅游道路,改善加油站及其周边环境,建设红色旅游交通线。客栈、完善交通标志、增设红色景观小品,结合村庄景观美化,实现红线亮化美化,凸显红色文化特色。三是打造精品红色旅游线路。全市打造“不忘初心”、“群众路线”、“永远跟党走”、“沂蒙风情”、“牵起老百姓的手”5条高品质红色旅游线路。区”,连接全市红色旅游资源,打造临沂红色旅游线路。旅游一体化发展格局。
(四)融合让“亮”起来,推动红色旅游全链条融合
一是深化业态融合。突出“红绿蓝、古今”五线打造,开发创新产品。为推进“红色 教研”,市委组织部成立专门工作班,牵头深化提升党的教育基地,兼顾文化和旅游功能。推进“红色 绿色”,实施“激活蒙山旅游”、“沂蒙乡愁”民宿建设、重点旅游村镇建设等工程,推出蒙山李子自然营地、房车营地等帐篷露营、房车露营地等新业态。强化生态旅游“绿线”。积极创建国家乡村旅游重点村镇、山东省文化旅游康阳强县、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省级风景名胜村、旅游民宿集群等,五类乡村旅游创建数量居全省第一。全省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推介会在我市召开,推广临沂经验。推进“红 蓝”,充分发挥“八河绕城”资源环境优势,开发“夜游颐河”线路产品,整合四河文化、旅游、商业、体育等设施,八家银行打造水上琅琊城文化旅游综合体,着力打造国家级文化旅游消费集群,发展蓝色经济。推广“红色 仿古色”,以红色为底色,延伸对圣贤诸葛亮、书圣王羲之等“七圣”故事的探索,推动军事文化园数字化升级等项目,创新开发历史文化旅游“古线”,展示临沂文化厚度。推进“红色 现代”,以“时尚临沂”为抓手,打造兰陵县戴村等新时代乡村振兴样板,大力发展会展旅游经济,融合歌剧《沂蒙山》等旅游演出《水云琅琊》项目将把临沂市打造成为“演艺之城”。
二是加强宣传推广。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打造以“红色沂蒙·时尚临沂”为母品牌和“沂蒙人家”乡村旅游品牌、“沂蒙乡愁”民宿品牌、“家庭沂蒙”服务品牌的红色沂蒙文化。作为子品牌的旅游品牌体系。实施“走出去”推介,将重点红色场馆、红色景区纳入全市旅游推介计划,纳入大团队奖励政策,组织开展“红色沂蒙·时尚临沂”系列推介会,并先后到省内、长三角、北京、天津、河北等20多个重点城市进行推广。开展线上推广,创新推广方式,开展“千数联动”自媒体推广、线上直播、短视频大赛等系列活动。首届“文旅临沂”短视频大赛仅抖音、快手就有677名创作者,发布作品2976件,浏览量超过3亿。坚持活动推动,先后主办全国红色旅游推广联盟年会、鲁南经济圈红色文化旅游大会等会议,成功举办山东省“红色文化主题月”活动启动仪式、城市红色故事讲解大赛、百名大学生徒步游。游览沂蒙山、把家乡的历史带进大学、百万汽车爱好者自驾游沂蒙等活动,有效扩大了临沂红色文化旅游的影响力。三是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服务质量监管,启动《沂蒙文化旅游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制定,推动红色场馆、景区基础设施升级,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强化文化旅游等配套服务。交通、住宿、餐饮、导游咨询等综合管理服务,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提升红色文化旅游服务质量和发展水平。
三、发展成果
临沂通过“点、线、面”立体发力,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全市已建成A级以上红色旅游景区27个,其中5个被列为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省级红色文化特色村10个。有市级红色旅游特色村10个,被评为全国红色旅游重点城市、中国红色游学目的地城市。 “十三五”期间,全市红色旅游年均接待游客3500万人次以上,年均红色旅游消费约400亿元。红色旅游已成为我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2022年12月,临沂市被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为全国十个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之一,为红色旅游高质量融合发展注入新动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