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途牛 2023 年财报亮眼,Non-GAAP 净利润达 5080 万元,破局之路在何方?

发布时间:2024-11-14 05:03:18

简介:出镜、跟团的向上空间很难突破,横向扩张是红海。如何突破?

3月13日,途牛(TOUR.US)公布2023年第四季度及全年业绩报告。财报显示,第四季度净利润9990万元,同比增长265.8%。全年净利润4.41亿元,同比增长140.3%,Non-GAAP(非美国会计准则)下净利润5080万元。

正如途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敦德所说,“途牛实现了疫情以来首次全年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盈利。”

途牛成立于2006年,2014年在美国上市,继携程(TCOM.US)之后,途牛跻身OTA(在线旅游平台)赛道的“第一梯队”。

但此后却受到“烧钱”策略的影响。截至2020年,途牛累计亏损超过73亿元。突如其来的疫情,进一步将核心业务为出境跟团游(以下简称跟团游)的途牛推入了亏损的深渊。

2023年,随着疫情后的复苏,途牛将迎来转机。第四季度跟团游收入同比增长1377.1%,毛利润同比增长511.7%。

值得注意的是,每年超过5倍和10倍的业绩增长只给途牛带来了5080万元的净利润。

这与途牛上市以来累计亏损逾78亿元相比,还不到九牛一毛。

01 出境游决定结果

跟团游一直是途牛的核心业务,占总收入的70%以上。 2023年扭亏为盈,几乎完全依赖跟团游的快速增长。跟团游产品中,出境游贡献最大。

自2022年底疫情政策放松以来,国内旅游市场逐步恢复。从2023年中秋国庆“超级黄金周”到2024年“最长春节假期”,为出境游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便利。

政策方面,去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试点恢复中国公民团队出境旅游。经营中国公民前往有关国家出境团体旅游和“机票 酒店”业务的全国旅行社和在线旅游公司得以恢复营业。

今年1月,中国与新加坡、泰国达成互免签证协议。

得益于天时、地利、政策利好,出境旅游强劲复苏。根据国家统计局公报,2023年国内居民出境旅游1.01亿人次,其中因个人原因出国旅游9684万人次,前往港澳台地区7704万人次。

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统计,2024年以来,元旦、春节累计出境游约626.9万人次。但与2019年同期相比,仍有50%左右的差距。

出境游恢复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来自于航班“基建”。

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春节期间,民航国际出港客运航班6051架次,日均仅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70%左右。出发地区主要集中在东亚和东南亚。航班数量最多的泰国仅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60%。飞往美国的航班恢复率仍维持在20%左右。

可以看到,去年第四季度,途牛的跟团游业务翻了一番,主要是因为一年只有两次的国庆和春节假期,以及首次开放的免签政策。

出境跟团游周期长、单价高、复购率低。如果今年出境游的外部条件与2023年相比没有明显变化,以出境跟团游为核心业务的途牛很难实现2023年业绩增长的10倍惊喜。

此外,从出境游的具体产品来看,途牛1月22日发布的《2024年春节旅游消费预测报告》显示,途牛的产品集中在港澳、东亚、南亚地区。

这些旅游目的地受季节和淡季影响较大,无法全年保持较高的订单量。这也是途牛急需拓展市场、拓展更多产品线的直接原因。

02 成本压力依然存在

2023年旅游复苏之年,途牛并不是唯一一家借东风实现盈利的旅游公司。

连日来,多家A股旅游板块公司发布了抢眼的财报。

丽江股份(.SZ)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增长152.37%。净利润2.27亿元,同比增长5971.91%。

岭南控股(.SZ)和友信旅游(.SZ)2023年业绩报告中,营收增速在2倍至5倍之间,均同比扭亏为盈。

与途牛一样,这三大旅游公司过去也长期陷入亏损。但由于旅游业的复苏,这一数字有所上升。无论是营收增长还是业绩逆转的速度都比途牛更加惊人。

影响途牛乘风破浪的,是逐年加大的中间费用压力。

仅去年四季度,除研发费用外的所有成本均同比增长。其中,销售及营销费用、一般及管理费用同比分别增长45.4%和27.0%。

数据体现的各种成本压力都与途牛的商业模式有关。

由于出境跟团游复购率较低,为了吸引更多新游客,途牛不惜从各个维度加大宣传力度。

2016年以来,途牛陆续获得《非诚勿扰》、《最强大脑》、《中国好声音》等热门综艺节目的冠名权。仅《奔跑吧兄弟》第四季,途牛就花费了1.485亿元的特别赞助。

途牛还签约周杰伦、林志颖,推出首个OTA“双代言人模式”。

“想旅行就找途牛!”这句口号一度占据了荧幕。

过去几年,途牛的销售和营销费用占比高达60%,与行业内较为常见的30%水平相比,非常突出。

03 单一结构风险

领先的OTA公司的业务各有侧重。以出境游为核心的跟团游是途牛相对于携程、美团等的差异化优势。

安信证券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以来,途牛以28.6%的市场份额稳居在线旅游度假行业(含在线跟团游、自助游)第一。

但过度依赖单一优势是有风险的。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途牛出境游业务陷入暂停。

此前,途牛并非没有意识到业务结构单一带来的风险,并多次尝试拓展新业务。

早在2016年,途牛就提出了机票、酒店、金融、影视、婚礼等“五个新业务板块”,瞄准携程(TCOM.O)和同程(0780.HK)的腹地。

但2017年至2019年,这些业务占总营收的比重逐年下降,从27.5%下降至17.3%。

途牛的多域计划因此失败。

2017年,途牛开始与其他OTA竞争对手争夺线下渠道。短短两年时间,途牛已建成零售门店500多家。

与携程、驴妈妈等不同,途牛采用自营模式。相应地,租金和人工成本进一步加重了当时尚未盈利的公司的负担。

途牛凭借自营重资产,与线下竞争对手竞争了三年。或许是做不到,2020年1月,途牛在二三线城市推出了加盟体系。

近年来,当途牛与OTA竞争对手同台竞技时,阿里巴巴(0241.HK/9988.HK)、美团(3690.HK)、腾讯(0700.HK/TCEHY.PQ)也纷纷入局。原本拥挤的赛道上,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低基数增长“红利”消失后,核心业务“出境跟团游”上升空间难以突破。横向扩张是另一片红海。如何突破?

这是每一个青睐途牛的投资者都想知道的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