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2024‘海上共明月’闽台两岸书法篆刻艺术展在海峡民间艺术馆盛大展出

发布时间:2024-12-09 16:03:24

近日,由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主办。双方共同举办的“2024‘海上同月’闽台两岸书法篆刻艺术展”在海峡民间艺术博物馆展出。

本次展览共展出137位作家的作品,其中书法作品37幅,篆刻作品100幅,其中台湾篆刻作品30幅。是闽台两岸书法篆刻艺术的精彩集中展示。

开幕式现场

展会现场

展览引起了广泛关注。精美的书法作品、独特的篆刻作品,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海峡两岸的艺术家以笔为媒介,以刀为媒介,通过艺术语言表达对生活的理解、对祖国的热爱、对未来的向往。

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讨论将本次交流活动推向了新的高度。在福建省海峡民间艺术博物馆会议厅举行的研讨会上,福建省篆刻学会会长吴长刚接待了西泠印社社会事务协会副会长邵建华、福建省篆刻学会会长徐启元。福州市文化研究会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杨帆、福建省篆刻学会名誉会长林公武、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张家庄等专家学者、来自福建、台湾的书法、篆刻艺术家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书法篆刻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和“闽台书法篆刻艺术的交流”两大主题,就传承与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闽台两岸书法篆刻艺术的风格特点及未来发展方向。与会嘉宾在研讨会上畅所欲言,为闽台两岸书法篆刻艺术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

林公武

福建省篆刻学会名誉会长

本次艺术展以“明月”为主题,结合历代经典语录,意义重大。参展艺术家表现出了三种深刻的情感。一是他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体现了他们对祖国壮丽美景的由衷赞叹;二是激发艺术创作热情,为作品注入活力;三是凸显台海两岸的血缘关系。地缘亲缘强调海峡两岸同根同源、紧密相连。你可以借用朱熹的一副对联“日月为天地二眼,圣人心为诗万卷”来理解和感悟展览所蕴含的内在深度和广度。

徐其元

福建省文化研究会会长

通过此次展览,可以进一步促进两岸文化交流。如今,海峡两岸的作品随处可见,充分说明交流可以促进文学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此次展览为两岸文化交流搭建了一座坚实的桥梁,让更多人领略两岸文化的魅力。通过展览,我们可以看到文化的多样性和共性,对于促进两岸文化的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张家庄

福建师范大学副教授

台湾海峡两岸长期分离,但现在交往日益频繁。此次展会为双方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深入的交流中,我们可以看到海峡两岸艺术的不同特点。台湾在继承传统方面具有天然的连续性,而大陆由于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在艺术探索上更加开放和多元。这种差异为双方相互学习、共同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机会。

江梦碧

福建省篆刻学会学术委员会办公室主任

从历史上看,卓越的艺术往往与文化的繁荣融为一体。它给艺术创作者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艺术应该植根于传统文化,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同时又要贴近时代,体现时代精神。当代艺术美学在多元化的探索中呈现出宽广正直的趋势。本次展览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审美格局,比如此次活动的主题“月照万山”,沉没传统,秀出自己的风格,让交流支撑艺术发展,共同传承中华文化。脉络脉络,同源前行。

杨帆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从康熙时期到晚清皇帝,已有180多名福州名人赴台求学,对中华文化在台湾的传播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但目前这些文化传播成果缺乏整理、分类和推广。两岸交流为我们提供了机会,共同挖掘和整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延续文化遗产,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两岸文化的渊源。

黄昌明

台湾篆刻公会理事长

篆刻的发展与材料的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软石材的丰富,拓展了篆刻艺术。泰国泰石、老挝石可用于篆刻的发现,给台湾印社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新材料的出现,丰富了篆刻艺术的表现形式,促进了双方篆刻艺术的交流与合作。如今,众多艺术交流展览和平台让两岸篆刻交流更加深入,令人欣喜。

李清源

台湾篆刻公会副会长

30多年前我到过福州,认识了潘珠兰等著名艺术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台湾艺术创作初期,印刷趋于素雅、厚重、传统。如今,由于两岸交流,年轻人的表达方式更加多样化。大陆的丝网印刷作品丰富多样,非常注重丝网印刷的色彩、题名、拓片。台湾艺术家在交流中学习到了新的创作技巧和理念。因此,有时候在交流的过程中,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学习。

沉伯阳

台湾参展艺术家

去日本留学后,将建盏茶具推广到日本,深深感受到民族文化对亚洲的深刻影响。作为台湾人,我也感受到福州人陈子芬对台湾篆刻的影响,体现了两岸文化交流的深刻意义。我认为这个舞台上的交流实际上会对亚洲社会产生长期的、不可分割的影响。我用“谁知两岸篆刻师在三坊七巷之中”这首诗来表达这次研讨会。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亚洲文化的繁荣做出贡献。

邵建华

西泠印社社会事务协会副理事长

此次活动通过展览和交流活动,成功传承和弘扬了传统文化,让更多人领略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刚才我们参观期间,还发现了很多非常好的书法篆刻作品。本次展览吸引了众多优秀青年参与,为篆刻爱好者提供了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平台。这很好,也是西泠印社致力于做的事情。

吴长刚

福建省篆刻学会会长

此次展览就像一座耀眼的艺术桥梁,连接着闽台文化交流和情感共鸣。主题中的“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情感的象征。它代表着渴望、团圆和美好。此次展览希望我们能够共同感受根植于中国语境的诗歌,体味经典诗歌与新时代的共生关系。我认为这次展览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要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深化闽台书法篆刻艺术的交流与合作。让我们共同努力,搭建更加稳定、更加宽广的沟通桥梁。

通过此次活动,闽台两岸书法篆刻艺术展不仅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度、深度和独特魅力,也为两岸艺术家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海峡。海峡两岸专家学者的深入探讨,为海峡两岸书法篆刻艺术的传承创新、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相信未来,闽台书法篆刻艺术的交流将会更加频繁和深入,共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发展作出贡献。

“文化生活新闻”版面

-结尾-

文化生活报出品

国内统一序列号| CN35-0042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