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人生处处是修行:探讨修行与自我利益的平衡与意义

发布时间:2024-12-11 12:03:12

#生活有热#

在一鸣大师的推荐下,我读了桂教奇的《人生处处修行》。这本书告诉我们,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练习修行,吃饭时、走路时、读书时、恋爱时、工作时。时间等等都是修行的好时机,也指明了修行的方法和方向。

然而,当我和同学们一起读的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困惑。桂娇奇解释说,通情达理的人都很善良、富有同情心,不会在意生活中的挫折和损失,认为吃亏就是福。如果这就是修行的目标,那么我估计很多人都不会同意。为什么?为什么我修炼的时候要受苦呢?

我们是在为别人练习吗?是为了转移自己的利益吗?是为了给别人提供方便吗?难道是要吃亏吗?是为了别人而牺牲自己吗?如果我们的修行是为了别人,那对我们自己又有什么好处呢?修炼之后,我们能不能平静地看着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高兴地看着别人利用我们,坦然地接受不公平的对待,接受后果呢?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普通人就很少有人有如此崇高的追求了。

我们修行的出发点肯定是为了自我成长,那么我们如何理解修行的意义呢?怎么理解修行后牺牲自己、利益他人呢?

从世俗的个人成长来看,我们一般不会自觉地、自发地选择修行。我们一定是遇到了阻碍和挫折,自我压抑或者迷失了自己,然后才产生了自我觉醒和调整的想法。人在好的时候不修炼。当一切都顺风顺水的时候,谁会去想生活有什么不好呢?人只有在逆境的时候才会反思。事实证明,我还有很多不能接受的地方,还有很多需要成长的地方,所以我寻求改进。所以,无论你怎样生活,顺境时你会感到幸福,而逆境时,则是一个修行的机会,你就会获得重生,这是多么美妙啊!

可以说,修行的出发点就是改变现状,扭转目前的困境。经过练习,我们可以对人和事更加接受和宽容。当我们遇到不公平的时候,我们不再固执地与命运讨价还价,也不再充满怨恨和怨恨。相反,我们可以更加平静地看待和接受,甚至发现根本没有什么不平,一切都是身外之物,无论得失、名誉还是名声,人生的沉浮都是因缘轮回。和效果、人性、命运的正常状态。

修行之后,我们的内心会得到平和、安宁、安慰。无论发生多大、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在我们身上,我们都能坦然应对。因为宽容,我们移开目光;因为包容,我们走开。因为慈悲,我们就放手。更重要的是,了解之后,就没有所谓的吃亏、公平或不公平,能够坦然接受一切情况并坦然相处。

对于那些有既得利益的人来说,修行是他们的事吗?当然不是。虽然他占了你的便宜,但他未必能占别人的便宜,更不可能占你一辈子。就算他占了你一辈子,他能圆满吗?首先,他没有什么大德,所以不会走得太远。他不需要借别人的帮助。他会在自己的道路上得到应有的后果。正如韩山问师德:“如何对待这个诽谤我、欺负我、羞辱我、嘲笑我、轻视我、鄙视我、恨我、欺骗我的世界?”师德道:“就忍他,放他吧。他,避他,忍他,敬他,不理他,再留几年看看。”他有他自己的因果。更重要的是,他的内心也很难安心。这样的人总是处于欲望不满的状态。无论得到多少,他的胸口都充满了怨恨、愤怒和浑浊。他的一生永远不会满足、快乐或宽宏大量。即使周围没有人,他也会感到内疚和羞愧。这种良心的惩罚,是他尝到的苦果。

因此,你不仅要为别人修行,更要为自己修行。如果别人想要内心的完美与平静,他们就无法窃取你的成就。他们必须自己练习。当然,我们的修行也可以间接地造福他人。真正明智的人,是满溢着宝贵光的人。他性格稳重,情绪平静,德行高尚。他不说话,却充满治愈。当你看到这样的人时,你不是想欺负他,而是想靠近他;你不想利用他,但你想尊重他。他不会吸渣,不会被虐,只会吸引善良和美好。当你不再在意对方如何对待你,是欺负你还是排斥你,你只要放下,对方就不会再那么恶意地对待你,反而可能会用敬佩和尊重的目光看着你。

另外,练习的动机要正确。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个人名誉而练习,我们仍然是在满足自我的自恋需求。我们会想:你看我多牛逼,你们还在追逐世俗名利的喧嚣,而我却已经超越了这些世俗的东西。他还会认为自己有道德优越感,站在道德制高点谴责别人。事实上,这并不是真正的修行。反而会损害你的品德,实在令人厌恶。桂教奇说,利益的侵蚀比较容易识别,但名誉的侵蚀是最难察觉的,也是修行的难点。我们总是渴望得到世人的关注,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然而,如果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为了别人的钦佩和赞扬,为了表明自己与众不同,那么我们仍然是在满足自己的私欲,我们仍然纠缠在人性的最底层,无法才能看到更高处的美丽风景。只有过了这个关,我们才能走向自我甚至无私的境界。这个阶段,我不再需要名誉、名利来养活自己,也不再有自我的概念。我与宇宙、天地、世间万物无异。正义与邪恶、正确与错误、善与恶、美与丑的界限开始消失。不需要歧视,我达到了众生平等的境界,终于获得了内心的平静。平静与喜悦,找到纯粹、真实的核心。

每个人练习的目的可能不同。有些人的实践是为了自我实现,为了实现个人的一切价值,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创造价值。就像鬼脚七一样,他服务社会,为他人提供便利。 ,自我实现的要素有很多。还有更多普通人的做法,并没有那么崇高的意义,只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感觉更好。不管怎样,只要开始了,我们就会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学得越远,越专越深,最终在修行中达到悟性无私的境界。

作为一个初学者,我还处于底层,我的很多见解都是在与专家的讨论中获得的。向往那个境界,并不代表你曾经去过、见过。今后我会做进一步的自我剖析,以期去掉脂肪,剪掉尾巴,获得更好的觉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