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管理者必备职业素养:曾国藩人生六戒与决策智慧

发布时间:2024-12-11 22:03:27

有人问:作为管理者,应该注意什么?你应该具备哪些职业素质?

我前段时间在读曾国藩的书。曾国藩的人生六诫对于管理者来说也非常有用。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下。

不要做短期利益的事情,不要去竞争激烈的领域。

这句话提醒我们,做任何事情都不要寄希望于长期盈利,也不要去大家都争先恐后去争夺的地方。

诚然,管理者总是在做决策,但决策时不能只贪图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忽视可能存在的长期风险。

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不应该盲目跟风,因为从众心理很容易让我们事倍功半。

你一定听说过这个故事:

加州淘金热期间,大量美国人涌入加州淘金,都希望能发大财。

一位名叫李维·斯特劳斯的年轻人也加入了淘金队伍。但当时淘金者太多了。当他看到一望无际的淘金者和一望无际的帐篷时,他瞬间绝望了。

这时,他观察到矿工的裤子经常破旧,于是他制作了一批帆布裤,卖给淘金者。没想到,他们很受欢迎。于是Levi's公司正式成立,专营牛仔裤。后来淘金者大多消失了,但Levi's公司却一直传承至今。

因此,制定策略时,不要过度竞争,而是打破认知,发现新的机会。

勿以小恶而抛弃人的大美,勿以小怨而忘记人的大恩

我曾经说过,作为一个管理者,即使没有一技之长,也要会选人、用人。

那么,如何用人呢?曾国藩告诫我们:不要因小恶而抛弃别人的美好。

也就是说,我们都不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一些小缺点。但你不能因为他有缺点就放弃他的优点。

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充分利用人的优势是组织存在的唯一目的。”

因此,作为管理者,必须充分识别人的长处,避其短处,发挥人的长处。

那么什么叫不以小恩小怨而忘记别人的大恩呢?

这句话的意思是,你不能因为对别人有一点怨恨,就忘记别人对你的大恩。

作为一名管理者,当你回首往事时,你会发现,在你从员工成长为管理者的过程中,你遇到了很多领导。

其中一些领导对你“友好”,从不批评你或指出你的问题。然而,几年过去了,你却一点进步也没有。

还有一些领导,在你成长过程中对你要求严格,甚至让你认为他们是“恶人”,但他们却帮助你成为一名优秀的管理者。

有句话叫“小善如大恶,大善如无情”。你不能因为他对你认真,对你要求严格,就忘记了他对你成长的帮助有多大。如果你只记得别人对你做过的“坏事”,那你就太狭隘了。

一旦成为管理者,就要把它传承下去,严格要求下属,教导他们做人、做事的标准,帮助他们成为更好的人。这也是管理者的责任。

谈论别人的缺点就是保护自己的缺点

称赞自己的优点就是嫉妒别人的优点

一些管理者因赢得一场战斗而获得荣誉并赞扬自己。当你输掉一场战斗时,你会认为这是别人的错,找别人的错,并说他们不能这样做或那样。

这是错误的,你是在掩盖自己的缺点并试图贬低别人。

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不会获得任何人的追随。

美国著名橄榄球教练隆巴迪做得很好。在谈到团队如何打造团队精神时,他说:“如果出了问题,一定是我;如果事情没有达到预期,一定是我。” ”

所以,一个好的管理者,既要竞争,又不能竞争。

“拼”的意思就是责任,就是对下属负责,就是自我批评。没有争议的是信用、声誉和掌声。

把鲜花和掌声留给团队,把责任留给自己。只有这样的领导才能赢得他人的追随者。

利益可以共享,但不能单独;战略只能由少数人实现,而不是许多人实现。

什么是互惠互利却没有独立性?

经理是一个团队的领导者,代表整个团队的利益。

如果管理者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不知道如何获取利润,甚至霸占下属的利益,那么老百姓肯定会造反。

eBay首席执行官惠特曼表示:“不要到处贪图信用。如果你周围的人做好事,好事就会发生在你身上。”

管理者懂得如何分享。短期内,你会失去一些既得利益。但从长远来看,你的下属会更加尊重你,你会赢得人心,你会在未来不断地打胜仗,你会获得更大的利益。

那么,什么叫只求少数而不求多数呢?

也就是说,作为管理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应该听取多数人的声音,咨询少数人的意见,但自己做决定。

为什么要独自做决定?心理学上有一个术语“群体思维”,指的是团队成员倾向于保持和谐,避免提出异议,从而导致决策偏离最优方向。

所以当你了解了大量的客观信息之后,经过一定量的讨论之后,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干扰,为了决策的效率,为了承担决策的责任,你必须做出一个坚定的决定。

如果你知道如何分享利益并及时做出决定,你会更容易带领你的团队取得胜利。

世界上所有的庸人,都会被懒惰一字打败。

古今之才俊,皆因“傲”字而失败

曾国藩告诉我们,很多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懒惰。

事实上,大多数人都有相似的才能。别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更努力。

管理者也需要勤奋,但不是盲目工作,而是要在这两方面勤奋。

①勤于思考

忙碌而不思考是灾难的根源。因此,管理者必须深入思考,找到问题的首要原理。

比如,如果你的下属执行力不够强,你就要思考: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做这些事吗?仍然不知道该怎么办?或者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他们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你就必须为他们找到一个为之奋斗的理由。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你需要培训和指导他们。如果下属的工作没有得到好处,那么就必须改变制度,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②勤于追求过程

三点战略,七点执行。如果不遵循流程,就无法保证团队的执行力。只有过程可控,结果才可控。因此,作为管理者,要想得到结果,就必须勤于追求过程。

怎么追?有一个六进程的追踪系统。你要追目标进度、追业务流程、追关键指标、追工作习惯、追业务技能、追业务工具。

通过有效的跟踪,可以有效提高团队的执行能力。

只有你能高效、勤奋,你才能有成效。

什么叫“古今有才之人,皆败于一个‘骄’字”?

许多管理者才华横溢、聪明睿智,但却无法取得巨大的成功。

理由太嚣张了。他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好的,没有人比他更好。

俗话说,大树底下不长草。如果你认为自己是最好的,那么你的下属肯定不会比你更好。

因为当下属来找你沟通、提出计划时,你可以挑出很多问题,然后说这个不能做,这就扼杀了创新。

马云说:“我对技术一无所知,我对管理一无所知,我什么都不懂,但关键是你需要找到非常聪明的人,并确保这些聪明的人能够一起工作。 ”

因此,管理者不应该认为自己是“房间”里最聪明的人。一个人无论多么聪明,在团队的力量面前都显得太渺小。相反,我们需要关注团队和组织,发挥集体智慧。

做大事,知识为主,才能为辅

当伟大的事情完成时,一半是人计划的,一半是神计划的。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要想做成大事,比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知识和结构。

真正成就大事,除了“人谋”之外,更重要的是看能否抓住机遇、顺应潮流。

我们怎样才能增加完成伟大事情的可能性?核心有2件事。

1. 做正确的事

查理芒格有一句关于投资的名言:“钓鱼的两条原则,第一,有鱼的地方钓鱼,第二,记住第一条规则。”

所以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所以,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向,否则一切都是徒劳。

不仅要把握方向,还要有洞察趋势变化的眼光。当趋势已经形成的时候,这个时候其实机会并不多。

因此,你必须能够在趋势变化时看到并抓住机会。

这就是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的:真正重要的不是趋势,而是趋势的变化。

2. 做正确的事

所谓人谋,就是你要做正确的事情。

①方法。需要做什么以及需要哪些资源来实现目标?需要什么样的人?有哪些方法和策略?

②效率。我怎样才能更快地实现我的目标?如何保证团队有较强的执行能力?你如何激励你的团队?

只有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正确的人、正确的力度实施正确的决策,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当你能做正确的事并且把事情做对时,就更容易成就伟大的事情。

以上是管理者的六戒,也是管理者的自我修养。只有不断进化,我们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