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开慧第一次见到毛泽东时,她还是一个害羞的小女孩。
当时,她并没有亲切地称呼毛泽东为“润哥”。
1901年,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出生。
杨开慧出生后不久,她的父亲杨昌吉就出国留学,先后去了日本、英国、德国。
他离开已经九年了。
这段时间,年轻的杨开慧一直和母亲住在一起。
成长在一个缺乏父爱的家庭,杨开慧成年后一直是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女孩。
她是一个可爱又善良的女孩。
当她看到朋友们捉蜻蜓和它们玩耍时,她心里很痛,觉得生活不应该被这样践踏。
父亲杨昌吉虽旅居海外,但十分关心杨开慧的教育。
杨开慧的学术生涯全归功于他开明的父亲。
七岁时,杨昌吉从国外寄来一封信,嘱咐妻子让杨开慧早点入学。
当时,还没有女性到家乡板仓读书的先例。
父亲的豁达改变了杨开慧的人生,让她成为一个有教养、有教养的女人。
1908年,杨开慧就读于长沙市第四十初级小学。
1909年入伊坦村储能学校学习。
1911年,她与母亲同时就读恒翠女学。
1912年就读于县内第一女子中学。
1913年,杨昌济阔别九年留学归来,女儿杨开慧刚刚毕业。
更巧合的是,今年,一位来自湖南湘潭的年轻农民也于此时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大学。
杨昌吉回国后,正好在这所师范学校工作。
上帝似乎要将他们撕裂到同一个时空。
图片|毛泽东油画
在学校里,杨昌吉对毛泽东的《心灵的力量》印象深刻。
追逐梦想的男孩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
杨昌吉邀请毛泽东到板仓公寓。一打开门,毛泽东就看到了一个短发的小女孩。
今年的杨开慧还只是一个13岁的女孩。
杨昌吉也同时走出房间,看到毛泽东站在屋外,热情地邀请他到家里做客。
杨开慧看着眼前的青年,目光一直盯着他,抿着唇,时不时地笑起来。
那时的她只觉得,所谓济世济民的理想还很宏伟,也许真的只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从此,毛泽东经常来到老师家里,讨论国家、未来等高端话题。
图片|杨昌吉、毛泽东
毛泽东和杨开慧也逐渐熟悉起来。
他经常将自己的文章和日记寄给杨开慧。小女孩瞬间就沉浸在男孩的文字世界中无法自拔。
杨开慧还跟父亲学写诗,然后寄给毛泽东,希望润之哥能帮忙修改。
”高逸薄如云,温柔贤惠,他亲手种下的美丽菊花,至今仍独自绽放。
月夜沉思,楼阁垂帘。明年秋天的景色一定会很美。你能来我家吗? ”
毛泽东读完这首诗后,称赞不已。
不过,虽然明年的秋色会很美,但毛泽东可能无法再去杨昌吉家拜访了。
1918年,六月。
在这个炎热的夏天,杨昌吉受邀成为北京大学教授,举家迁往北京。
此时,毛泽东刚刚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毕业。
前进的道路是坎坷的,即使你需要尝试一下。
但怎么赌,怎么赌?
在人生道路上迷茫的毛泽东很快收到了恩师杨昌济从北京寄来的信。
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正计划组织一批青年学生去法国留学。
杨昌吉走遍了世界,他知道那个世界会给年轻人带来怎样的认识和震撼。
因此,他极力鼓励毛泽东出国,至少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
毛泽东领导下的一批湖南学生北上留学。
刚到北京的毛泽东住在老师家里。时间久了,他总觉得不方便,就在离老师不远的三眼井租了一套房子。
北钓的生活其实很艰苦。在北京,毛泽东被老师安排进入北京大学图书馆,成为一名图书馆助理。
他在三眼井租的房子里有七个人,七个人在土床上很难站起来。
北方平房的土炕里,藏着一群追求梦想的年轻人。
当时,这群年轻人并不觉得辛苦,他们觉得值得!
在等待留法期间,毛泽东与杨昌吉的交往更加频繁。
这一次,毛泽东在北渡途中也得到了情感的寄托。
——杨开慧。
图片|杨开慧
由于经常去老师家,毛泽东经常与杨开慧熟悉起来。
无聊的时候,毛泽东就带着杨开慧去外面闲逛。
在故宫和北海随处可见它们的身影。
那时的感情是真挚的、纯洁的。他们不会表达对彼此的爱,也不会携手同行。
此时距离两人真正在一起的日子还有一年多的时间。
这次北上,毛泽东只在北京停留了六个月。
他最终选择放弃欧洲留学的机会,毅然回到长沙。
他们都是当年出发前往欧洲勤工助学的爱国学生。
这一年也是毛泽东政治思想成熟最快的一年。他开始公开演讲,创办了《湘江评论》,并成为该报的主笔。
这个以笔为剑的年轻人,逐渐在湖南崭露头角。
时任湖南省长的张敬尧非常讨厌毛泽东。
长沙到处都是袖剑。为了避免这场危机,彻底把张敬尧赶出去,毛泽东带着长沙学生的请愿书北上北京。
“毒不除,湖南就没有希望了。”
这是毛泽东当时最大的心愿。
但政治从来没有那么简单。
毛泽东大为失望。张敬尧还是湖南巡抚,他们还是无权无势的学生。
深感失望的毛泽东也开始了人生的怀疑期。
他苦苦寻找的生命灯塔、希望之光,其实却是那么遥远。
——几乎遥不可及。
追逐梦想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有时候,真的很残酷~
虽然追梦男孩的理想已经到了低谷,但爱情却在此时悄然降临。
1919年,毛泽东再次北上,到达北京。
这次来到北京,他的恩师杨昌济病重。
不久,杨昌济在北京病逝。
杨开慧的家人支持杨昌吉的灵柩返回湖南。
面对杨开慧的离开,毛泽东心里痛苦万分。
一方面他不忍心杨开慧的离开,另一方面他也不知道该如何安慰刚刚失去父亲的杨开慧。
更何况,他这次北上是带着革命使命的,他不能因为个人原因而放弃公职。
时间久了,就很难体会思念佳人的痛苦了。
他给杨开慧写了一封信:
当你把它们堆在枕头上时,你怎么会感到悲伤呢?河流和海洋正在变成波浪。夜长日久,天色总是很难看清,我独自衣衫袅袅地坐着,数着冰冷的星星。
当黎明来临的时候,所有的思绪都消失了,只剩下几个身影。残月西流,没有理由不流泪。 ---《罂粟·枕头》
这首诗堪称他写给杨开慧的第一封情书,蕴含着一个年轻人内心最真挚的情感渴望。
杨开慧收到这封信后非常兴奋。
对于杨开慧来说,她一直在等待毛泽东主动发声。
她和毛泽东认识这么久了,两人在感情世界里都是极其害羞的人。
杨开慧知道毛泽东给他写信意味着什么。
她高兴地将这封信交给了好朋友李淑仪。
1920年7月。
毛泽东结束北京的使命后返回长沙。他回到长沙的第一件事就是看望杨开慧。
今年冬天。
毛泽东与杨开慧在湖南长沙正式结婚。
婚礼上,他们只给几个熟悉的朋友打了电话。
男孩穿长袍,女孩穿旗袍。
在朋友面前宣布结婚。
图片|毛泽东、杨开慧油画
这段简单、没有任何浪漫色彩的婚姻,却成了年轻毛泽东心中不可分割的记忆。
因为它足够真诚,足够感人。
婚后不久,毛泽东就全身心投入革命事业,杨开慧成了他忠实的革命战友。
图片|毛泽东、杨开慧油画
毛泽东真正陪伴杨开慧的日子太少了,有点令人心痛。
在他们的交往中,毛泽东真正陪伴杨开慧只是在结婚的头两年。
接下来的八年里,他忙于革命,没有时间陪伴家人。
爱情对于此时的毛泽东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
理想和爱情都在他的生活中。
但在这些看不见的东西中,理想依然是他一生的最高追求。
图片| 1921年的毛泽东
1922年,长子毛岸英出生。
1923年,次子毛岸青顺利出生。
这两个孩子出生时,毛泽东一直忙于参加革命,不断奔波于长沙、广州、武汉等地,产后根本抽不出时间照顾妻子和孩子。
孩子出生后,毛泽东短暂停留了几天,就离开长沙,准备去上海参加会议。
图片|毛岸英、杨开慧、毛岸英
两个孩子出生后,杨开慧承担起了所有生活的重担。她不仅要在家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还要担心毛泽东的安全。
毛泽东离开长沙时,给杨开慧留下了一首诗:
从现在起挥手就走。越来越多的那坎悲伤地看着对方,连连抱怨。他的眼角和眉心似乎都充满了仇恨,还在哭。我知道我误解了上一本书的内容。滚滚云雾掠过,我们也算是这个世界上的知心朋友了。上帝知道一个人是否生病吗?
今东门路霜霜重,残月照横堂半日,凄凉如斯。警报声响起,我的心碎了,我独自一人在世界上旅行。通过切断悲伤和仇恨的丝线。如同昆仑悬崖崩塌,又如同台风席卷天下。冲必一,云珠。
图片|毛泽东手书“恭喜新郎,送别朋友”
1927 年 4 月 4 日。
毛泽东第三子毛岸龙出生。
毛泽东得知消息后,终于在杨开慧产下孩子的第四天回到了长沙。
看看倒在地上的小儿子,再看看躺在病床上的杨开慧。
毛泽东心里充满了愧疚。
三生三别。
毛泽东从来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妻子和孩子,哪怕是很短的一段时间。
两人都是感情上沉默寡言的恋人,我想他们在一起的日子里大概不会有太多甜言蜜语。
一个深情的吻,一个拥抱。
这对于杨开慧来说已经足够了。
这次会议后的第二天,毛泽东离开长沙,回到革命战场。
1927年,南昌起义爆发。
湖南的革命火种已经点燃,长沙的红色火焰正在熊熊燃烧。
秋收起义即将发生,毛泽东的处境更加危险。为了保证妻子和孩子的安全,她让杨开慧带着孩子回到湖南伊坦村老家。
图片|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卧室
为了保证妻儿回国途中的安全,毛泽东亲自护送妻儿翻过山口,顺利将他们送到板仓。
毛泽东没有停留太久,又折返江西安源。
他们谁也没想到,这次的告别,会成为永远的告别。
从此,三年的时间里,他们几乎失去了联系。
即便如此,杨开慧对毛泽东的喜爱却开始变得更加强烈。
她曾在一封信中写道:
我想亲他一百遍,他的眼睛,他的嘴,他的脸颊,他的额头,他的头,他是我的,他属于我的!只有母爱才是可靠的,我想念妈妈。昨天我和弟弟说起他,表现得很正常,但眼泪却无缘无故地掉了下来。我恨不得忘记他,但依稀可见他美丽的影子站在那里,凄凉地看着我。我给大哥写了一封信,上面写着这样一句话:“谁把我的信带给他,谁把他的信带给我,谁就是我的恩人。”
天哪,我从来不相信他。只要他过得好,是否属于我都是次要的,愿上帝保佑他。
今天是他的生日,我无法忘记他。我偷偷地(日记文件损坏,地点不详)和家人做了一些饭菜,晚上吃了几碗面。我妈妈也记得这一天。晚上盖着被子睡觉又觉得难过。听说他病了,是因为劳累过度。这确实不是一个小问题。没有我在,他不会注意到,他肯定会死。
他的身体实在是无能为力,而且他也太愿意去担心了。上帝保佑我,我会努力的。只要我每个月能赚到60块钱,我就可以给他打电话,阻止他做事。我只会让他做他想做的事。 ,他的聪明才智甚至可能让他获得不朽的成功!
又是一夜无眠。我再也受不了了,我想跑到他身边。
孩子,可怜的孩子又把我拦住了。
我心里有一个沉重的负担。一端是他,另一端是孩子。没有人能把它夺走。
我要哭了,我真的很想哭,我情不自禁地爱他。
她对毛泽东的思念几乎达到了疯狂的程度。
这些关于杨开慧的纪念品,其实很心酸。
毛泽东生前从未见过。
图片|杨开慧的手迹
因为这封信是在1982年3月和1990年8月房屋装修时在杨开慧故居的墙壁裂缝中发现的。
这些珍贵的字迹被发现后,毛泽东就不再知道它们了。
其中有一些话其实是很揪心的,每一个字读起来都让人心痛不已。
对于杨开慧来说,有情人不断地离开、归来、离开,这已经成为杨开慧七年婚姻的主旋律。
这样的生活想想都挺痛苦的。
无尽的孤独感在她内心深处蔓延。曾经希望紧紧握住丈夫的手的小女孩,现在只想得到毛泽东的信。
图片|杨开慧油画
她担心毛泽东的安危,也希望毛泽东能够真正陪伴在她身边。
她毕竟是一个弱女子,生活中她也需要安全感。
然而,当时湖南时局高度动荡,板仓之外的世界似乎布满了尖刀。她与毛泽东的联系变得非常困难。
1928 年 1 月。
毛泽东委托吴福寿秘密进入长沙打探妻子杨开慧的下落。
不过,长沙到处都有保安部队,想要顺利进入长沙打听杨开慧的消息已经很难了。
吴福寿四处打听,终于得到了一条消息:
杨开慧被杀了!
毛泽东听到这个消息时已经是深夜了。他缓缓坐在椅子上,从抽屉里拿出一张信纸,默写了一首南唐皇后李渔的诗:
春天森林里的花儿都枯萎了,太匆忙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醉人,能醉几时?自然地,生命生长并讨厌水。 ——《快乐的相遇》
事实上,当时流传的有关杨开慧的消息纯属不实。
吴福寿听到的消息很可能是在湖南故意散布的假消息。
然而,最终,这对美好的情侣却永远分开了。
秋收起义爆发后,湖南军阀何健对毛泽东在湖南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他悬赏一千大洋,要了杨开慧的人头。
1930 年 10 月。
不幸的是,杨开慧被长沙治安指挥部抓获。
何健当时承诺,只要杨开慧宣布解除与毛泽东的婚姻,他就会将她安全送回家乡。
杨开慧断然拒绝。
一个月后,杨开慧壮烈牺牲。
杨开慧今年只有29岁。
此时,他们已经结婚10年了。
1957 年 1 月。
杨开慧的好朋友李淑仪偶然看到《诗歌杂志》上发表的毛泽东诗十八首。
李淑仪突然想起了以前的朋友杨开慧,她立即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希望毛泽东能送她一首他写给杨开慧的歌曲《枕上罂粟罂粟》。
在写给毛泽东的信中,李淑仪还寄来了丈夫刘志训去世时亲笔写的《菩萨曼》信。
当毛泽东收到李淑仪的信时,往事又浮现了出来。他感叹战争时期残酷的爱情,也理解李淑仪失去丈夫的痛苦。
不过,他并没有将自己曾经写给杨开慧的歌曲《枕边罂粟罂粟》寄给李淑仪。
他最终选择写一首《蝶恋花:回复李淑仪》。
我失去了傲气,杨军失去了我的柳树,柳树直飞上天。问吴刚有什么,吴刚递出桂花酒。
孤独的嫦娥展开衣袖,在天空中为她忠诚的灵魂起舞。忽闻人间有虎蹲,泪如倾盆而下。
图片|毛泽东手迹《蝴蝶恋花:回李淑仪》
毛泽东在这首悼念亡妻的诗中,把杨开慧、刘志勋比作忠魂升天。
吴刚举酒,嫦娥与他共舞。
听完他们的故事,吴刚和嫦娥再次泪流满面。
这不再只是一句悼词,而是对一代烈士忠诚灵魂的深切敬意。
毛泽东写完这首诗后,窗外的月光仿佛把他拉回到了过去的时代。
一直以来相亲相爱的美好人们,早已远隔天涯。
那一刻,他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海啸,但他却静静地站着,不让任何人注意到。
毛泽东与杨开慧的爱情是干净而真挚的。
他们一生中从未有过一张在一起的照片。
我们今天看到的大部分合影都是放在一起的。
他们是真正生活在那个时代故事里的一对夫妇。
与现在相比,我们很难看到这样的爱了。
这是每一代年轻人对婚姻的期盼。
在当今这个被金钱和欲望毒害的社会,当我们遇到了被高估、过度恶化的婚姻。
当我们遇到的婚姻都被巨额彩礼包裹着的时候,婚姻的恶化就成了它应有的核心。
这样的关系最终的结果,大多是互相厌恶,床边无美女~
这一世,人所经历的人生始终是一个正向闭环。
婚姻生活也终将结束。
以钱开始,以钱结束。
以爱开始,以爱结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