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鲍国安上小学时,热爱文学艺术。母亲的藏书是他的文学启蒙老师,左拉、茅盾、巴金的小说对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每周从伙食费里省下30分钱,用来看《平原游击队》、《夏伯阳》等电影;三四年级的时候,他开始去天津的“三无事”看评剧、京剧,听相声、京鼓,还自学吹竹笛…… 1960年,刚刚进入初中的包国安在母亲的支持下考入了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少儿艺术团。
在天津人民艺术剧院多位表演名师的培养下,鲍国安主演了儿童剧《刘文学》,饰演为保护集体财产而献出生命的少年英雄刘文学。 《刘文学》引起轰动。包国安说:“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作为演员的快乐。”
1962年,包国安正式调入天津第二人民艺术团,开始观看大量名剧和京剧,不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和艺术观。但由于当时在剧院年纪很小,鲍国安“演不出像样的角色”。他对此感到困扰,并对现状不满意。 1964年,鲍国安主动请求前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支援边疆建设。包国安多年来吃尽苦头,辗转各地,1978年考入中央戏剧学院。
包国安的第一部“触电”剧是山东队拍摄的1983年版《水浒传》。他在剧中饰演的宋江一角被观众称赞“像从书里走出来的”。
鲍国安表示,之所以爽快地答应接拍山东版《水浒传》,是因为饰演宋江可以让他回到山东老家拍戏。 《水浒传》真实地记录了当时济南、青州、淄博、临沂、烟台等地的建筑风格、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包国安跟随剧组几乎跑遍了山东省。当他搬到烟台牟平时,他听到了最熟悉的胶东话:“到了那里,我去澡堂洗澡,一进去就听到大家都带着家乡口音说话。如此友好,让我非常兴奋。”鲍国安还记得小时候。他的爷爷奶奶经常告诉他“抓肉”和“哈粥”。当我在烟台拍戏的时候,我周围都是和祖父母一样的当地口音。
由于拍摄条件艰苦,鲍国安在饰演宋江时患上了胃病。 “在山里拍戏,饭菜都要从很远的县城送来,因为交通不发达,午饭往往要到下午四五点才能吃到。晚上拍戏的时候,没有宵夜。”拍戏很晚的时候,每人都会发一个馒头。”由于工作强度大,饮食不规律,包国安的体重一天天消瘦,让导演和制作总监焦急万分。 《水浒传》形容宋江“坐如虎,行如狼”。他绝对不是一个瘦弱的人。剧组开始给鲍国安喂煮鸡蛋和营养补充品,但他就是长不胖。
有一次,在拍摄宋江被官兵追赶的场景时,导演让包国安尽快逃走。他用尽全身力气往下跑,并开始大量呕吐。从此以后,他每次吃饭都会胃疼。几十年来,我吃过各种药物来治疗胃病,但一直没能治愈。
包国安感叹当时拍戏只是“小米加步枪”。大家都很勤劳节俭,演员的补贴少得可怜。 “和现在不同,演员要住星级酒店,片场有房车,没有拍戏的时候可以回家休息。那时候的艰辛听上去难以想象,难以置信。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拍摄,故事那一代人,一切都结束了,都成为历史了。”
如今,山东版《水浒传》依然是观众喜爱的老剧。该剧对原著内容和人物的还原受到了网友的好评。剧中对英雄宋江的刻画十分到位,是一位可以效仿的绿林英雄。鲍国安告诉记者,宋江内心世界的复杂程度并不亚于曹操。他被迫上梁山当山寨王,经历了招兵买马的纠葛。这个人物性格非常复杂。
虽然拍摄过程非常艰难,但合作过程却非常愉快。鲍国安从此结识了山东。随后又与山东影视制作中心导演张新建、王文杰、唐景瑞等合作制作了现代历史剧《闯关东》、古装剧《孔雀东南飞》,都有不同的作品。历史剧《大槐树》、历史剧《开盛世》、当代剧《人大主任》等电视剧类型。
2023年,鲍国安多次来到山东参加一些文化活动,朗诵经典诗词。他至今仍与家乡莱州英利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需要一个人的精神和肌肉的痛苦。
“上帝给了我一个曹操”
鲍国安表示,1994年之后,无论他在演艺生涯中扮演什么新角色,即使他扮演的是市委书记,大家还是想让他说说他是如何扮演曹操的。
1991年,包国安接到《三国演义》副导演的电话,请他到片场试演曹操一角。鲍国安听到这个消息,血液涌动,心跳加速。他意识到自己艺术生涯中的一件大事即将发生。
包国安试镜时选择了“对酒论英雄”的片段。演出结束后,他被告知可以回家了。他以为自己被“轰炸”了,沮丧地离开了。没想到第二天又接到副导演的电话,说王扶林导演马上要回家了。鲍国安想谈谈曹操的性格,但来访的王扶林却不断地闹事。聊了二十多分钟,王扶林走到院子里,出门前告诉鲍国安,合同明天一早就可以签了……鲍国安和妻子朱兵惊喜不已,愣在了屋子里。院子。
鲍国安随即开始学习剧组安排的马术课、武术课、礼仪课,阅读大量资料、听专家讲座等,为演出做准备。 “当时剧组有一个口号:‘对得起祖宗,对得起观众’。我觉得如果演不了曹操,我的下半辈子就会被成千上万的人批评。”大家都会戳我脊梁骨批评:国花你花了这么多钱,你跟曹操玩什么鬼?”鲍国安自从进剧组以来,从来没有睡过一个好觉。
开拍前,听了几场专家的讲座后,鲍国安越来越困惑。曹操到底是忠、奸还是英雄?当时的曹操在舞台艺术上完全是“白脸”,白脸代表着叛徒。关于曹操到底有多少奸臣英雄,哪些是他的奸臣英雄,文史界争论颇多。 “十亿多人心目中的曹操是什么样的?”鲍国安做了很多工作,但在塑造曹操方面却遇到了麻烦。
”曹操其实是原著中最接地气的人物,有喜怒哀乐,有英雄的一面,有阴暗的一面,也有好色的一面,生性多疑,杀人如麻。梦里……诸葛亮是神,关羽是圣人,曹操是人……”鲍国安反复思考着曹操的性格。当他面临疑惑、无路可走的时候,在大家的帮助下,他突然对这个人物恍然大悟。他在塑造角色时发现了他所说的“人性”。 “艺术作品,包括神话故事,比如孙悟空、猪八戒,无论是什么形象,当你觉得创作起来有难度,或者会导致脸谱化的时候,只要你用了创作的万能钥匙, ‘人性化’,可以开辟一条新的光明之路。”
鲍国安表示,他终于为曹操找到了一条贯穿全剧的主线,那就是“不择手段地完成统一中原的大业”。为了理解这个角色,这个主线是必要的。 “曹操不择手段,顺我者昌,逆我者亡,是奸臣,完成统一大业,是英雄。找到这个渠道,曹操的名声就都可以抹掉了。”曹操在道德上是不平衡的,但从人文角度你可以理解他更复杂的内心。”鲍国安说,找到人性的视角后,每天晚上睡觉时他都兴奋不已。同时他补充道,自己当时的生活经历丰富,对曹操有自己独特的感受和理解。
但到了拍戏的时候,包国安饰演曹操的压力还是很大,累得生病了,两次住院。他形容曹操的形象是遭受无数殴打。这是上天赋予他的独特性格。这是“对他的身心来说很辛苦的工作”,但作为一名演员,他一生都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这绝对是值得的。 “现在回想起来,这也是一种幸福,一种痛苦的幸福。没有那么多痛苦,就没有曹操。”
1994年10月,84集电视剧《三国演义》播出。历史上最经典的曹操形象出现。剧中鲍国安饰演的曹操从内而外充分展现了这位历史人物的英雄气质。用观众甚至专家的话说,已经达到了灵魂占有、形神合一的最高境界。曹操这个个性丰富的人物,已成为影响一代又一代观众的经典艺术人物。 2024年,该剧将迎来开播30周年,这个角色依然光芒四射。
在网络上,目前很多年轻观众都喜欢曹操的眼神戏。曹操的“煮酒论英雄”、“横树赋诗”、“误杀吕伯奢”、“败华容道”等经典场面不断被观众剪辑和细细品味。鲍国安分析,之所以大家都喜欢曹操,是因为大多数观众没有做出道德判断,欣赏曹操丰富、生动、稀缺的艺术形象。他们欣赏文学艺术作品,追求审美愉悦。
现在想到打曹操,鲍国安依然兴奋不已。他说,他的前半生是为了演曹操而活的:被命运抛到了新疆,受了那么多苦,积累了丰富的人生经验,受益于很多人的帮助,才回到了剧团。 、中国戏曲,并成为一名演员。他愿意向家乡媒体公开谈论曹操,让观众了解曹操是怎么来的,因为在他的一生中,很难遇到像曹操这样丰满、经典的艺术形象。 “我要感谢罗贯中,还有王扶林、沉浩芳、蔡小青等导演,演过曹操,这辈子就够了。”
受虐表现
“我从来没有演过舒服的剧”
《三国演义》播出半年后,著名导演谢晋找到鲍国安,邀请他主演电影《鸦片战争》饰演林则徐。有谋略、有气节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成为他的又一代表人物。
鲍国安表示,谢晋导演让他从13岁出演《刘文学》开始就实现了自己的大英雄梦想,也让他对中国传统道德观念有了新的认识。鲍国安感叹道:“生死存亡皆为国家利益,又怎能避免因祸得福?林则徐了不起!他至今仍是人们的榜样。”时至今日,包国安仍被视为“临工”的代言人,不断受邀参加诸多相关活动。
鲍国安在新书《艺海情怀:好人陪伴我一生》中写道,继《三国演义》和《鸦片战争》之后,他开始思考选择剧本和角色的标准是什么是在未来。他给自己设定了一个方向:“一定是一个能让我热血沸腾的剧本和人物;一定是一个能让我宣泄爱恨的剧本和人物。如果没有情感冲动的支撑,我就不可能”熬不过漫长的拍摄期。”
包国安说,自己在生活中就是一个小人物,连队长都没有当过。但他曾在《风雨》、《如此多的爱》、《冰是睡水》、《女囚》等作品中饰演纪委书记、人大主任。剧中警察局长、海军少将、律师等积极正直的人物关心人民疾苦,为人民做好事。包国安发现自己挺适合演这种角色,观众评价他“真是一脸正气”。这些现实的人物让观众感到兴奋,甚至有人找到他,请他帮忙解决问题。
此外,包国安还曾在《国师刘伯温》、《包公生死》、《江山演义》、《越王勾践》等历史剧、古装传奇及电影中饰演过角色。 、《船政》、《大槐树》、《赵氏孤儿》。他曾穿越过刘伯温、包正、洪承畴、伍子胥、左宗棠、朱元璋、赵盾等历史人物。这些角色大多都是阳刚、血性的男人。
包国安告诉记者,他的导师、著名导演徐晓忠认为,演员的艺术创作必须将灵魂与角色融为一体。 “这句话其实很抽象,怎么组合起来呢?千千万万的人都有同样的做法。我属于‘受虐型’,每次演一个角色,我都会按照角色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读。”剧本或者原著的内容去感受它,一遍又一遍地思考,了解角色在想什么,比如一部电影要拍半年,我一定要让自己活在这个角色里。 “半年,无论角色大小。就是,鲍国安遵循的是这种行为艺术。主意。在这种自律和“自虐”的要求下,他感叹“没有舒服的戏”。
这种“受虐式”的艺术创作是从包国安的第一个大银幕形象开始的。 1983年,包国安拍摄了刘洪明导演的故事片《山下是故乡》,并在片中饰演主角农民常毛。这是湖南山区的一位普通农民。 “我不是在农村长大的,我不会种地,连韭菜和蒜苗都分不清,我看起来不像农民,但我必须看起来像个农民。”一个农民,不是用化妆把自己的脸涂黑,而是用一种愚蠢的方式,在现实生活中,让当地人觉得我和他们一样,然后我才敢扮演这个角色。”
夏天,包国安把自己剃成平头,和老乡住在一起。他睡在家里的稻草地上,赶着牛耕稻田,干着各种各样的农活。他的脚被水蛭咬伤,身上沾满了被跳蚤咬过的红包。经过几十天的打滚,他变得又黑又瘦,胡子拉碴。村里人都把他当本地人。 “我的第一部电影,包括我的第一部话剧《宋江》,让我对影视剧表演创作有了一个理解,就是要努力生活,沉浸在人物的处境中,而不是总想着‘像’什么的。”正在进行中。”
鲍国安表示,在饰演常茂、宋江、曹操以及后来的一些人物时,他对人物的把握经历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制作这些角色花费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好老师,但我觉得做一个真正的好演员、塑造一个好角色很重要。这并不容易。现在一些想从事艺术的年轻人觉得名利就可以了。”但当一个好演员并不意味着你可以靠开玩笑来赚钱和名气,从事艺术工作并不容易。”
一个“顿悟”的想法
“人们说老人有事可做,但我说要安静,什么都不做。”
60岁到70岁之间,鲍国安主演了热门电视剧《少林寺传奇》和《聪明的小金刚》,断断续续地扮演方丈十年。 2016年,正当他即将庆祝70岁生日时,他在《少林寺传奇之英雄归来》停播仪式上宣布正式退休,不再演戏。
包国安向记者生动地描述了他突然停止思考的那一刻。
剧杀青的时候,有记者采访,摄像机也摆在那里,大家都请鲍国安谈谈自己的感受。剧中包国安仍穿着方丈的袈裟。不知为何,他的脑海里突然闪现出一句很有哲理的佛家名言——“放下”。
“你必须放弃才能得到一些东西,这就是智慧。突然我觉得我已经70岁了,我还想继续在这个名利场吗?我可以放弃这个名利,我现在应该平静了。” ”包国安表示,在此之前,他从未想过退出演艺圈,也没有和妻子朱兵商量过。突然,那一刻他意识到了很多事情,想让媒体做个见证,宣布退出演艺圈。此后,就没有再担任任何角色。
有朋友告诉鲍国安:你的演艺生涯因“奸诈”曹操而闻名,最终你是“慈悲”的方丈,你的艺术生涯圆满了。
2016年之后,包国安就没有再演戏,但舞台上的活动却更多了。比如,他受邀担任纪录片栏目《国家记忆》的主讲人,经常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朗诵经典诗词。
生活上,鲍国安过着轻松幸福的生活。喜欢京剧、评剧、梆子、越剧、鲁剧等戏剧艺术。在电脑上听歌剧、乘坐高铁看全国各地的歌剧,已经成为他现在生活中的一大乐趣。他高兴地说,自己在戏剧界有很多朋友,但自己从来不去剧院看戏,自己买票。
包国安喜欢世界各地的美食,也会专程到其他地方去吃当地的小吃。他表示晚年要把自己培养成“美丽的倾听者”和“美食家”。 “我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别人说不应该接受晚年,我的观点是老年人应该接受晚年,不要再争强好胜。人们说老年人晚年应该积极主动,但我说,老年人应该安静,放弃名利场,获得一些平静,让自己过上快乐轻松的生活。” (大众新闻客户经理文静)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