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一直在积极拥抱变化,但有些业务却落后于其他业务,几乎没有什么变化。比如刚刚进行高管调整的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就是这样。
根据阿里巴巴季度财报(2023年7月-9月),阿里巴巴本地生活集团营收为155.64亿元。同期,美团核心本地业务板块营收为577亿元,是阿里巴巴的数倍。
两年半前,“阿里巴巴女员工被袭”的舆论风波,牵连阿里巴巴本地生活业务。当时的负责人李永和引咎辞职,阿里巴巴合伙人俞永福很快被推到前台,像“消防队长”一样担任本地生活CEO。
事实上,在李永和之前,阿里巴巴本地生活的负责人是王雷。他曾扬言饿了么要在一年内与美团外卖看齐。结果很明显:王雷没能做到,后来接手的李永和、俞永福等高管也没有做到。
2023年3月,阿里巴巴启动“成立24年来最重要的组织变革”,打造1 6 N组织架构体系。其中,核心六大业务板块进行了单独划分,赋予了更大的自主权,其中就包括本地生活。
从口碑、飞猪,到饿了么、高德,再到更加独立的业务组织架构,阿里巴巴不断为本土生活商业领域做出贡献。为什么总是不能扭转局面?就连抖音生活服务这样的后起之秀,表现也远远好于阿里本地生活。毕竟,真正对美团构成威胁的不是阿里巴巴,而现在只有抖音。
阿里本地生活的起点或许要从2015年算起。
2015年6月,阿里巴巴与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集团各出资30亿元建立“口碑”平台。他们计划从餐饮商户入手,逐步覆盖当地各类线下商户,打造连接线上用户的O2O平台。以及线下团购消费。
然而仅仅四个月后,2015年10月,美团和大众点评这两个死敌突然宣布合并。一时间,美团点评成为团购、点评服务无可争议的霸主,口碑推广的空间十分有限。诚然,后续口碑并没有取得什么成绩,在与美团点评的竞争中被大家黯然失色。
类似的场景也发生在飞猪身上。 2016年10月,阿里巴巴将此前的“阿里旅行”升级为飞猪,进一步提升在线旅行业务的战略地位。 2017年,马云公开宣布了阿里巴巴的新战略“五个新”“五个全球”,这些都对应了阿里巴巴寄予厚望的业务体系,比如电子商务、菜鸟海外扩张等。
其中“环球旅行”,指的是飞猪。阿里巴巴希望成为在线旅游行业的领先平台,将旅游业务传播到全球。然而,飞猪正面临着携程。
当时的携程不仅是多年的行业老大,还利用资本手段吞并了行业原来的第二、第三名去哪儿和艺龙。它实力雄厚,竞争壁垒很高。飞猪不仅未能在比赛中取得优势,还因频繁换帅而经历动荡,逐渐变得不那么活跃。如今,已经没有人提到“环球旅行”了,占据主导地位的在线旅游平台仍然是携程。
让我们看看你是否又饿了。独立发展时期,饿了么威胁美团,并受到阿里巴巴青睐。 2018年,阿里巴巴联手支付宝母公司蚂蚁金服,以95亿美元全资收购饿了么。随后,张旭豪的创始团队套现离开。
阿里巴巴很快合并了饿了么和口碑,成立了阿里巴巴本地生活公司,由阿里巴巴合伙人王雷担任领导。也正是在这个时期,王雷公开表示,饿了么将在一年内与美团外卖看齐。然而,在随后的竞争中,饿了么被美团击败,市场份额一降再降。
2020年,阿里巴巴继续在本地生活领域折腾,合并高德和飞猪,加上原来的饿了么和口碑,形成聚合板块。高德是地图工具,飞猪属于旅游业务板块。严格来说,它与传统意义上的外卖、店内团购关联性有限。
但阿里还是将这些打包在一起。这种扩大消费者接触点的思路是好的,本质上和美团的高频策略、抖音的基于兴趣的流量转化策略没有什么区别。都是通过增加更多优势能力、渠道开源、引入多元化流量池,形成生态协同体系,更好地完成流量到业务收入的转化来实现的。但阿里巴巴的困难在于,业务是弱者与弱者的结合体,无法产生集团想要的那种爆炸性化学反应。
饿了么和口碑这些年不仅被美团和大众点评碾压,其市场份额也被不断压缩和蚕食。人们购买旅游产品时,首先想到的是背靠微信流量池的老平台携程,而不是飞猪。只有高德稍好一些,在地图赛道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单一平台的优势很难带动整个本地生活业务的流量转化。
总之,除了高德之外,阿里本地生活打包的业务没有一个能给人们优先使用的理由,捆绑在一起也不会产生太大的效果。这不是阿里巴巴合作伙伴将接手的问题。从王雷到李永和再到于永福,无论谁接班,效果都不会很明显。
阿里巴巴启用年轻化团队是一种新的尝试。此次,阿里本地生活调整曝光。看来俞永福并没有直接的接班人。相反,俞永福的工作职责已被拆分,饿了么和高德地图的新管理团队也已分别公布。
阿里巴巴集团CTO吴泽明接任饿了么董事长。这是一位2004年加入淘宝的阿里巴巴老翁,也是一位80后年轻一代的管理者。饿了么CEO刘瀚是1988年出生的80后,曾任饿了么高级副总裁、蜂鸟总裁。
高德相对稳定,董事长是前总裁刘振飞。过去一直与刘振飞一起管理高德软件、原职位为高德软件COO的郭宁将晋升为高德软件CEO一职。这群高管合伙人没有太大变化,依然共同管理高德的发展。
事实上,这也是阿里整体的调整趋势。去年蔡崇信出任阿里巴巴集团董事长、吴永明出任阿里巴巴集团CEO后,两人都将组织年轻化作为阿里巴巴调整的重要方向。对于阿里本土生活来说,未来的目标并不是激进地杀掉任何人,成为细分赛道的行业领头羊,而是更倾向于保持原有市场份额、稳中求进的保守作风。
当然,这也意味着阿里将不得不在当地生活中长期扮演配角。
让美团紧张、崛起速度非常快的抖音生活服务,或许正是阿里巴巴本地生活想要的。但毕竟是“别人家的孩子”。
作为短视频领域的领军者,抖音以其独特的算法和内容生态吸引了大量用户。近年来,随着用户增长见顶,抖音不得不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
本地生活是一个与短视频培育天然息息相关的领域。能够更好地将短视频流量转化为交易收入,因此成为抖音布局的重点业务。于是抖音开始走美团的老路,不断吸引原本使用美团平台的商家资源。
一方面,抖音降低商家佣金比例,与美团打价格战。另一方面,不断向商家展示一些美团无法给商家带来的独特核心价值。
不少商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接入抖音平台后,短视频、直播等新兴形式给自己的店铺带来了一些意想不到的新客源,这在以往的网络营销中几乎是闻所未闻的。被触摸的部分。总之,相比美团,抖音能为商家带来更多的潜在客户。
日活跃流量池7亿的抖音确实有这个实力,在其他领域也是如此。一首歌只有在抖音上流行才算流行;电影宣传突破圈层,越来越依赖抖音短视频;短视频和直播电商的话语权逐渐被抖音占据。
抖音凭借“吞噬一切”的态度,抓住了更多用户的时间和心思,在多个领域建立了竞争优势。这种只有抖音才能享受的优势玩法,也被复制到本地生活的竞争中,让美团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抖音此前向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8月,抖音生活服务GMV增长超过7倍,覆盖370多个城市,合作门店超过200万家,服务商数量增长近4倍,团购专家成交量增长163%。通国际研报数据显示,2023年抖音本地生活GTV(总交易额)将占到美团的三分之一左右,逼近200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大多数企业集团其实对这种情况是乐见其成的。他们普遍希望有一个新的平台出来与美团竞争。毕竟,这样他们就可以避免被单一平台“一家独大”所胁迫,不断被迫提高线上运营成本。因此,抖音的出现和抢购也顺应了部分商家的意愿。
今年1月初,时任美团到店事业群总裁的张川在给员工的新年寄语中将美团与抖音等竞争对手的竞争描述为一场“战争”,而且不是短期的战争。这是一个残酷而折磨人的战壕站。
这场战斗注定会很艰难,但主角始终是美团和抖音。阿里住在当地,甚至不会打扑克。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