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
封面新闻记者邹阿江、实习生刘家辉
7月30日下午两点,成都市金牛区九里地街道交贵巷内,行人人来人往。街上一排餐馆里不时传来热闹的叫卖声。只剩下一个角落难得的寂静。
这是一家面包店,店里有三个店员。他们都不是本地人,但都是沉默的人。无声者俗称聋哑人。
半年多前,38岁的王五带着二姐从家乡安徽利辛县来到成都经营这家面包店。由于店内员工都是聋哑人,因此作为一家“沉默”的面包店而受到顾客的关注。今年2月以来,王舞陆续接受多家电视台采访。尽管如此,他从未向公众讲述过面包店背后的故事。
7月30日下午,封面新闻记者来到这家“沉默的面包店”,见到了王武。他留着平头,穿着休闲装,看起来很阳光。坐下后,他在手机上敲了一行字:“抱歉,店里有点热。”就这样,接下来的三个小时,王舞和记者就这样的交流方式开始了无声的对话。 。
四处旅行
21年从工人到面包店老板
王五家有兄弟姐妹三人。二姐和他生来又聋又哑。去年10月,王武在陕西延安打工时向师傅学习制作面包。经过多年打工,攒了一些钱,他决定带着二姐去成都创业。
“成都很好,有很多风景,还有很多好吃的东西,所以我才选择了这里。”记者注意到,王五打字时使用的是五笔输入法。可能是因为分不清语气,所以他的回答都十分生硬。
王五经营的面包店总面积有65平方米,除了他之外还有两名兼职员工。面包店门口贴着一张账单,上面有温馨提示:“店内所有工作人员均为聋哑人,请扫描二维码点餐,或打字沟通。”
这是王武第一次开面包店。从工人到面包店老板,他用了21年的时间。
有媒体报道称,从全国残联相关人士处了解到,目前,无声者的教育问题可以通过特殊学校解决,但就业仍然是个问题。找工作难,保住工作更难,尤其是那些被公司接纳的无声者。如果比例不大,失声者就会觉得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会增加自己的心理负担,进而会选择辞职或者不断跳槽来消除心理负担。
王舞就是这样的人。 2003年毕业后,他本来想留在家乡一家餐馆当厨师,但老板不愿意招聋哑人。从此,他开始到处打工。 20多年来,王武送过快递,在福建当过清洁工,也曾在陕西当过服务员……他走遍了祖国20多个城市。
面包店生意不景气
我去宜宾跟老师学习,想再坚持一段时间。
下午4点左右,更多的顾客找上门来,王武和员工们开始制作新一批面包。 “沉默”面包店里卖的面包很特别,形状像烟囱。使用机器揉面团。揉好的面团发酵40分钟后,用手擀成细条,在木筒上缠绕数十圈,然后送入烤箱。烤好的空心“烟囱面包”内层可以涂上各种口味的果酱,甚至还可以添加冰淇淋。这种新型面包受到了很多顾客的喜爱。
记者注意到,前来购买面包的顾客中,一半以上是新顾客。点餐的时候,他们总是先说话。只有没有收到任何回应的时候,他们才会注意到门口的订单,然后他们都会把订单拿出来。拿出手机,开始扫描二维码订购。在“沉默的面包”里,你看到最多的就是笑脸,顾客和店员的笑脸。虽然无法沟通,但面包店的生意从未因为点单而出现过麻烦。
王武已经一周没有进店了。他到宜宾长宁县双河镇拜师学艺。我学到的是凉糕,这是当地四代人传承下来的手艺。王五打算把学到的手艺教给妹妹,开一家冷饼冰粉店。
事实证明,面包店生意并不好做。王武告诉记者,开业以来,他平均每天能卖出100个“烟囱面包”。刚开始生意还算红火,最近却有些不景气了。目前店面租金每月需要13000元。考虑到原材料成本和员工工资,你能赚到的钱并不多。
“压力很大,坚持一段时间,如果生意不好,可能会转行。”他默默地在手机上敲了一行字。
面包店承载着梦想和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