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生活中,不少老年人由于身体状况的原因,面临着一些困难。有的人洗澡时害怕滑倒,有的甚至觉得很难起身。
老年人的生活困难引起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经过专业培训或学习,他们成为适龄评估者,努力满足老年人日益多元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需求。从事这一新职业的年轻人称自己为“未来的老年人”,梦想着创造一个让老年人更有尊严地安享晚年的世界。
今年8月,民政部官网发布的《2023年民政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21.1%占总人口的比例。国家卫健委老龄与健康司司长王海东曾指出,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30%以上,并进入老龄化社会。严重衰老阶段。
如果你想在老了的时候能够照顾自己,首先你必须有一个住的地方。其实衰老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问题。所谓老龄化改造,就是根据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行动特点,对不适合老年人居住的旧居住环境进行升级改造。可以说,老年友好转型的目标不仅是养老,更是让老年人享受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老年人容易被忽视的需求
说到适龄装修,很多人都觉得很简单。无非就是加几个扶手,选择一些没有边的桌椅。关键是不要让老人弄坏了。
在老龄化友好转型中,“预防跌倒伤害”确实是重中之重。中国疾病监测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第一大原因。 65岁以上老年人跌倒率高达16%,占伤害死亡总数的42%。
然而,防跌倒的适龄改造,远远不只是安装几根扶手这么简单。 80后的适老改造评价者罗明用“复杂而细致”来形容这个作品。
单说“门”,方式有很多种。不要选择圆形的门把手,因为圆形的形状不方便老人抓握,也不要选择直把手,因为直把手的末端更容易勾入袖子,可能会把老人带到门外。地面。最好使用直手柄。圆形、向内弯曲的端部;门的宽度至少需要90厘米才能让轮椅通过。
此外,照明还应照顾老年人视力下降的情况,保证照明充足且分布均匀,避开暗区,并采取防眩措施。刺眼的光线常常使老年人难以睁开眼睛。老年人通常不愿意扔掉东西,但记忆力却下降了。需要增设透明或半透明的储物空间,以便老人能清楚地看到并找到。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彦民早在10年前就开始致力于老龄化改造的研究和推广。她提到,很多建筑建的时候,为了防止浴室里的水倒流,浴室门下面都设有门槛。很多老人都会被这绊倒。因此,在适老化改造中,应尽可能消除这种高度差。如果无法消除,应增设斜坡过渡或垂直扶手,以帮助老年人平稳进出。
大多数时候,老年人的这些需求被忽视,有时甚至因此受到伤害。 20世纪90年代出生的老龄化评估师赵立平在从事老龄化改造之前,曾在养老院担任护工。她见过很多老人因错误使用养老工具而受伤。 “一位体重超重的老人,使用家人购买的旅行轮椅辅助行走,这种轮椅的轮子很小,减震效果很差,遇到障碍物很容易翻倒。”老人外出时受了伤。一块小石子从轮椅上掉了下来。
周彦民认为,适龄改造不仅包括家居环境,还包括老年服务中心、社区环境、公共建筑、公共交通等重要改造领域。
赵丽萍还经常参与养老院和社区的老龄化改造。她发现,居住在疗养院的老人大多患有慢性病。因此,在进行适老化改造时,需要特别考虑电梯、走廊、应急通道的宽度。 “能否通过救护担架、医用电梯、无障碍坡道等,将老人从自己家里顺利转移到救护车上,尽量减少救援时间,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
真正了解老年人生活的“痛点”
“适龄设计不追求复杂,而是力求简洁,同时保证实用性。” 1985年以后出生的适龄改造评价者肖学丹认为,适龄改造对设计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设计的方向不仅要美观,还要考虑到老年人在实用性等方面的需求。
每个人都年轻过一次,但年轻人永远不会老。这就需要年轻的老龄从业者花足够的时间观察和研究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节奏,真正看到老年人在生活中面临哪些不便。从他们如何上厕所,如何做饭吃饭,到在浴室里如何脱衣服,洗澡时衣服放在哪里,擦脚时把衣服拿在哪里等等。
“设计必须围绕老年人的行为,不能放过每一个细节。”例如,要解决老人晚上如何独立如厕的问题,需要考虑一系列环节:老人如何起床、如何方便地找到厕所的鞋子、如何步行去厕所顺利地进行,夜间是否有合适的灯光照明,到了厕所如何转身,如何顺利地坐在马桶上,如何顺利地起身等等。“每一个脚步、每一个动作,我们都要帮助它。”通过改造设计。”骆明说道。
通过老龄化改造为老年人提供舒适的生活,并不是改变熟悉的居住环境,而是真正了解老年人生活中的“痛点”并理性解决。
她以喝水这个简单的事情为例。老年人提水壶倒水时,往往无法瞄准杯子。 “那我们就取消倒水的动作,安装管道饮水机,让老人可以端着杯子接水。” 。
赵立平曾为一位失明的抗战老兵进行过房屋老化改造。在综合评估老人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官状况后,她在老人活动相对受限的区域安装了智能设备,让老人可以通过。语音控制自动打开和关闭窗口。由于老人有在浴缸洗澡的习惯,赵立平特意在自己的浴缸旁边安装了一个带有紧急呼叫功能的扶手。
在疗养院,老年友好型改造更加针对个人。自理能力、轻度失能和中重度失能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认知水平参差不齐,日常行为存在明显差异。针对患有认知障碍的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赵丽萍在房间门的装饰上融入了与个人相关的独特元素,让老人能够区分自己的房间,并用一些颜色鲜艳的标志来帮助他们识别和找到自己的房间。顺利。厕所和洗澡的地方。
让老人有尊严地安享晚年
适老化改造不仅解决了老房子的问题,也解决了人的问题。在采访中,每位适龄评估者都提到了“尊严”或“尊重”。
对于老年友好转型的实践者来说,不仅需要考虑老年人的身体需求,还需要考虑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老年人需要尊严,设计必须尊重他们。在与老人的交流中,肖学丹发现他们普遍“不接受老年”。无论年龄多大,哪怕坐在轮椅上,他们都希望自己能够独立生活。
没有人愿意成为“无用者”。因此,适当隐藏抗老化助剂已成为老龄化装修设计师最重要的设计理念之一。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老化改造就是加装扶手。不过,更多的时候,罗明会用一些小手段来隐藏扶手。比如,在玄关的鞋柜上加一个台面,方便抓握,方便老人作为杠杆点;在浴室安装毛巾杆,可以提供与扶手相同的助力。这些隐藏的设计效果不会被老人知晓,他们在不知不觉中享受到了便利。
此外,很多人将老龄化改造等同于无障碍设计。赵立平认为,无障碍设计是老龄化友好转型的一个环节,但与无障碍设计相比,老龄化友好转型应该更加隐形。 “尊重老年人很重要。”
肖学丹曾为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妇做过家居老化改造。丈夫因意外受伤失去了一条腿和一条手臂,平时由妻子照顾。装修完成后,丈夫开始尝试自己使用新增加的浴椅和扶手。 “当他发现自己可以独立完成一些动作时,他不再觉得自己是妻子的沉重负担。他笑得很开心,但他的奶奶却哭了。”小雪丹说,奶奶告诉她:“我没想到,这样的事情可以减轻我那么多痛苦,我以为我快坚持不住了,但现在我又看到了希望。”
“在老龄友好设计领域,现阶段面临的主要困难不是技术,关键是认知。”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讲师郑元伟在长期研究中发现,老龄化改造实践中存在诸多认知误区。例如,有人认为老龄化改造意味着安装扶手以适应轮椅的通行和旋转;还有人认为,扶手、护理床等辅助器具配备得越多,就越能体现对老人的周到考虑。事实上,老年人在不同阶段对环境的需求存在很大差异。标记的老化友好修饰效果有限。过度的老龄化设计也容易给老年人带来“衰老”、“残疾”等不良后果。心理暗示,引发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
在老龄友好转型的推动和实践中,不仅涉及相关企业和从业者。近10年来,周彦民、郑元伟等学者也积极参与了大量与普及老年友好型家居装修相关的工作。组织开展适龄装修竞赛和讲座,出版适龄装修科普书籍,编制适龄设计相关标准,努力促进公众正确认识。适合老化修饰。 “每个人都会老去,为老年人创造合适的生活环境是一项值得长期投资的事业。”郑元伟说道。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