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河南省创新方法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习近平强调融入社会生活

发布时间:2024-12-29 18:03:08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多次强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积极融入社会生活,在细节、细节、落实上下功夫,使其影响力不断增强。就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且恒定。是的,以至于“人们每天都在不知不觉中使用它”。河南省认真贯彻落实这次重要论述精神,立足本省实际,创新方式方法,坚持全方位渗透、深度融合、注重细节,持续弘扬核心价值观以沙成塔、石成峰的毅力,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在中原大地上扎根。

坚定信心,坚持提高自我意识

“只要我内心相信,我就所向无敌。”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的“根”和“魂”。只有有了信心,我们才能坚持下去,自觉地去实践。那些迷信、盲目追随西方价值观的人,就会落入西方“普世价值观”的陷阱,倒在别人脚下。甚至可能动摇我们的民族根基,使人失去灵魂,迷失自我。这就要求我们把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心作为重大任务,自觉抵制错误思想影响,凝聚团结进步的强大力量。

坚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信心,首先要增强理论解释权威。让理论和舆论、线上线下同向同频、同频共振,讲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特别是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的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国家的革命、建设、改革。 ,为人们提供充分的理由和充分的信心来增强自信、维护自尊。其次,要深刻揭露和批判西方“普世价值”的虚伪性。它注重从微观角度设置话题,通过生动的故事揭示主题,深刻揭露西方国家打着“自由、民主、人权”等旗号制造和造成的一系列邪恶后果,打破了他们的既定观念。堪称“万能”光环,让人们了解事实。 ,看到本质,然后得出正确的结论。三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要坚持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等,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广泛开展“开学第一课”、“重走长征路”、“向国旗敬礼”等教育活动,用爱国主义凝聚人心最大公约数,画出最美的同心圆。

坚持立体宣传教育引导

住在芝兰的房间里,时间久了就会香。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们心中生根发芽,要用良好的社会氛围呵护,用优秀文化滋养。网络信息时代,人们接收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一套词很难满足不同的需要,一首歌很难传遍全世界。这就要求我们背好“练”字,突出立体性。不仅要大水漫灌,还要注重精准滴灌,形成立体宣传,达到“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效果。

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新闻宣传、理论宣传、文艺宣传、社会宣传、网络宣传“五位一体”,广泛运用新闻宣传报道、基层宣传、网络问题互动、公益广告、文艺作品创作等。以多种形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后打造了“公益快车”、“公益快车”等多个作品品牌。 《我讲正能量》《大禹讲坛》,推出《朝阳沟》《焦裕禄》《全家福》等多部佳作,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模式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全面覆盖的基础上,要坚持“三个聚焦”,加强内容设计,创新话语表达,以小见大,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走进人心。一是注重全媒体传播。树立互联网思维,写“微”文章,用好微博、微信渠道,运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活跃起来、活起来。二是注重育人。深入弘扬中原人文精神“五大工程”,通过电影、电视剧、戏曲、小说等艺术形式滋养灵魂、传播文明。三是注重融入生活场景。充分利用社区、乡镇村级文化活动中心、文化站、公园广场等阵地,抓住重大节日、民俗活动等机遇,广泛开展对联诗词、道德讲座、艺术巡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天天可见。

坚持以创意推动实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挂在窗户上的口号,而是需要践行的价值观。修行越深入、越广泛,生命力就越强。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立党理念推动实践,找到正确的起步载体,解决好“桥”和“船”问题,变无形为有形,积小胜为大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大家所熟知。它转化为信任和服从。

坚持以创造促实践的理念,一是牢牢把握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以人的素质全面提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道德教育,不断丰富创建活动的思想内涵。同时,不断创新便民惠民的方式和渠道,着力解决柴米油盐酱醋茶食品衣着等民生“小问题”。住房、交通、教育、医疗保险,让人们在精神上和物质上都有真正的获得感。 ”,努力促进公民文明素质和人民生活质量同步提高。二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培育作用。从基础工作和日常事务出发,设计干部群众乐于参与、方便参与的活动载体,引导人们从点滴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常做小善事潜移默化地修养道德;深入开展“践行价值观、文明先行”主题实践活动,结合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实际情况,设计工作方案,明确目标任务,把正确的价值取向融入到三是建立健全以文明城市考核体系为基础的评价体系。健全覆盖城乡的文明考核体系统筹城乡创建活动,各市县充分参与,调动各方面力量,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按照可复制、可推广的原则,着力创建一批文明交通示范街道、文明餐桌示范街道、文明诚信市场、文明执法示范岗、文明旅游示范景区,推出。多个品牌项目,形成多项制度机制让人们学会有方向、追赶目标、看到变化、感到满足。

坚持用榜样的力量做正派人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一个例子胜过书中的二十个说明。”榜样往往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崇高精神,能够有效激发人们思想认同和情感共鸣,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坚持用榜样的力量塑造人,首先要着力提高先进榜样的创造力。近年来,河南省建立了科学、严谨、规范、有效的选树机制,统一推进性和广泛性,“自上而下”发现和“自下而上”推荐相结合,启动了选树制度。涌现出一大批各类先进典型,其中16人当选全国道德模范,14人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河南好人”现象深受中国人民好评。他们中有不少孝敬长辈、热爱亲人、见义勇为的道德模范,有大工匠、师范模范等行业标兵,也有通过劳动创造幸福、通过实干赢得未来的励志模范,形成了先进模式的辉煌格局。二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领导作用。要深入挖掘和宣传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担当政治责任、坚守道德的优秀党员干部,自觉践行“三严三实”,带头落实新发展理念,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用人格力量激励群众、引领时尚。比如邓州“编外雷锋集团”,被授予“时代模范”称号的李文祥、严振昌、徐帅等人,都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三要努力增强榜样故事的感染力。科学梳理先进模范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和奉献精神,揭示故事背后的思想内涵,让大家了解模范的善、美,引导人们转变敬佩之情将榜样转化为创业的实际行动。

坚持好法律、好政策的规制和约束

国家有国家法律,企业有规矩,家庭有家风。规章制度的价值坐标在哪里,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就走向哪里。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立”与“破”并举,扶正祛邪,用良好的法律和政策进行有效的规范约束。

坚持好法律、好政策的规制和约束。一方面,要用“立”来立规则。近年来,河南省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规章制度,完善公民公约、村规民约、社区公约、学生守则,用刚性约束建立道德平衡,促进风俗习惯的改变。特别是要结合不同群体、不同领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规范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比如,要注重党员干部的“官德”,引导他们为人民服务、务实廉洁;注重生产经营者的“商业道德”,引导生产经营者守法诚信经营。注重医务人员“医德”,引导医务人员救死扶伤、甩锅济世;注重教育工作者的“师德”,引导教育工作者学为人师、为天下师表。另一方面,要以“破”除顽疾。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维护社会公共价值观,对强烈举报的诚信缺失、假冒伪劣、网络混乱、婚丧奢靡、封建迷信等突出问题进行专项治理让群众切实感受到社会风气的明显变化。

(作者为中共河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人民日报》(2017年6月16日第7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