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剧《北方》剧照。本报记者 方飞 摄
本报记者 高茜
黑暗中,一艘船被舞台灯光照亮。沿着船只和运河的线索,作家徐则臣的茅盾文学奖小说《北上》被制作成音频。三十万字的宏大想象通过一部音乐剧变得看得见、听得见。日前,当我走进北京艺术中心剧院时,音乐剧《北上》剧组正在进行最后的紧张排练。昨天,这部全新作品首次与观众见面。
如今,音乐剧很受年轻人欢迎,但很长一段时间没有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 2023年底,总建筑面积12.53万平方米、5个剧场的北京艺术中心将对外开放。国家大剧院“一剧场三场地”新发展格局正式开启。秉承差异化的经营理念,这个新文化地标与当下时代的共鸣越来越紧密。
“北京艺术中心主打‘现代’,更注重年轻观众和市场培育。”国家大剧院运营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李小艺介绍,以音乐剧为例,继话剧《向北走》首演后,从国庆假期到年末,俄罗斯音乐剧《安娜·卡列尼娜》俄罗斯巡演版、伦敦西区原创音乐剧《猫》等热门作品将陆续登上北京艺术中心的舞台。
这里也有很多关于剧院和城市的想法正在探索:今年春天,音乐厅之宝里格管风琴亮相,衍生出的“天籁之音·北京艺术中心管风琴艺术周”全天连线。惠民演出、亲子工作坊等各项活动,使大厅更加成为真正反哺城市、服务市民的“光辉杰作”;夏季,森林剧场版莎士比亚经典作品《仲夏夜之梦》在北京艺术中心独特的绿心露天剧场上演,星空下、夜风中,台上台下无缝互动的剧场体验在社交媒体上大受欢迎,但额外演出的门票仍然很难买到。即将到来的中秋之夜,当月亮升起的时候,露天剧场里又会响起琴声……
依托独特的定位和优质资源的叠加效应,北京艺术中心迅速崛起,成为东部“演艺之城”一道耀眼的风景。据统计,截至9月初,北京艺术中心已举办演出190场、艺术活动176场,累计接待观众25.6万人次。城市副中心演艺产业得到极大提升,一系列好剧目、名团以前所未有的频率“空降”在通州市民家门口。
不久前,马林斯基剧院滨海分院芭蕾舞团携芭蕾舞剧《一千零一夜》来访。复杂华丽的舞台设计和精彩梦幻的舞蹈表演令人叹为观止。而这只是北京艺术中心捡到的星团之一。去年,当北京艺术中心还在试探调整时,大师瓦列里·捷吉耶夫就牵头指挥了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此后,英国爱乐乐团、瑞士韦尔比耶音乐节管弦乐团、钢琴大师鲁道夫·布赫宾德、芭蕾巨星扎哈罗娃、俄罗斯亚历山大红旗歌舞团等相继亮相,共同抬高了表演艺术高地。连接世界的大运河。
在继续呈现顶级表演的同时,“北京艺术中心希望以‘现代’为锚点,为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审美体验。”李晓仪说道。目前,北京艺术中心正准备推出一系列高清视听“第二现场”演出。届时,各剧场将充分调动先进场馆和超高清录制条件,以多机位、多场景、多角度联动国内外热门演出。实现实时播出,打造与场景同步的第二视听空间——科技的强大赋能,帮助演艺行业一次次突破上限。在北京艺术中心,“表演 科技”仍在见证并开启无限可能。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