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人生活的转变》是美国人类学家严云翔教授的著作。全书以东北下郊村为背景。 20世纪70年代,严教授在这个村子务农了七年。 1989年,他作为人类学专家再次回到当地,进行了长达十多年的田野调查。本书着眼于夏家村当地道德世界的变迁、农村青年择偶过程的变化、这一转变过程的种种细节、家产分割过程中三个相互关联的习俗的演变及其反思在彩礼中。讨论了个体作为独立个体的产生和发展以及国家在私人生活改造和个体主体性形成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图片来自简书app
作为一部优秀的乡村民族志,本书探讨了一个其他学者从未研究过的课题: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个人和情感问题。作者以一个知情者的视角,展现了一幅普通村民的个人经历和精神世界充满微妙变化的画面。他探讨的话题范围广泛,从社会关系、家庭财产和老年人护理等更公开的话题,到婚外情、人际关系、节育和性动态等更私密的话题。最终,他得出结论,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农民的私人生活经历了双重转变,其核心是个人作为独立主体的出现。
以上是关于这本书的一些介绍。读完这本书,我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下面我就从以下几点谈谈我阅读全书的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田野调查员,田野调查并不容易,毅力尤为重要。
尽管笔者在夏家村生活了7年,与当地人有一定的关系,大部分人都认识,但我们在调查过程中也看到,一些年轻人不愿意让他进入自己的私人住宅。调查过程中,居住地通常由认识的朋友安排,有时也不能很好地解决;有些研究对象为了自己的面子,在调查过程中撒了谎。 。在研究过程中,作者进行了多次调查,每次都有新的发现,他就不断地分析、比较、更新自己的认识。此外,作者还敢于从别人没有研究过的领域中的个人情感出发,进入村民的私人空间和生活进行调查,回答那些曾经只专注于研究中国家庭结构和家庭的人的偏见问题。系统。他们忽略了它。个体与情感在中国农民家庭生活中的作用
其次,费老笔下的“乡村社会”正在不断瓦解,一个新的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正在不断形成。
在书中,我看到居民的房屋在不断地翻新。从一开始就没有院墙和大门,出门不用锁门,拜访时也无需太多礼节。后来,家家户户都筑起了院墙,装上了门,出门时锁上门,拜访别人家时,需要先敲门,说出自己的名字,才能进入别人家。但当你闯入别人家或关上门说“我”时,别人家乡的乡土气息就不再存在了。我看到原来的集体活动(看电影、打篮球、拍照等)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都市人独处看电视,或者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做事。我自己的事;只见村里长老的力量正在不断的被削弱,甚至消失。特别是在父权制方面,原有父权制度下父母的权力不断转移到年轻人手中。一方面,年轻人不断向父辈索要权力,在新时代展现自己的能力,正如一些老人所说,“年轻人一旦能自己谋生,脾气就会暴躁”。 ”。我想这种坏脾气还包括一种来自父亲权力的收入。另一方面,原有的氏族社会、家庭社会正在解体,家庭或宗族作为组织的作用在现代社会已经丧失。个体更注重自己的幸福或快乐的感受,不顾道德,要求独立,以便接近原生父母。右边代表的实际功率。
第三,通过这本书,我感受到了农村私人生活的几个变化:农村妇女地位的提高和农村老人的困境。
书中写道,1997年作者调研时,74岁的卢大爷说:“50年来,村里最重要的变化:‘爷爷变孙子’、‘女人上天堂’。 ’”他这样说道。也就是说,农村近50年来,传统的大家庭关系已经转变为以夫妻关系为核心的家庭,父亲的权利也不断衰落。女性地位的不断提高在本书的第2、3、8章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第二章描述了农村青年择偶观念的变化,并不关心女方是不是黄姑娘,甚至认为婚前性行为对婚后生活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第三章通过描述年轻人择偶过程中的具体变化,从语言和姿态上写出他们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女性的作用非常明显。他们不再追求西方日神式的爱情,而是服从父母的安排,不再追求浮士德式的爱情,他们敢于挑战权威,开始反对媒人的话,追求自己喜欢的人,开始表达爱。像城市人一样直接,而不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爱。此外,女性还敢于反抗公公婆婆,争取自己的权利。第八章写到妻子承担了更多的家庭责任,在生育方面更多地考虑了女性的意愿,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
虽然年轻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被剥夺的却是老年人。整本书我们都看到老一辈和年轻一代之间的斗争,而老一辈在这场斗争中处于劣势。我们看到年轻人用不同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追求。从媒妁之言反对父母,到家庭的分离和经营家庭的方式。在空间分配上,老人总是被分配到西房的弱势位置。在财产分配过程中,子女总是通过提出各种要求、采用各种手段来索取妇女的财产。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兄弟之间互相劈腿,夫妻之间提供过多的彩礼。另外,老年人晚年养儿防己的观念变得低迷,开始关注自己的养老问题,并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就这样,老人和儿子之间开始没有了信任,老人的生活最终陷入了困境。
通过以上几点,我们看到田野调查的不易,看到的是个人情感生活开始占据我们的乡村生活。然而,这种私人生活的变化导致了社会道德的消失和传统孝道文化的衰落。
最后,我不禁想知道私人空间和私人生活的变化是好是坏。我希望这种改变就像我们的基因一样,自私地追求进步和进化。与其抛弃那些传统的东西,倒不如把未来的生活引向死胡同,让我们看不到明天。希望我们在满足自己私人情感需求的时候,考虑一下我们的祖传文化,让我们与祖传文化一起成长,在追求个人独立、自力更生的同时,承担起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