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云南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成效显著:5570个行政村治理率达42%,2025年目标60%以上

发布时间:2025-01-11 10:03:13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高度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近年来,云南省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作为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5570个行政村完成生活污水处理,处理率达42%,比去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根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三年行动计划,到2025年底,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达到西部地区前列。笔者近期参加了云南省人大环保委员会组织的农村污水处理调研,对云南如何解决农村污水处理问题有了很多感悟。

云南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52%,农村人口2455万人。今年,云南省委书记王宁在致网友的信中邀请大家体验“有一种生活叫云南”,乡村旅游出圈,迎来全面振兴重要机遇乡村的。突然间,越来越多的人前往农村地区旅游。但由于一些村庄基础设施条件差,道路凹凸不平、泥泞不堪,垃圾乱扔,污水横流,村庄面貌可谓“脏乱差”。要想持续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健康发展,让超过2000万农村群众感受到更大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通过乡村旅游改善乡村人居环境是迫切而现实的选择。污水处理。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面临三个问题。首先是污水收集方式的选择。云南省有13251个行政村、3个自然村,其中80%位于山区、半山区。村民的房屋基本都是自建,分布较广。生活污水排放点较多,水量较小。有的排入附近的自然水体,有的随意倒在房屋前后,自然蒸发或渗入土壤。没有管网系统收集污水。二是污水处理工艺如何因地制宜。每个村庄的位置、地形、集中与分散、村民的生活习惯、经济发展状况等都不同。如果不了解农村,不考虑村情,不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单纯照搬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很容易导致“水土不服”。 。第三是资金从哪里来。污水量小、排放分散是技术问题。更关键的问题是管网铺设及后续运维资金短缺。

坚持因地制宜、勇于探索

“十三五”以来,云南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要求,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能简单照搬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模式,不能“一刀切”。要科学准确把握农村多样性,探索独特的治理模式。

找出底线。云南开发了农村生态环境监管信息系统,依托该系统组织县(市、区)完成第四轮村庄生活污水处理状况调查,基本建立了全省农村生活污水“三个清单”,即基本列表、任务列表和问题列表。榜单全面了解全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区分不同环境要求,分类指导。经调查,云南省17%的村庄位于饮用水源保护区、九个高原湖泊等生态敏感区域,需要执行严格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标准和尾水管理。靠近水体的村庄普遍以收集和集中处理为主,尽量接入城市污水管网,同时布局建设区域集中处理设施。以大理州洱源县为例,由于它是洱海的主要水源地,因此肩负着“保护好洱海”的重任。因此,2016年以来,高水平、高规格、高标准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处理方面,我们与北京某公司合作,累计投资22.29亿元,对流域374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治疗率达到66.67%,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邓川镇污水处理厂采用新技术,出水水质由污水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提升到主要指标达到地表水IV类水标准。在数字洱海平台上,可以看到每户排水管网的实时状态、集中采集管理管网运行情况、渗漏、渗漏、污水处理厂运维情况等,实现了全流程信息化,让治污调度更精准、处置更高效。

探索“大三网、小三网”污染治理模式。与洱源县不同,云南省83%的村庄位于偏远山区,人口少、居住条件分散。环境不敏感,污水排放标准要求不高。最好的方法是就地处理和利用它们。例如,玉溪市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三格”化粪池,村下游建有一个“大三格”集中污水处理池,包括沉砂池、沉砂池、三格厌氧池、人工湿地。 、调整储液器。每户生活污水经过“小三厢”处理后,通过管网收集后进入“大三厢”。经过沉沙、截污、厌氧、曝气后,流入人工湿地,与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相互作用。在共同作用下,它们被净化,最终达到农业灌溉标准,然后再用于农田和果园。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自然差异,以自流的方式进行处理。整个过程不需要电源干预,运行时基本不消耗能源。

在农业用水严重短缺的地区,以资源化利用为目标,注重节水与治污相结合。元谋县小杨庄村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干旱少雨。饮用水为直接来自地下水的自来水。水体浑浊,村民患石病的情况较多。当地采用饮水、污水、节水“三水共管”新模式,对村自来水管网进行智能化改造,新建日处理能力50立方的污水处理站一座米。村民只要额外支付0.8元的水质处理费,就能喝上干净的水。产生的生活污水经收集处理达标后接入高效节水灌溉管网。村民按0.9元/立方米的标准取水用于灌溉,而不仅仅是饮用水。水质改善了,污水变废为宝。

在资金筹措方面,楚雄州牟定县探索出了一条用小钱办大事的新路子。当地政府采取县级财政整合、一体化的方式,村集体出一部分,管询价、统一采购,组建土壤专家“施工队”承建,节省一部分,调动村里人才和资源。爱心人士捐出一些,农民投入一些劳力。 “五分”融资方式使用财政资金2.13亿元,撬动治理项目8.7亿元。

坚持立足实际、统筹兼顾

云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通过调查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比如,有的地方分区分级管理落实不到位。一味求速度,贪大事,不顾各村实际,简单照搬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导致处理设施设计规模过大,“大马小车”。 ”。一些地方过度提高治理标准,过分强调设施集成化和自动化,增加了资金投入和运营成本。此外,不少地方农村管理主体职责不清,技术人才缺乏。污水处理工程建成后,长期“被太阳烤着”;污染治理资金缺口较大,要么“建不起”,要么“建不起、用不起”;村民参与建设和运维管理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等。

云南省提出,到2025年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60%以上,达到西部地区前列。这意味着未来两年必须完成2385个行政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处理率需提高18%。在进一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过程中,不能只追求速度。我们要总结经验教训,坚持立足实际、协调推进。

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作用。地方政府在制定村庄规划时必须考虑污水处理的需要。新农村建设不仅仅是盖几栋住宅楼那么简单。它实际上集中了农村人口。这就需要相应基础设施的配置和完善以及管理的运用。管网系统对污水进行集中处理,逐步消除农村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的问题。我们不能过度依赖第三方公司。要加强指导和监督管理,确保污染治理项目符合本村实际,确保持久效果。要建立公开和秘密检查常态化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开展整改,不断巩固治理成效。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调动群众积极性。一些地方的村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惯正在造成污染,导致他们不愿意为污水处理工程付费,更不愿意承担运维工作。我们要正视矛盾,深入乡村,深入群众,下功夫做好思想工作,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作者朱江单位:云南省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