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中央美术学院张绮曼教授: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创建与绿色生态设计理念

发布时间:2025-01-19 10:02:59

ⓒ专访:李杰林南

ⓒ 专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启满

张启曼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

张启曼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环境艺术专业(现环境设计专业)创始人和学术带头人,被授予“建院100周年杰出教授”荣誉称号。中央美术学院成立”。张启曼教授于1997年提出“绿色、多元、创新”的设计理念,倡导立足本土、传承创新的当代设计方向。 2004年提出“为中国设计”的学术主张,践行绿色生态设计方向。张启满教授是我国教育部批准的第一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博士生导师,培养了我国第一批环境艺术博士生23人。

《设计》:请您介绍一下环境艺术系的成立背景以及该学科的价值?

张启满:1987年,我通过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向教育部申请在中国设立以艺术为主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得到了高教部的批准。环境艺术设计不同于环境工程设计。这个名字准确地概括了这个专业的特点。虽然近年来该专业名称经过多次修改,现已简化为“环境设计”,但我们认为“环境设计”很容易与环境工程专业混淆。环境艺术设计属于艺术创作,设计艺术水平具有核心价值。 。环境艺术设计更注重文化艺术的内涵和表现,强调关注内在精神,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环境艺术设计”不仅要解决环境空间的物理功能要求,还要有效提供心理空间,使其更加舒适、合理并赋予人文关怀。在更高的层面上,它还需要提供精神空间,体现人类社会的信仰。和理想的寄托。

环境艺术设计对于我国城镇化建设至关重要。因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自成立以来就紧密伴随和引领了城镇化建设,为我国的城镇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因为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人们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而这就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主要内容。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专业就像一把大伞,几乎涵盖了当今所有的艺术设计,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设计体系;狭义上包括室内设计和景观设计两个专业。它们是当代环境艺术设计发展最快的两翼。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社会功能。 “环境艺术设计”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当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环境艺术设计的实践可以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有效的帮助。因此,重视环境设计也秉承了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重要体现。

环境艺术设计具有美育功能。具有高水平艺术品质的环境是普及美育最重要的载体。美好生活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要目标,这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离开了与生活的联系,环境艺术设计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环境艺术设计的美学主要体现在形式美、方法美、意境美三个方面。

环境艺术设计承担文化使命。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与国家的命运和发展紧密相连。国家形象和文明程度是通过环境形象体现的。环境艺术专业在这方面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全球角度看,中国设计的发展路径是什么?我认为这应该是一条立足本土文化、彰显中华文化精神的创新之路。

《设计》:请介绍一下中央美术学院室内设计的基本情况。

张启曼:在老院长靳尚谊先生的倡导下,中央美术学院从1990年开始筹建环境艺术专业,1993年在壁画系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 1995年,成立设计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为系主干专业。中央美术学院开始由纯艺术院校向综合性艺术院校转型。设计学院成立于2002年,2003年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从设计学院分离出来,成立建筑学院。迄今为止,中央美术学院设有3个与环境艺术专业相关的设计学院,分别是建筑学院(2003年)、设计学院(2002年)、城市设计学院(2002年)。第二个工作室是我在建筑学院任教的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从此,环境艺术专业分为室内和景观两个方向。现任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室内系主任邱晓奎教授、景观系主任丁远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敏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圆明园研究中心主任吴晓敏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城市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郑涛凯等指导的毕业设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他们在教学、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和社会影响。

在学术方面,2003年,在时任中国美协主席靳尚谊先生的支持下,我们成立了中国美协环境设计艺术委员会,并于2004年提出了“设计“为中国”的学术命题是以双年展的形式将国家建设和民生需求结合起来。确定各项活动的重点,搭建专业性强、学术性强的交流平台,研究中国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及时总结理论研究和设计实践的经验,为促进专业深化和发展提供帮助。为国家建设发挥积极作用和贡献。今年将举办第十届。每次会议都会出版学术出版物,如文集、论文和年鉴。

当前,随着学科建设的不断融合,各种设计体系也在相互渗透,社会生产水平和环境意识逐步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提供了更多可能性。未来,“环境艺术设计”的覆盖范围将更加广阔。通过环境艺术设计促进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使人类繁衍实现社会与自然的完美和谐。

《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哪些设计实践体现了这一目标?

张启满:围绕环境艺术专业,我首先开始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招收博士生,开设博士课程并授予学位,共培养博士生23名。他们是我国第一批环境艺术博士。他们大多已成为我国一些著名大学的领导、教学骨干、学术带头人和博士、硕士生导师。他们持续深入地进行环境艺术专业理论的建设和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比如我主编、十余位博士参与的93集大型音像书《中国室内设计艺术千年回顾》、王晓华博士新出版的《穴居人的文化基因》、宋利民博士《春秋战国室内空间形态研究》、翟锐博士《秦汉室内空间营造研究》中国历朝历代》、赵辉博士《宋代工匠的室内观念》、朱力博士《中国明代住宅室内设计思想研究》、李瑞君博士《清代室内环境营造研究》 》、孟桐博士的《中国传统建筑时间观念研究》、赵楠楠博士的《中国《陈设艺术史》等学术专着,他们也不断为环境设计专业的理论建设提出新的学术研究成果。

2008年,我策划的四校联合公益设计活动“西部农民土窑洞改造设计”在陕西、山西两省实施。学生以此项目为毕业设计,师生前往西部黄土高原。利用该地区的生土窑洞为农民改造升级生态建筑窑洞,受到农民的欢迎。这项公益设计影响广泛,共获得国内外奖项8项,其中包括2014年全国美展金奖(设计类唯一金奖)。这也是第一次由一位教授带领多所艺术院校的学生为西部农民的生计做出贡献。对土窑洞进行了整修和设计。此次活动保护了窑洞这一原始民居遗产,改变了公众对传统窑洞代表贫困落后的误解。也保护、继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的民居文化。

2003年至2019年,我的环境艺术工作室还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标志性建筑天堂明堂、洛阳市标志性建筑万佛塔等进行室内及环境艺术设计。浙江金华。长期以来,还为各地提供服务,做过很多政府和民间的环境艺术设计项目,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锻炼。

艺术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更有优势。学生的设计技术水平和艺术修养得到全面提高。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环境艺术专业由一流的专家和教师授课;具有较强的中央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和理论研究专业的艺术影响力,有利于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的提高;与建筑专业放在同一所学校,有利于空间意识和立体思维的发展。学士学位学制5年,硕士、博士学位各3年,在校专业学习共11年。培养能够在实践和理论两个方向上引领中国环境艺术专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许多毕业生已成为各大设计院、高等院校、文化机构的学术带头人和专业骨干。他们为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国家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体现了环境艺术专业的理想。社会价值。

《设计》:中央美术学院室内设计专业在毕业生培养方向上有何特色和优势?

张启曼:第一,基础知识要全面;第二、具有良好的艺术造型能力;三、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第四,具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创新精神;第五,具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继承创新精神; ,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团队合作能力。

《设计》:毕业设计选题的指导方向是什么?

张启曼:“整体设计”方向沿袭了国际设计联盟1995年提出的“整体设计”理念。这些理念欢迎环境的改善,造福所有人:(1)整体设计照顾人们的生活,从儿童到老年; (2)总体设计服务于与环境相关的所有设施。设计原则; (3)整体设计认为,尽管人们可能有暂时或永久的残疾,但他们不应该受到环境的阻碍; (4) 设计者应敏感地响应所有人的需求; (5)设计应以最安全、最实用、最舒适的方式为大多数人服务。

在艺术创新方向上,通过创造性思维、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以及艺术修养,提出满足功能和精神需求的优秀设计作品,为人们创造更加优化的生活环境。 (1)通过设计创新,达到设计作品的“形式美”、“方法美”、“意境美”三个层次; (二)创新要达到的目标:创新设计要以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可持续发展为基础,努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创新设计应该创造一种更加合理、健康的人类生存方式。创新设计应充分运用当代科学技术,体现信息时代的科技水平和成果,将技术与艺术完美融合。创新设计应该有优秀的细节和整体设计。创新设计应该是有创意的,即原创的。

在文化传承的方向上,立足于多元文化时代,设计不仅要具有功能性、满足人们的日常需求,更要体现对使用者的精神关怀、满足文化消费的要求。设计与文化、艺术一样。发挥着人类文明延续的作用。强调文化内容、体现民族和地域特色已成为当代设计的重要特征。 (1)回归本土民族的文化传承和发展,在文化传承中吸收和领悟传统文化的精髓,找到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独特的核心价值,并在此基础上致力于创新设计。 (2)深入挖掘和研究民族文化遗产,将传统元素提炼创新为与新的物体和内涵高度契合的当代设计语言,从有形到无形,从符号到精神。比如传统图案的研究、继承和现代运用。 (三)关注民生,挖掘和研究当地民居建筑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将中华文化精神和传统建设经验凝聚成我国大规模城镇化建设成果。

可持续发展是立足人类前途命运,迄今为止所能找到的最佳发展道路。这是一个划时代的新理念,已被世界各国广泛接受并付诸实施和行动。其核心理论基础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将对人们的思维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产生重大影响,改变思想领域;它是人类社会时空最广泛的发展理念。

注重自然生态的维护和协调,以及人造生态环境的设计。依靠科技进步,用科技成果树立环保、健康、文化理念。我们在设计中尽可能使用自然元素和天然材质,营造自然、简约的居住环境。城市建成有机统一的生态系统。在进行室内设计时,始终以生态设计理念来指导设计,建立人与自然的同构统一,并逐步转化为家庭和道德关系,不断达到和谐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的目的。与自然共存。 。

(一)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探索人类社会生存、生产、生活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 (2)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采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法,节约资源,控制成本,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形式和功能的满足不会以对自然环境的重大破坏和巨大的修复费用为代价来实现。 (3)通过设计的行为引导,培养用户的节能意识和绿色环保的行为习惯。

最后推荐几款今年中央美术学院的毕业作品。欢迎对本文和毕业设计发表评论和指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