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国内海岛旅游研究成果梳理及评价:着眼点与不足

发布时间:2024-11-21 04:03:11

我国海岛旅游文献综述

我国海岛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如今,海岛旅游正如火如荼地发展,国内许多学者加强了对海岛旅游的研究。本文对国内学者在海岛旅游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评价,探讨了国内海岛旅游研究的重点和不足。希望本文的整理结果能够对我国海岛旅游的研究进展有所帮助。

1、研究过程

截至2019年,中国知网以“海岛旅游”为题开展中文文献检索,共检索到文献403篇。在微观层面,海岛旅游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发展模式与策略、空间分布、无居民海岛旅游发展、海岛旅游影响以及海岛可持续发展研究等;在宏观层面,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在这一领域,总体来说,无论是总体规划研究还是案例研究,大多聚焦于海岛旅游的资源开发。纵观学者们对海岛旅游的研究,本文将海岛旅游的研究过程分为三个阶段:萌芽阶段、探索阶段和发展阶段。

1.1 萌芽阶段(1985-2004)

海岛旅游像一个新鲜事物出现在公众面前。极少数学者带头开展研究。在这个萌芽阶段,产生的研究成果很少。海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成为这一前期的主要研究热点。此外,还涉及海岛旅游气候资源、生态环境保护、空间结构和产品开发等分析评价。研究方向相对多样,但每个方向的文献数量相对较少,质量有待提高。案例研究和区域岛屿研究占主导地位。

1.2 探索阶段(2005-2010年)

海岛旅游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远离城市的喧嚣,人们在海岛旅游中获得宁静与舒适,因此海岛旅游的研究也逐渐展开。这一阶段是海岛旅游研究的探索阶段。研究主要围绕各类海岛旅游目的地开发、环境保护、无居民海岛发展策略以及国外经验的借鉴和启示等方面进行。还重点发展与海岛旅游相关的其他产业。探索。王杰谈海岛旅游地产开发;张同宽等认为,海岛体育旅游的发展将为海岛旅游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现阶段,研究方向逐渐拓展,文献质量和数量也不断提高,多角度开展海岛旅游发展研究。

1.3 发展阶段(2011-2019)

这一时期,我国海岛旅游产业进入蓬勃发展阶段。海岛旅游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研究范围也越来越广。在之前研究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担忧,其中包括岛屿旅游。资源优劣势分析、市场分析与营销策略、游客满意度与资源评价体系等。一些文献还对海岛养生、海岛探险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杨颖等.探讨舟山群岛海岛医疗卫生发展模式。同时,研究方向还涉及海岛旅游与其他产业的结合、海岛旅游的影响等多个方面。王萍萍对珠海海岛旅游与农业融合发展进行研究;彭静以广西涠洲岛为例探讨海岛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现阶段,研究进程取得了质的飞跃,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高。但目前关于区域海岛旅游资源开发的应用性和建议性文章仍居多,海岛旅游的理论研究较少。

2、研究方法

我国海岛旅游研究始于1985年,2005年起逐步深化海岛旅游研究,总体来说起步较晚,发展缓慢。因此,在研究方法上,主要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包括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以及结合定量和定性研究的方法。具体方法有SWOT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

2.1 定性分析方法

定性分析方法是学者们撰写对策建议文章时所采用的方法。蒋海旭、王跃伟运用SWOT分析方法分析了舟山群岛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提出了舟山群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马建平运用SWOT分析法对北海涠洲岛的内外部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该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林卫星等.实证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对舟山海岛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的主要任务、推进措施和保障措施进行了系统阐述和详细分析。

2.2 定量分析方法

问卷法作为一种定量分析方法,被学者广泛运用在调查国内海岛游客的市场需求、行为特征和空间分布等方面。黄丹等.采用定量分析方法比较巨花岛、大笔架山岛、大鹿岛、大小长山群岛的空间优势;夏林根在上海、海口、三亚等地发放了问卷,分析问卷数据可以得出,中高学历的中青年人是该地的消费主体,他们普遍要求更具参与性旅游项目文化层次和品位高。

2.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学者们并不满足于单一的研究方法。他们认识到精确的数据分析和严格的逻辑必须结合起来,所以他们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让文章在数据的支持下变得更丰富、更有用。研究更加准确、科学。陈一冲对舟山三岛九处进行定性分析,综合运用SD法和因子分析法对舟山群岛景观美感进行定量评价;杨松岩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长岛旅游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划分、筛选和评价,利用SPSS对环境承载强度进行分析,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设施建设、景区管理等多方面提出监管对策;朱正涛采用专家咨询和德尔菲法筛选灵山岛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并改进了基于云模型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探讨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及其发展趋势。

3、研究内容分析

3.1 海岛旅游概念研究

我国颁布的海岛保护法将海岛定义为四面环海、高潮时露出水面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区域,包括有人居住的岛屿和无居民的岛屿。我国拥有丰富的岛屿资源和漫长的海岸线。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岛旅游资源逐步开发,其中著名的有海南岛、崇明岛等。我国的岛屿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多样。据有关统计,我国有岛屿多达6500个。在这么多的岛屿中,大部分都是无人岛,只有433个岛屿有居民。坐在周围。我国岛屿数量最多的省份无疑是浙江省,约有3061个岛屿。

虽然我国海岛旅游发展迅速,但海岛旅游的定义并不多。陆坤认为,海岛旅游是指能够满足游客需求,包括特定的海岛地理空间、独特的自然和文化旅游资源,并能促进海岛社会、文化、经济等方面不断发展的旅游活动;肖绪进指出,依托特定海岛的旅游资源而开发的、适应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所必需的旅游活动就是海岛旅游;薛吉平指出,海岛旅游的内涵是立足于特定的海岛区域空间,依托海岛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满足游客的需求,实现海岛社区经济的全面提升。 、文化和社会 独特的旅游活动,以实现健康发展的目的。可见,以上三个海岛旅游的定义是相似的。在国内相关文献中,很少有文献对海岛旅游做出明确的界定。许多学者对海岛旅游的定义大多基于陆昆对海岛旅游的定义。基本定义。

3.2 海岛旅游评价指标体系

海岛旅游评价体系研究主要从海岛旅游资源评价指标体系、发展模式评价指标体系和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三个方面进行。首先,就我国海岛旅游资源评价体系而言,其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待加强和提高。李跃正等人参考国内外资源评价体系,构建了包括4个层次58个指标的海岛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李占海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包括80个评价因素的海滩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其次,发展模式评价研究较少,方法缺乏创新。周斌等.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6个要素层、24个评价因素组成的海岛旅游发展模型评价因素体系。最后,海岛旅游的繁荣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海岛的生态环境提出了挑战。因此,学者们逐渐关注海岛旅游生态安全和环境承载力的评价研究;林东提出了评价海岛旅游生态安全的三个关键要素。并设计了两项指标来评价海岛旅游的生态安全。科学严谨的海岛旅游评价体系将有利于海岛旅游更快更好的发展。

3.3 海岛旅游发展模式与策略

我国岛屿数量众多,各岛屿资源特征相似,空间竞争明显。有学者认为,由于一些岛屿资源特征相似,可以采取区域联合、一体化开发的开发模式,形成竞争合力。文骥等认为粤西海岛应建立海岛联合区,采取区域联合开发模式:王跃伟等提出区域一体化开发是舟山市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有学者提出了适合个体特色旅游目的地的发展模式和策略。梁媛媛等人以山东长岛为例进行实证分析,认为严格的三州旅游发展模式适合长岛;杨树龙提出,南方三岛旅游项目开发应采取向海低密度的离岸海岛旅游目的地开发模式;白瑞娟等提出,菩提岛应采取生态旅游与休闲度假旅游相结合的共生发展模式。山东长岛、湛江南三岛、菩提岛等都在发展海岛旅游。学者们从不同的方向出发提出建议,打造适合各自地区的特色海岛旅游。

3.4 海岛旅游安全管理

随着海岛旅游的发展,其安全问题逐渐显现,学者们将研究重点拓展到海岛旅游安全管理方向。高伟文等人根据安全事件的类型、时间分布和空间特征对一些海岛旅游事件进行了统计整理,认为安全事件的发生与人为环境和安全管理有关。陈金华等人分析了平潭岛历史上的自然灾害类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模式及其原因。探讨自然灾害对海岛旅游安全的影响。海岛旅游的安全问题可以更好地体现在当地居民与外国游客的接触中;陈金华等指出,海岛旅游安全的主要问题包括游客欺骗、海鲜中毒和交通事故等。海岛旅游安全机制不完善的原因是游客缺乏。安全意识、落后的海岛管理体制以及救援设施不完善等,海岛旅游的出现对海岛资源产生了负面影响。旅游资源破坏、海岛环境承载力下降等问题相继出现。何巧华等认为,港澳台岛旅游承载能力问题日益严重,直接、间接关联方和外部影响主体是这些旅游资源安全问题的主要根源;林继全等分析了蜈支洲岛旅游开发对水土流失、滩涂、植被等的影响,提出海岛开发必须科学管理、规划布局等生态保护对策。

3.5 基于游客视角的海岛旅游研究

在检索到的文献中,从游客视角对海岛旅游进行的研究较少,主要包括基于游客视角的游客满意度感知和策略研究。徐帆获取马蜂窝上的旅游游记作为在线文本数据,提取高频关键词,找到游客目光焦点,进而形成对海岛旅游目的地形象的讨论;谢中洲对南麂岛景区游客满意度进行评价,指出价格差异、管理和导游服务效率低下、环境卫生不达标等诸多因素影响游客满意度;张旭利用统计方法研究了不同人口特征的蜈支洲岛游客满意度差异,分析得出岛外游客对当地的满意度更高,女性游客对产品价格的满意度高于男性游客。陈金华对东山岛自然环境、经济和社会文化中游客对旅游环境的感知进行了调查分析,并从经济、资源规划和社会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从环境三个方面总结了适合资源丰富但经济水平较低的海岛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策略;王山在旅游发展理念和价值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发展价值概念,即旅游目的地或旅游资源吸引旅游力的提高与旅游需求之间的关系。游客作为旅游三要素之一,在整个旅游活动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探索游客的视角就成为研究者必须面对的问题。海岛旅游的发展要顺应游客的需求。需求将产生更多的旅游效益。

3.6 海岛旅游的效应和影响

海岛旅游开发过程中如何避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采取何种模式或对策成为我国学者研究的热点。肖徐进讲述了海岛环境生态脆弱、缺乏稳定性的问题,分析了海岛旅游开发对植被、土壤、动植物保护等方面的生态影响,最后提出了控制开发强度、科学管理、保护环境等生态保护措施。加强绿化。措施;陈娟等人总结了海岛旅游的独特性、脆弱性和海洋性等环境特征,指出海岛旅游发展存在自然环境制约旅游发展、环境污染和生态威胁等问题;吴珊珊等.以资源和环境保护为出发点,指出海岛开发存在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认为海岛开发必须考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海岛旅游虽然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但也给海岛旅游目的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传播了外来文化,促进了文化交流。胡伟伟认为,海岛旅游发展是海岛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也推动海岛地区社会变革。海岛旅游资源是海岛旅游发展的基础。许多学者在研究海岛旅游相关问题时都提到,脆弱性是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之一。所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论是否开发在海岛上。在施工期间或接待游客的游览期间,除了生态环境保护之外,不能谈利润的发展。

3.7 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

近年来,许多学者结合生态学、管理学等相关知识对无居民海岛旅游的发展进行研究。研究视角不断拓展,在立法管理、评价体系、案例研究等方面积极探讨无居民海岛旅游的发展途径。陈承洲等.分析了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的立法现状,认为无居民海岛开发缺乏法律问题,并对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的立法目标、立法内容、立法性质和管理制度进行了深入研究。海南省无居民海岛旅游开发管理立法保护问题;朱正涛从自然环境、资源条件、社会条件三个方面筛选具体指标,构建了旅游发展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青岛市不合格的驻地海岛旅游开发适宜性进行了分级;王辉等.提出辽宁省无居民海岛开发应采取资源环境联动、设施联动、服务联动、开发过程联动的“陆岛联动”模式;杨晓珏构建了海南省无居民海岛海岛旅游发展模型指标体系,并对海南现有6个可开发海岛的多项指标进行了专家评分,希望为海南乃至全国无居民海岛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3.8 借鉴国外海岛旅游发展经验

国外有很多海岛旅游的成功开发案例。我国在发展海岛旅游时可以借鉴,对于推动我国海岛旅游的发展乃至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些学者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海岛旅游的总体发展方向。杨杰等分析总结了国外海岛旅游开发的五项成功经验,包括完善的发展规划、生态旅游理念、各自的发展特点、积极的宣传意识、科学的管理体系,并指出了海岛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建议;王树新等总结了国外海岛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主要包括政府科学引导规划、区域合作、发展重点、进口市场和重视生态等。一些学者还借鉴国外经验,提出了海岛旅游发展建议。个别岛屿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常丽霞等分析了马尔代夫、巴厘岛、普吉岛三个世界著名海岛的发展概况,提出广东海岛一岛一规划、岛海一体化开发等建设性建议;朱淑琴等认为,世界著名海岛旅游开发应具备完善的开发规划、优质的旅游产品、成熟的营销策略等优势。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必须借鉴这些优势。无论是我国海岛旅游的整体发展,还是个别海岛的区域发展,我们都可以借鉴国外的优秀经验并适当运用,为我国海岛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方向或思路。

4. 不足

首先,相对于理论研究,案例研究较多,理论研究相对较少。例如,多采用台湾岛、舟山群岛等具体事例进行分析。其次,海岛旅游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有待提高。在研究海岛旅游相关问题时,我们可以从海岛旅游产品开发、营销推广等多个方面入手。我们应该开阔视野,了解与海岛旅游相关的各个领域。做一些研究。最后,研究方法大多为定性研究,定量实证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可以借鉴管理学、地理学、生态学等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以达到更快更好发展海岛旅游的目的。

5. 结论

海岛旅游的不断发展对海岛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游客带来了新鲜的异国文化。游客前往旅游目的地消费,拉动了当地经济增长,改善了目的地居民的生活环境,带动了餐饮酒店业的发展。工业、零售业及其他相关行业。与此同时,海岛旅游也带来了一些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例如,岛上居民对外国游客抱有排斥心理。大量海岛游客涌入,造成环境污染、交通拥堵等问题。还会造成生态失衡、植被破坏等不可逆转的环境问题。因此,科学发展海岛旅游,也是多年来海岛旅游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摘自:《国土资源研究》2021年第5期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