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移动互联网改变生活,老年人却被数字鸿沟困扰咋办?

发布时间:2024-11-25 13:03:19

图片从上到下分别是:

罗旭(左)正在教老人使用手机。

杨威正在录制短视频。

资料图片

丁秋林正在社区书店看书。本报记者申智林 摄

网上购物、移动支付、网上注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活。然而,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便利的科技却带来了不便:疫情期间无法扫健康码而在小区外徘徊,无法使用移动支付,在超市找零钱难而着急,他们一大早起床后就得在医院排队等候。失望而归...

智能时代,如何避免老年人成为数字生活的局外人?本期推出“解码并缩小数字鸿沟”系列报告,聚焦老年人“互联”现状,帮助老年人适应智能时代,分享科技红利,探索解决问题之道。

- 编辑

短视频平台大师“钢琴爷爷”杨苏——

“互联网打开了我的新世界”

记者 韩鑫

步入60岁,杨威感觉自己“不老”。 “无论你多大年纪,如果你不能掌握主流科技工具,精神上与社会有距离,那你就真的老了。”

夕阳西下,美妙悠扬的钢琴曲从指尖倾泻而出。一分钟的视频发布后不久,点赞数迅速破万。让人有些意外的是,这个短视频的制作者是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

这位老人叫杨威,是一名全职短视频博主。他在抖音平台上的账号“钢琴制作队”拥有超过230万粉丝,浏览量超过1亿。

“两年前,我儿子无意中上传了一段我在家弹钢琴的视频,没想到短短几个小时的浏览量就突破了百万次。”杨说,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他在深圳交响乐团演奏钢琴,演出时观众多达千余人。现在在网络平台上表演“突然打开了互联网世界的大门,从此就‘失控’了。”近两年来,杨威制作了600多条短视频。

选择曲目、网上搜索乐谱、设置手机支架、选择合适的角度,这些过程即使是年轻人也不一定能“拿对”,但杨威却一气呵成。学习过程并不轻松。我的视力在下降,看成绩看久了眼睛就疼。因为我不知道如何编辑,所以我必须完整地演奏每首曲子。 “一开始,光线、角度、构图总是不合适,画面中时不时出现一只拖鞋或一瓶醋,孩子们也经常给我指点。”杨威笑道。

学会制作短视频后,杨威在“互联网”之路上一路乘风破浪。他喜欢写文章,创建了微信公众号“吾也”,还尝试过远程钢琴辅导。 “互联网为我打开了一个新世界,每天一睁开眼睛,我就从早忙到晚,我从来不觉得晚年无聊。”杨说。

今年迈入60岁,杨威感觉自己“不老”。他认为,无论你多大年纪,如果不能掌握主流科技工具,精神上与社会有距离,那么你就真的老了。 “未来,我想通过互联网,让钢琴这门有些孤僻的艺术走近大众。”杨说。

不习惯使用智能手机的72岁老人丁秋林——

“微信通话是唯一熟练的技能”

记者 申智林

老丁本来还担心,如果自己跟不上这个智能时代,自己各方面都会受到限制。经历之后,我发现社会对老年人还是很友好的。

早餐后,72岁的丁秋林准备去社区书店坐坐。一出门,腰上挂的皮包就震动了。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微信电话。

他拿出手机,点击接听:“老丁,帮我收拾残局。”打电话的人是湖南省长沙市雨花区东塘街道濮院社区“老口子”家庭服务队的队员。

“我用智能手机一年多了,微信打电话是我唯一精通的技能。”老丁不好意思地说:“就是这样,我用起来还是有点不习惯。”

社区里退休老人较多,习惯良好使用智能手机的并不多。

不是我不想用它,而是它很难掌握。虽然智能手机已经流行很久了,但老丁直到去年才让儿子帮他买一台。作为服务队队长,他经常要联系30多名老年志愿者,打电话或者一一探望,有点麻烦。他听说微信可以设置群组通知,他想尝试一下。

我买了手机,但用起来不太方便。打开程序,将通知内容输入文字,点击发送……经过孩子们一遍又一遍的演示,老丁终于想起来了。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理想。原来有的团队成员根本没有微信,只好用老方法。

刚开始使用智能手机时,老丁也有很多“时尚”的想法——购物、乘公交、交水电煤气费都可以用手机完成。结果一次操作就把他“唬”了回来。

“我看到手机上有一个红包,就点进去了,没想到竟然让我输入身份证号和密码。”走了几步,老丁突然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骗局,连忙停了下来。

丁秋林原本担心自己如果跟不上智能时代,会处处受到限制。经历之后,我发现社会对老年人还是很友好的。虽然社区超市流行移动支付,但仍可接受现金;出门乘坐地铁、公交车,一张老年卡就够了。

如今,丁秋林每天在社区书店种花、玩鸟、看书看杂志,偶尔用智能手机和广州的女儿视频聊天。他过着非常舒适的生活。

90后志愿者罗旭——

与老人成为岁末好友

记者 陈媛媛

罗旭发现,老人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说话。 “如果能帮助老人缓解内心对沟通、陪伴的需求,获得精神上的安慰,我就很满足了。”

年轻人教老年人网上购物。他们一开始很有耐心,但重复几次之后,就渐渐变得不耐烦了。八年前发生在他和母亲身上的一幕,让罗旭决定加入“夕阳又早晨”公益组织,为老年人普及互联网知识。

罗旭的“学生”年龄从50岁到90岁不等,他都称呼他们为叔叔阿姨。叔叔阿姨们都很热情,称呼他为“罗老师”。罗旭在北京蓟门里社区的电脑课上认识了王丽英。

王阿姨因身体不好,提前退休,在家总是感到孤独。学会使用QQ后,王阿姨迫不及待地加罗旭为好友。 “你头像里的小个子怎么这么漂亮?”王阿姨问道。罗旭笑道:“阿姨,这个叫QQ秀,我给你改一下。”往返之后,两人成了常年好友,经常互相留言、点赞。

王阿姨感叹,电脑为她的生活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她学会了利用网络聊天、写网上日记,她的“心突然变得明亮起来”。同班学习的老人在课堂上一起交流,在生活中互相帮助,结交了很多朋友。临近毕业时,她利用学到的技能制作了一本电子相册。

罗旭总结了一套沟通经验:教老年人使用手机时坐在左侧,以便他们可以用右手操作;沟通时放慢说话速度,一句话重复三四遍,让老人能清楚地听懂每一个字……”有的老人喜欢用美图秀秀编辑照片,有的把自己喜欢的音乐设为手机铃声。他们的手机。”罗旭表示,希望他们能够在互联网时代生活得更好,实现向上的精神追求。

志愿服务也改变了罗旭的人生轨迹。现在,他正在北京邮电大学攻读科学管理与工程博士学位,并开发技术帮助老年人从爱好变成职业。他发现老人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他们说话。 “能够帮助老人缓解内心对于沟通、陪伴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被尊重、被认可,获得精神慰藉,我感到非常满足。”罗旭说。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