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揭秘民国时代真实面貌:纸醉金迷背后的肮脏实质与民众苦难

发布时间:2024-12-12 10:03:11

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乏描述放纵奢侈生活的言语。那些华丽的文字和过多的描述,很容易让人忽视时代背景,沉迷其中,误以为当时大家都是如此。 《黄金世家》《上海滩》等成功的文学作品,让无数不懂史实的人以为民国时期是一个“盛世”。

只有拨开历史的云雾,穿透层层文字处理,才能看到那个时代的真实面貌,了解酒池肉林背后的真实世界。无数少男少女倾心的民国时代,无论公共知识分子吹捧的多么自由美好的“盛世”,都无法掩盖其肮脏的本质。

如果靠近真正的民国,很多人内心对于那个时代的幻想就会随着距离的拉近而破灭。毕竟,无论极少数人的“繁荣”多么辉煌,绝大多数人挥之不去的悲惨处境就足以让人望而却步。

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上流社会,过着令人羡慕的奢华生活。

民国时期可以说是资本家的天堂。当时最著名的“四大家族”凭借各方面的人脉,能够相处得如鱼得水,并攫取了大量财富供他们挥霍。以他们为首的资本家可以说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物。

很多经典小说和影视剧的原型也来源于此。在这些人看来,民国时代确实可以称为“盛世”。

他们的生活充满了歌舞升平的场景,当他们坠入爱河时,他们可以买下全城的鲜花,只为了那一刻的浪漫。当富翁和淫乱的女人发生浪漫关系时,他们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世界上似乎只剩下这些不必要的东西。需要注意的事情。

四大家族中最有名的宋美龄,几乎实现了每个女孩的幻想:蒋介石在南京为宋美龄种下了梧桐树,建造了美龄宫,那美龄宫就像一条镶嵌着翡翠的珍珠项链……

然而,很多人只看到了这些浪漫奢华生活的轮廓,却忽略了这些奢华生活背后的巨大的经济支持。没有物质条件的加持,这一切都会消失。

20世纪40年代,联邦调查局试图查明四大家族向美国转移了多少财产。但由于缺乏各大银行的配合,最终未能取得理想的效果。不过,FBI仍然对四大家族的部分财产进行了调查。哪怕只是一部分,也已经是一笔相当恐怖的财富了。

被调查的两家金融机构中,宋子文名下财产7000万美元,宋霭龄名下财产8000万美元,蒋介石夫人宋美龄名下财产高达8000万美元。至 1.5 亿美元。

宋氏家族是如何在经济萧条的民国时期获得如此巨额财富的呢?据华尔街相关财务数据保守估计,仅美国四大家族的财产就至少有20亿美元。如此巨大的财富为四大家族提供了极其奢华的日常生活,也是他们能够保持“盛世”的根本原因。

四大家族的辉煌谁都看得见,但却很少有人关心如此巨额的财富从何而来。

与四大家族的巨额财富相比,当时的通货膨胀非常严重。在通货膨胀的后期,人们往往不得不用牛车的成本来购买物资。别误会,这一车钱只能换一袋米。后来一辆车的钱也只能买一个鸡蛋了。

民国末年通货膨胀之所以如此严重,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咎于这些上层阶级的“盛况”。四大家族等资本家转移到国外的财产,大部分都是通过压榨国内劳动人民或者干脆直接侵占国库财产而获得的。国库中的黄金和外汇储备被“转移”走了,通货膨胀自然也就随之而来。

由于饥荒、战争、贫困等原因,对于普通人来说连生存都成了问题。

可以说,这些资本家的富裕生活是用全国人民的钱换来的。那些风流、风流、奢靡的生活,都是吸干全国人民鲜血建成的象牙塔。然而,大多数真正创造了这笔财富的公民却过着完全相反的生活。

民国时期,真正能过上上述生活的人不到10%。剩下的人中,中产阶级只能勉强维持温饱,而那些比中产阶级更差的人,连基本的温饱都维持不了。

当四大家族和其他资本家疯狂搬走国库财产时,外界却连年饥荒,战事频繁。

饥荒是普通百姓最难以承受的自然灾害。都能直接导致人无法生存,甚至无法生存,何况其他?生存需要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一个国家和社会要发展,首先要满足人民的需要。然而,很多人眼中“繁荣”的民国根本无法满足这个最基本的需求。

1920年至1921年,华北地区发生旱灾,造成饥荒,饿死人数超过1000万人; 1925年,四川、贵州、湖南、湖北、江西等地再次发生饥荒,数百万人死亡; 1928年至930年一月,北方八省、西北连续三年发生饥荒。一千三百万人饿死。渭河以北人口损失高达40%。树上没有树皮,从树根到地面都挖了老鼠洞。

与此同时,蒋介石为宋美龄修建了美龄宫,并在南京种植了梧桐树……

除了饥荒之外,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坚持敌视共产党,也导致了民国时期不断的战争。战乱必然会给人民带来两个负面后果:赋税过多、杂税过多、不稳定。

战争肯定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中华民国的国库已经被彻底耗尽。这笔钱自然会落到老百姓身上。而且民国时期的政府极其腐败。所收税款的一半上缴中央政府。大部分税收都落入了地方官员的腰包。

为了填补战争造成的政府赤字和官员的腰包,老百姓的生活非常困难,大量的贫困也随之而来。在民国时期,卖儿卖女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如果有人能拿出几块钱,卖孩子的家庭甚至会跪下磕头表示感谢。

当贫穷遇到饥荒时,一袋小米往往可以买一个孩子。没有人会质疑这件事的合法性,因为人口贩卖在民国时期并不违法。

如果法律没有禁止,就会有人钻空子。民国时期,由于饥荒和战争,经常发生人口迁移。这个时候,很多家庭就会失散,很多失散的孩子最终会被人贩子拐卖。

早在民国时期,绝大多数普通人都只是挣扎求生的蝼蚁,尤其是十四、十五岁的孩子。他们要么被卖掉,要么被送到工厂做童工。根本不存在体验“盛世”的可能。

教育的贫困程度对于今天的人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伟大的作家也只是幸存者。

曾写过小说《黄金世家》的作家张恨水,长期专注于描写民国时期上流社会的爱情故事,直到他亲眼看到了普通人的悲惨生活,并怀着悲伤的心情写下了接下来的故事。诗云:“树皮被剥,越吃越饿。行长安十日,赤身裸体倒在路中。”

这首诗后来被放在他另一部小说的开头。从此,张恨水不再沉迷于上流社会的故事,而是将大部分笔墨投入到描绘底层人民的生活上。一个作家只见了几天,就能对老百姓的生活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可想而知当时人们的生活是多么的悲惨。

当人们吃不饱、穿不暖的时候,其他一切需求都变成了奢侈,更不用说教育这样的耗财力的活动了。如今的义务教育,让很多人忽视了教育所需的高额投入,理所当然地认为读书花不了多少钱。影视剧中经常出现的民国学生,让很多人认为民国没有可以读书的人。相当多。

但事实上,民国时期的纯文盲率约为80%。也就是说,民国时期不懂字的人约占全国的五分之四。剩下的五分之一中,还有很多人只认识一些简单常用的汉字,几乎看不懂报纸。

许多现代知识分子喜欢宣扬民国时期的“文化繁荣”,认为那个时代是一个文化自由的时代,是一个人们言论几乎不受限制的时代。然而这些人却忽略了,如果回到民国,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识字的机会。

更何况民国时期读书需要大量的经济投入。就算你家里有钱,也不一定能找到好老师。民国时期的许多文学名家更多只是思想先锋,他们的实际文化水平恐怕还不如今天的普通大学教授。

在电影和电视剧中,许多大学生因参加各种运动而被捕后,他们的家人往往想方设法让他们出狱。这并不是因为招人容易,而是因为能上得起大学的家庭本来就是富有或者高贵的。要知道,民国时期,只有上层阶级的子弟,也就是大地主、资本家、上层官僚的子弟,才有资格上大学。

当然,也不排除一些极其勤奋、才华横溢的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进入大学并获得奖学金,但毕竟是少数,根本不在正常考虑的范围之内。

电影、电视剧和许多小说中所呈现的“文化繁荣”只是时代背景衬托的一种幻象。生活在天灾人祸的时代,人们为了拯救自己、拯救国家,往往可以释放自己的无限潜力。这是被逼入绝境后的绝望反击,并非常态。

绝大多数普通老百姓在天灾人祸面前毫无尊严可言

简单的生存都成了问题,教育更是无从谈起。如果这些都不能让很多鼓吹民国“繁荣”的人认清现实,那么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就没有尊严可言了。也许这能让他们清醒一点。 。

在前述的卖儿卖女问题上,不少家长不仅要在出卖自己的骨肉时表示感谢,还要大力宣传自己的“产品”,形容自己“养得好、有能力、懂事”。 ”图像。被卖掉的孩子从小就被迫学会读懂文字和情感,取悦他们的“主人”。

因为贫穷,人的生命变得一文不值,“正义”也就无从谈起。无论是军阀混战时期的各路军阀的队伍,还是后来蒋介石领导的国民党军队,都不同程度地剥削普通百姓。

当时的农民是这样描述的:“他们要多少粮食,他们从来不说付钱的事。如果我们不给,我们就会被当作共产党员抓起来。如果我们给了,我们就会被抓起来。”他们,我们就没有钱纳税。”

面对如此不公平的待遇,老百姓只能忍气吞声,甚至还以笑取悦,唯恐自己的家园被这些士兵毁掉。在饥荒、战争等天灾人祸面前,尊严早已变得不重要,人们为了生存会不择手段。

民国时期,大街上随处可见普通老百姓以各种理由下跪磕头:为筹钱安葬亲人,为筹款给亲友治病,甚至只是为了讨口饭吃。喂饱家人……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它们都上演了,持续了三十多年。

影视剧中的那些民国“花魁”,看似拥有无限荣耀,但实际上却毫无尊严可言。当豪门子弟追求她的时候,她就像天上的月亮,但只要她有一点不听话,就有可能成为他们发泄愤怒的工具。

这些女人从出生起,就注定不会进入这样的娱乐场合。他们曾经只是外面的普通人,有的甚至出身于书香门第。到这种地方打工,要么是家里买不起,因为这里物价高而被卖到这里,要么是因为逃亡过程中与家人失散,被骗来到这里。

这些人一辈子都会被埋在这样肮脏的地方。就算有一天离开,这些没有尊严、讨好的日子也会永远留在他们心里。乱世,尤其是政府无能的乱世,老百姓没有资格讨论尊严。

这样的中华民国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真正的中华民国。这就是很多人所说的“盛世”。回顾历史,我们不能只关心少数人的处境。只有多看、多思考,才能了解真实的历史情况,才能看出那是“盛世”还是饥荒。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