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本博司©️ 杉本博司工作室
文_张博万
2024年3月23日至6月23日,国际知名艺术家杉本博司在中国的首次大型机构个展“杉本博司:无尽的时刻”将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艺术家自1974年以来的11个系列共127件摄影、雕塑和装置作品,系统梳理和回顾了艺术家50年的创作与实践。 “无尽的时刻”是由杉本博司领导的建筑事务所新材料研究所根据UCCA开放式包豪斯风格建筑的特点设计的。
中文标题“无尽的时刻”有三个含义。首先,“无尽”与“瞬间”原本指的是时间的两个极点,但在杉本博司的作品中,原本矛盾的极点被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其次,摄影技术是时间两极的反映。时间“无尽”压缩与相机定格“瞬间”瞬间的结合;第三,“刹那”是梵文的音译,在唐代佛经翻译运动期间进入汉语。这也暗示了艺术家对历史变迁和东亚佛教文化的理解。时刻关注。杉本博司这样评价本次展览:“这是我的作品第一次在中国美术馆展出,最高兴的是我的作品能够遇到我从未想象过的观众。事故本身,就是给我最大的启发。” ”。
《杉本博司:无尽的时刻》展览现场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石
一个哲学摄影师的成长之路
杉本博司 ( ) 1948 年出生于日本东京的一个商业家庭。当他的父亲经营美容产品贸易公司“Ginbi”时,他也是一位半专业的落语艺术家。 12岁时,年轻的杉本得到了一台6相机,但爱买电子产品的父亲因为操作太困难而放弃了。他在自己的衣柜里搭建了一间暗室,开始了他最初的摄影生涯。因为想要制作铁路模型,年轻的杉本前往各地拍摄蒸汽火车,甚至独自去了富士山。偶然从父亲那里得到的相机,以及独自旅行和拍摄的经历,让摄影逐渐成为杉本博司的爱好。
虽然高中时就加入了摄影社发展兴趣,但为了继承家业,杉本博司选择进入东京立教大学攻读经济学和西方哲学双学士学位。 26岁时,他在洛杉矶艺术中心设计学院获得摄影学士学位,并移居纽约。抵达纽约后,杉本博司像每个游客一样参观了著名景点,其中包括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在这里拍摄动物模型,完成了杉本博司对时间和历史可视性关注的自我启蒙,并为他接下来50年的创作生涯定下了基调。
《杉本博司:无尽的时刻》展览现场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石
摄影师安塞尔·亚当斯曾经说过:“我们不只是用相机拍照。我们带给摄影的是我们读过的书、看过的电影、听过的音乐、走过的路、爱过的事物。杉本博的作品承载着东方血统与西方教育的双向交融,展现了经济背景的逻辑思维和哲学背景的思辨观念,体现了家庭期望与自我探索的矛盾与统一。可以说,东西方的碰撞和不同学科的滋养,共同塑造了杉本博司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从而造就了一位独特的哲学摄影师。
2001年,杉本博获得被誉为“摄影界诺贝尔奖”的哈苏相机基金会国际摄影奖。该基金会的获奖感言中表示:“杉本博司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受尊敬的摄影师之一。他的摄影主题——艺术、历史、科学和宗教——融合了西方文化和东方哲学。在过去的25年里,杉本博司利用他独特的严谨的黑白系列创造出感动世界各地观众的灵感,杉本的作品利用大画幅相机捕捉广泛的色调并体现他的风格。同时,他表现出了对‘时间’这个命题的无限迷恋。”
与同时期日本国际知名摄影师荒木经惟的“私人摄影”和森山大道永不停息的街头观察相比,杉本博司以摄影为工具,解开了自己关于时间、生命和人生的哲学谜团。历史。问题。杉本博司曾说过:“在我的创作过程中,第一步就是问自己,我在想什么,我想做什么。”好奇心使杉本博成为杉本博。他拥有高等教育哲学理论背景,富有洞察力和同理心。同时,高超的摄影和暗房技巧使他能够实现艺术思考,并将自己的答案融入到作品中,等待观者一一解密。
《杉本博司:无尽的时刻》展览现场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时
摄影史上的关键人物
1935年,柯达根据法国人发明的“自然色彩摄影法”推出了柯达彩色反转胶片。彩色摄影从此进入大众化阶段。 1975年,美国工程师史蒂文·萨森( )研制出第一台数码相机,数码摄影逐渐取代了胶片摄影。换句话说,1948年出生的杉本博司是彩色摄影的“土生土长”,而1974年开始从事专业摄影的杉本博司则是数码摄影的“移民”。然而,时代的技术发展并没有成为杉本博所寻求的转型路径。他始终选择与笨重的大画幅相机为友,使用传统暗室卤化银成像来完成作品的输出。
专注于不间断的哲学思考和艺术呈现,而不是随技术变革而舞动,杉本博司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证明了他的选择。他坚定地按照个人意愿推进自己的创作,直到一系列强有力的作品能够相互解释和说明,直到摄影史承认他精湛的技术和对细节的追求。
作为摄影史上的关键人物,杉本博从极简主义、观念主义、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中汲取养分,也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至今的一批摄影创作者。
《杉本博司:无尽的时刻》展览现场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时
五十年前,当杉本博司在纽约开始他的艺术家生涯时,极简主义和观念主义在美国艺术界盛行。将所有作品命名为“无题”的极简主义教父唐纳德·贾德( Judd)教会杉本博司理性、冷静、克制的姿态,而以荧光灯装置为媒介的丹·弗拉文(Dan )则教会杉本博司如何使用简单的重复创造了一种秩序与和谐的感觉。极简主义的风潮袭击了刚到纽约的杉本博司,告诉他极简主义和美并不矛盾。此外,宋代的中国山水画,尤其是马远的十二幅《水图》,也促成了杉本博《海景》系列的构思。
与此同时,杉本博司也对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代表人物马塞尔·杜尚挪用现成物品进行创作的表现方式很感兴趣。他觉得利用现成的产品,去除其功能,将其变成新的艺术品的表达方式,类似于日本和歌创作中的“”。引用古诗创作新诗,用物构建艺术作品——音乐可以挪用,艺术品可以挪用,创意也可以挪用。喜欢思考的杉本博司,总能在思考中找到乐趣,找到力量,再生出新的艺术作品来影响后来的创作者。
受杉本博司《剧场》系列的影响,德国杜塞尔多夫摄影学院的代表艺术家托马斯·鲁夫(Ruff)利用漫画制作软件Comic创建多个图层并填充颜色,重复复制动作,直至形成一幅画面。被生成。虚像,没有实际意义。同样,以名人合成肖像闻名的中国摄影师张伟,也从杉本博司的工作流程中找到灵感,借用电脑游戏的虚拟角色创作方法,将数百个演员的身体部位拼接起来,形成一个全新的角色。可见,思维的力量是可以传承的。艺术在文化的传播和流通中彰显其价值和生命力。
杉本博司,《热海市相模湾》,1997 年,明胶银相纸,119.4 × 149.2 厘米
©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时间魔术师
时间与历史的命题是杉本博司孜孜不倦思考的问题。他不断地问自己:我人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从古至今,什么是永恒的?瀑布会流向哪里?地球上你能看到的最远的地方在哪里?几万、几十万年前,在人类还没有以人的意志生存之前,他们看到的风景是不是和我们现代人类看到的一样呢?而这些问题的答案全都是大海。
美国艺术评论家苏珊·桑塔格(Susan)曾说过:“照片可能比活动图像更令人难忘,因为它们是整齐地剪切的时间而不是流动的。”照片就像一台机器“时间机器”带着观众穿越史前和无限的未来。艺术家寻找能够表达永恒的主题,提醒人们微小的生命与浩瀚的时空宇宙之间的联系。
自1977年起,杉本博司就一直在日本各大山脉深处寻找瀑布,拍摄照片,尝试感受进入他体内的山脉灵气。正当他思考瀑布将走向何方时,他从大海中得到了答案。 1980年,他从“加勒比海、牙买加”开始创作“海景”系列,花了十年时间打造出一套完美的洗涤设备来表达海景的空灵感,试图还原童年时对大海的印象。
观念艺术作品的价值是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实现过程、创作结果和观众感知的总和。对于瞬间完成的摄影作品来说,概念的酝酿比创作本身需要更长的时间。摄影师能否清晰地解释概念的诞生和演变对于观众来说非常重要。杉本博司是一位善于讲故事的艺术家,这无疑将观众感知部分的效果发挥到了最大化。在《海景系列》中,大海和天空总是各占一半,没有谁比谁更重要,也没有鸟、人、船等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艺术家排除一切干扰因素,力求讲述一个从古至今的永恒故事。尽管机场安检规定的变化导致了《海景》系列的结束,但杉本博司仍将其视为自己一生中最困难的项目。
杉本博司,《UA 剧院,纽约》,1978 年,明胶银相纸,119.4 × 149.2 厘米
©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除了探索永恒、与远古对话的“海景”系列之外,“剧场”系列则注重时间的叠加效果,利用如电影一样长的超长曝光,最终生成一张可以概括的照片整部电影。有趣的是,剧院内部结构的每一个细节——华丽的灯光、精致的天花板、整齐排列的座椅——都被环境捕捉到,与白色的电影屏幕形成鲜明的对比。无论电影在放映过程中给人们留下多么不同的印象,最终都是一成不变的纯白色。时间就像一个容器,摄影师就像操纵时间的魔术师,建造各种各样的容器,并在其中酝酿关于时间的发人深省的哲学思考。
杉本博司说:“看电影和做梦有一个相似之处,那就是我们在看电影时都迷失了自己,我们的意识也参与其中。”他通过时态的设置,将戏剧分为几个方面:戏剧的存在,这是过去时;播放电影并使用大画幅相机进行长时间曝光摄影,这是过去进行时;长曝光摄影作品的产生,这是过去完成时;观看者在观看这幅摄影作品时,这是现在进行时。时态的分化导致语境的扩展,观看者的位置随着语境的变化而变化,使得欣赏过程变得更加有趣。
分割时间、浓缩时间、穿越时间——时间的魔术师永不止步。在机械复制时代,摄影离不开被摄体。杉本博司将时间置于物质之上的想象力,使得摄影所能指向的逻辑范围不断扩大,为更多渴望表达的视觉艺术家拓展了新的方法论。
杉本博司在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UCCA) 举办的“笔触·心经”个展。图片由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石
东方意义的先知
杉本博司曾多次强调宋代绘画对他的影响:“中国宋代的水墨画让我认识到黑白色调中蕴含的无限可能。随着13世纪宋朝的崩溃,一些不利的水墨山水画被转移到日本,我抓住一切机会亲眼目睹这些杰作,孜孜不倦地研究它们,我认为值得一提的是木溪的《潇湘八景》。堪称东方自然主义的巅峰,我可以列出一长串名单:梁楷、于坚、夏贵……这些伟大的艺术家让我受益匪浅。”不难看出,虽然杉本博司。他接受了西方艺术教育,并在西方艺术界展现了自己的才华。但东方内涵构成了他的哲学基础,也是他愿意承认的创作灵魂。
老子说:“知白守黑,是天下之道”。作为中国书法的一种审美方法,计算白与黑对于有着相同东亚背景、深受佛、道、儒文化影响的杉本博司来说是很大的启发。 ,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笔触·心经》是杉本博近期创作并首次公开展出的作品。艺术家利用疫情期间无法返回纽约工作室的过期底片,用毛笔蘸上显影剂,直接在底片上创作书法,完成了佛教经典《般若心经》(日文版)。 262 字。这部作品再次拓宽了摄影创作的实现,也进一步丰富了摄影定义的外延。当艺术家放下相机,直接与胶片和开发商对话时,他仍然可以实现图形艺术表达。
杉本博司《佛海049(三重)》,1995年,明胶银相纸,239×308厘米
©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同样充满东方内涵的还有1988年构思、1995年最终完成的“佛海”系列作品。杉本博司作为一位拥有强烈占有欲的收藏家,希望“偷走”这尊1001尊鎏金木佛通过拍摄京都三十三间堂的雕像。为了实现拍摄,杉本博司向寺庙申请了七年之久,终于在1995年获准进行十天的拍摄。拍摄期间,杉本博司关掉了寺庙内所有可见光,希望排除现代光线的干扰。电灯和自然光源再现平安时代。如果语言能够解释清楚,艺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杉本博司虔诚的拍摄过程就像一个卑微的佛教信徒。只要他能走上信仰之路,无论是漫长的等待还是短暂的射击,都无法阻止他必胜的信念。
此外,最近的翻修中还更换了源自日本奈良时代原建寺庙的木质组合“东马寺01-12”,以及以经典为灵感的“五轮塔”18座高透明玻璃雕塑佛教建筑《五轮塔》也是杉本博司的禅宗系列作品,灵感来自于东方内涵。杉本博继承了汉字文化圈对汉字的推崇、对佛教和真理的崇拜,始终以自己最好的思维为指导,以摄影为手段,渲染出东方人可以分享的书法和佛教之美。其他。
杉本博司《东马寺01-12》UCCA展览,图片由UCCA当代艺术中心提供,摄影:孙时
机械复制时代的非机械复制机
如上所述,杉本博司在洛杉矶获得摄影学位后,前往纽约。和每一个新人一样,他开始通过四处游历来探索这个新城市。 “透视画廊”系列的创作“机缘巧合”地始于参观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博物馆的虚拟场景被再现,但作品却与真实场景一样真实。艺术家本人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曾说道:“当我在看动物立体模型展览时,我有一个奇怪的发现:画布前摆放的毛绒玩具看上去完全是假的,但用我的眼睛快速看了一下之后,闭上眼睛,我意识到所有的视角都消失了,突然间,我找到了一种像相机一样观察世界的方法,一旦拍下来,它看起来就像真实的东西一样。”
同样,“肖像”系列是在英国伦敦杜莎蜡像馆创作的。它由一系列根据名人蜡像复制的照片组成。从概念上讲,它是“透视博物馆”系列的延伸。用一张肖像照片来概括丰富多样的生活,作为后人凝视和记忆的视觉对象,是概括还是对整个世界的一瞥?艺术家自己的回答是:“如果这张照片现在看起来栩栩如生,你应该重新考虑活在当下意味着什么。”
杉本博司,《北极熊》,1976 年,明胶银相纸,119.4 × 149.2 厘米
©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如果说“剧场”和“海景”系列是对时间和历史的讨论,那么“透视画廊”和“肖像”系列则是存在与虚无的区分。当从现实中诞生的幻象被重塑时,我们不禁要问:摄影是在记录现实世界,还是在想象和重构世界?镜头是自然历史真实片段的拼接,但所描述的事件从未真正发生过。正如曹雪芹在《红楼梦》太虚幻联中提到的那样:“假成真,真亦假,无有无有”。
尽管杉本博司的拍摄对象常常是无生命的,但很难判断一张照片看起来是有生命的还是无生命的。以历史上某一时刻客观存在的事物为基础的绘画被用来制作动物模型或蜡像。此外,摄影师利用相机捕捉动物造型或蜡像的虚拟场景,最终生成一张栩栩如生的照片。 。在抄袭抄袭的过程中,真假不断颠倒。对于观看者来说,思考的兴趣叠加在视觉欣赏上,观看照片的价值空间变得更加广阔。
杉本博司,《萨尔瓦多·达利》,1999 年,明胶银相纸,93.6 × 75 厘米
© ,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德国艺术评论家本雅明曾说过:“在长时间的曝光过程中,它们似乎已经融入了图像之中”。
杉本博就是这样一个生活在镜头里的人。这位生活在镜头中的哲学摄影家,摄影史上的关键人物,时间的魔术师,东方内涵的预言家,机械复制时代的非机械复制者,一直在挥舞着哲学思考的接力棒。引领过去50年。他的两个忠实的爪牙,大画幅相机和暗室,不断创作出一系列围绕时间、历史、存在和死亡的发人深省的作品。
杉本博司在UCCA展厅©️UCCA当代艺术中心
正如艺术家本人所说,“从落地后第一次睁开眼睛的那一刻到临终前躺在床边闭上眼睛的那一刻,人类只有一次暴露的时间。”那么,人生若如此,一场无法重来的长曝光。愿智慧的眼睛引导人们发现美、欣赏美、记住美。愿岁月磨去阴霾和曲折。愿总结一生的最后一张肖像,蕴含一生的魅力。 、智慧和能量。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