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作者
贾继奇,成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班68年级学生,1969年1月随学校下乡,加入乐山地区青神县建设公社队落户。 1975年10月,应聘到四川师范大学工作直至退休。
贾继奇/知青生活趣事集——求助
好久没写豆腐块了。
昨天听说新63班同学聚会,今天在川师附中高三班同学群里看到了他的同学晒出的一组照片和视频。虽然他们都非常年轻,但是很多人都认不出他们来。我还是看到了几个熟悉的面孔:王静怡、邝俊伟、杜亚玲。
我在照片里看到了杜亚玲。除了岁月留下的痕迹,她的容貌几乎没有改变,尤其是她的笑容,依然是那么真诚、天真、坦荡、自信。看到老同学,勾起了我很多回忆。
那是我还是知青时的一件事。虽然这件事很小,也许是我的主观假设和怀疑,但我当时所处的尴尬境地,已经不是一个救命恩人能够概括的了!
杜亚玲是我小学六年的同学,身高和我差不多。她有一张圆圆的脸,一副近视眼镜后面的大而深邃的眼睛显得格外睿智。她一向低调,不争不抢。她待人很好,与同学相处融洽,对人对事都大大咧咧。
她为人正直善良,性格开朗又略显内向,活泼大方又有些矜持。她的学习成绩高于平均水平,在班上总是默默无闻。
虽然我们已经是六年同学了,但我们的关系一直很好,尽管我们不是最好的朋友。后来,我们同时考入了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初一。初中共有六个班。她在3班6班,我在2班6班82班。她的教室在新教学楼二楼,我的班级在三楼。由于班级和楼层的关系,我们相遇了。因为我们都住在川师大校园的家庭宿舍区,所以机会相对较少。有时我们上下学时会见面并一起走。
1969年1月,四川师范附中三、六年级学生全部下乡参队,定居青神县。我和杜亚玲也不例外。她在南城公社跟班,我和弟弟妹妹一起建设公社。我们彼此分开了。这三十里里,像这样见面的机会已经很少了(事实上,从来没有发生过)。
前面说了这么多,也算是伏笔吧,哈哈!现在回到正题。
具体年份我记不清了,好像是1972-1973年。
当时,我的兄弟姐妹都已调走,其中一个姐姐在眉山师范学校读书。我哥哥在成都工作,我另一个姐姐在青神县宣传队工作。我接手了哥哥之前在大队小学当代课老师的工作,这样我就不用再干农活了!
平时我一个人在制作组工作。周六下午放学后,我去县城姐姐家玩,享受天伦之乐。然后周日下午我就回到剧组。生产队距离县城约25里路,步行需要三个多小时。
我记得那是十一月的一个周日下午三点左右。我告别了姐姐,离开了县城,回到了生产队。从县城南大街出发,向南走,走高速公路到5月7日干校(农场)门口,然后右转进入乡村小道(每次回去都心情郁闷,因为一,越走路越窄越陡,不得不开始爬,二来我又面对一个孤独的人),唉!我很无助,我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结束!
进入小路一段时间后,我无意间一回头,看见一个年轻人走在我的身后。他大概二十多岁,中等身材,身材瘦小。他看起来不像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而更像是一个知青。他的样子很陌生,很可能不是成都知青,而更像是成都知青。不是川师附中的知青。很可能是当地知青或者回乡知青。步伐不快不慢,看上去很随意。我没有理会,继续走。
当我们来到渡口坐渡轮过四蒙河时,他也上了船。我没注意,我们一起下了船,我继续前行。道路变得更加狭窄和蜿蜒。眼看天色已晚(下午5点左右),冬天天黑得早,心里有些着急。我加快了脚步,偷偷看了一眼身后的人。没想到,那人的速度也加快了。脚步声!
现在我有点害怕了。他是什么意思?于是我突然停了下来,转身。他也停了下来,转过脸看向一旁。我又迈了一步,继续走,他也开车走了。当我们到达一个水坝时,我弯下腰,假装系鞋带,然后回头看了看。他也在不远处停了下来!我太害怕了,心跳得厉害。我应该怎么办?
前方不远处,我们开始爬坡,进入深山地带的山路。几乎都在山坳里。天已经黑了。而且,一路上人很少。走了很长时间才遇到人。而我的制作团队至少还剩下十五英里。虽然我带了手电筒,平时也是走夜路,但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危险。说实话,当时的民风还是比较正直的。但今天的情况不得不让人害怕(毕竟有句话叫“夜行久了会遇到鬼”)。
现在天已经黑了,远处看东西已经模糊了。我无法想象,如果一个人一直这样走下去,会是什么样子。此时此刻,我的思绪一边走一边飞快地运转着。我不能再这样下去了!这里好像是南城公社十三大队的地界。附近的知青是谁?
脑筋急转弯……我突然想起新二班、三班的同学来插队了。有我认识的人吗?
我恰巧走到一户农户门前,一位中年男子正在猪圈旁杀猪草。我连忙走到他面前问道:“老兄,请问这个生产队里有哪些成都知青?”
他说道:“嗯,还有杜亚玲,还有……”
啊!非常好!他后来说我不关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他指着几片稻田对面的一所房子说,那是杜亚玲和其他知青住的地方。还说她刚下班回来,肯定就在顶层了。
我抬头一看,黑暗处有一个人在忙碌,好像在搬什么东西(走进去才发现她正拿着柴火烧水)。赶紧喊:“杜亚玲”! “杜亚玲”!
那人影停了下来,回应道:“嘿,哪一个?”
当我走到她家时,我回答说我是贾季奇。她很惊讶也很惊讶。自从到了农村,我们就没有见过面,也没有写信联系过。
杜亚玲热情地邀请我进屋,我说等一下。我拉着她,指着不远处一个模糊的人影(那个人居然一直站在那里!),告诉她:“那个人一路跟着我,我走的时候他就走,我停下的时候他就走”停了,我一动,他就跟着我了,天黑了我不敢走十多里路,幸亏你就在附近!不知道该怎么办!”
当她看到男人的时候,她骂道:“流氓!无聊!” (当然,我不知道那个男人是不是流氓,但他真的吓到我了!) 那男人看到我进了房间就顿住了。过了一会儿他就离开了。
我的心彻底释然了!
进屋后,我们两个老同学见面了,一边洗一边洗,聊不完的话题。从下乡到知青调回城里打工,以及家庭宿舍区朋友同学的各种八卦,一直到深夜(大概是凌晨一点左右),考虑到她明天一早就要回学校,还要早点去上班,我们虽然还有未竟的心事,但还是各自睡了。第二天一早,我在再三感谢杜亚玲后告别了她,踏上了回生产队的路。这是一次顺利的旅程,没有任何言语。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我们都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成长为七十多岁的老人。我们经历过很多酸甜苦辣,也经历过很多人情世故、喜怒哀乐。我记得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不知怎么的,每当我提起知青的生活,或者在巴图农村的日子,我就会想起那天杜亚玲救我的场景。她的热心帮助将永远铭刻在我的脑海里。
我和杜亚玲是在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三级校友会联络员召开的一次筹备会上认识的。会议前我们聊了一会儿。我提起那件往事,再次感谢她的无私帮助,但她居然根本不记得了!那天对我来说就像是一个绝望的境地。每每想到这里,我就感到有些害怕。她完全没有记忆。真是她的性格,不小心做好事,哈哈!
杜亚玲,谢谢你!
(前排右二是老同学杜亚玲,依然精神抖擞、自信满满!)
(新63班的女同学们聚在一起真幸福,杜亚玲前排C座)
提交说明:
本公众号发表的所有作品均会署名作者实名。投稿时请使用作者真实姓名并附上作者简介。
本公众号欢迎作者本人原创及初稿。已在其他公众号发表过的文章,除特殊稿件外,原则上不会在本公众号转载。
另一种提交方式:
不知道如何用邮件提交文章的朋友也可以添加微信好友,用手机写。有疑问可以微信提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