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能够保持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能够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受自己。自我意识是人格的核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
3、协调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心情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往往能保持愉快、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行动中寻找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稳定。
4、能够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沟通。
5、能够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的人格。人格完整性是指人格的气质、能力、品格以及理想、信念、人生观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6、能够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处理好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7、心理行为与年龄特征相符。一个人的心理行为往往严重偏离其年龄特征,这一般是精神疾病的征兆。
在界定心理健康标准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心理健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所谓相对性,是指心理健康只有与同龄人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比较才能体现其价值。
2、人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可分为不同的层次,是从健康到不健康的连续体。健康心理与不健康心理之间很难区分清楚的界限。也就是说,心理健康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种具有弹性、有弹性的相对状态。
3、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并不等于一个人是否有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能简单地根据一瞬间、一件事来下结论。心理健康是一种长期持续的状态,心理健康的人也不是没有缺陷。一个人偶尔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意味着这个人一定是心理不健康的。有时候,只要他能适应社会生活,还是应该算心理健康的。
4. 心理健康是一个文化和发展概念。在同一时期,心理健康标准会根据社会文化标准而有所不同。心理健康不是一个固定的状态,而是一个变化和发展的过程。每个人都应该追求更高水平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实现自我实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