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农业基础与乡村全面振兴

发布时间:2025-01-01 17:03:18

□乔琳娜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要扎实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灵魂。这是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根本途径。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全体人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繁荣。它超越单一的经济增长模式,旨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相互促进的现代社会。因此,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并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振兴。通过深入挖掘农村文化资源、培养农村文化人才、创新农村文化传播方式,努力让农民在享受现代物质文明成果的同时,也能实现精神文化生活的共同富裕。

激发内生动力

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

农民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主体和核心。 《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调动亿万农民积极性。” ”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一方面,农民是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坚持人民至上,深入群众,关心农民疾苦,倾听农民需求,吸纳农民力量。”另一方面,农民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创造者,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作用,鼓励农民依靠结合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资源,自主创作发展特色精神文化活动,推动“村霸”、村超、村晚会等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健康发展,在丰富农民精神世界的同时,激发农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为实现农民精神繁荣提供可能。

坚持价值导向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社会思潮日趋复杂,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负面价值观趁机侵入,对精神文明提出严峻挑战。和农村文化生态。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并以此为凝聚共识、净化氛围、提振精神的灯塔,坚持教育引领、实践培育三管齐下。 、制度保障。一方面,要把教育引导宣传的广泛覆盖面、文化熏陶的潜移默化作用、实践的行为塑造作用结合起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成为农民内心的信仰和追求。 ,进而转化为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的行为准则。另一方面,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和传播的价值指引,确保为农民提供的文化产品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包含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审美追求,从而有效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和精神境界。

加大投入

构建精神文化产品供给新体系

当前,社会结构多元化发展,导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甚至个人之间存在差异。其中,农民精神文化发展面临着不平衡、不充分的现实困境。有效缓解精神文化领域“贫富差距”,必须注重效率与公平的微妙平衡,精心构建既能激发创造活力的精神文化产品新供给体系。活力的同时也确保普惠。其中,政府要发挥核心主导作用,加强精神文化产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政策调控和资源配置,促进城市优质文化资源下沉,增加公共文化服务有效供给。 ;培养当地文化人才,开展文化建设。提供对口帮扶,制定政策,引导企业家、文化工作者、科普人员、离退休人员、文化活动志愿者等投身乡村文化建设;加强农村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和创新发展,促进农业文明与现代文明要素有机融合;充分利用和驾驭互联网新兴媒体,构建“互联网 乡村文化”传播新格局,打破传统信息传播壁垒,缩小数字鸿沟,进而消除由此产生的精神文化鸿沟。此外,要坚持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全面落实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规定,确保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铺开的宏观背景下,我们既要着眼于提高农民物质生活水平,又要充实农民“口袋”,在经济层面保障农民的获得感和安全感。同时,要丰富农民的“大脑”,高度重视农民文化生活的建设和丰富,实现农民精神世界的充实、满足、幸福。

(作者为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