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新征程,唱响新时代。
第九届福建艺术节由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广播电影电视局、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省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联合承办集团与福州市人民政府,将于10月21日至11月15日在福州举行。抓住。
福建艺术节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由福建省保留的省部级节日。是福建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综合性文化艺术创作演出展示活动。每三年举办一次。
上届艺术节以来,福建省坚持“两为”方向、“双百”方针和创意转化、创新发展的方针,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诚信创新,把创作作为核心任务,并以优质的产品为基础。不断增强“闽派”特色文艺影响力,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文化强省,文化艺术事业取得丰硕成果,提高“闽派”文艺质量和效益,让文化造福福建人民。
“闽派”文艺质量更好、效果更好
戏园里的人们在盛世歌唱,锣鼓弦乐谱写着美丽的篇章。
国庆前夕,《梨园百花颂》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闽剧音乐会在福州大剧院上演。
“一场晚会就能看到这么多名师同台,‘戏剧之省’果然名不虚传!”冒雨前来观看的市民陈月娥和她的闺蜜都表示由衷的赞叹。
当晚,曾静平、周红、吴晶晶、李敏、陈娟娟、孙金梅、王君安、黄烟烟等文华奖、梅花奖获得者与艺术创作骨干一起表演。福建省和戏剧界的新秀,使得演出星光熠熠。 。
这是建国以来福建省首次以戏曲音乐为主要内容的大型专场演出。汇聚了京剧、越剧、闽剧、梨园戏等15个省级及相关地市级剧团从事音乐创作和表演的精英。有莆仙戏、高家戏、歌子戏(湘剧)、闽西汉剧、潮剧等9个剧种,还有提线木偶戏、棕榈木偶戏等剧种。大部分节目是福建省近年来创作的,曾获得中宣部优秀作品“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中国戏剧奖等重要奖项,或参加过中国艺术节、中国戏剧节等重大文艺活动的精彩选剧和广受好评的剧目,展现了全省文艺工作者在党的领导下堂堂正正、创新拼搏的精神弘扬闽剧艺术“高原”到“高峰”。
福建是戏曲大省,历史悠久,积淀深厚。现存的歌剧类型有23种。三年来,福建省积极组织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参加全国性展览和比赛,推动福建省舞台艺术持续繁荣发展。在全国获奖中展示了“闽派”的文艺实力,在全国演出中拓展了“闽派”的特色。文艺影响力,在国家级项目中凸显“闽派”特色文艺风格。
2021年以来,福建省共入选中宣部、文化和旅游部的中国戏曲视听项目14个,位居全国第一(与上海并列);省级舞台美术精品工程资助的项目曾荣获国家级奖项或入选国家级。 198 个性表现和支持项目。
2022年以来,歌子剧《巧皮》荣获“五个一工程奖”优秀作品奖,实现闽剧连续七次获此殊荣;莆仙戏《踏伞》荣获第十七届文华奖。
2023年第九届中国戏剧节共有20个获奖名额,福建占3个名额,获奖数量位居全国第一。 2人荣获梅花奖,实现福建省连续11次获此殊荣。闽剧《人生》剧本荣获曹禺编剧奖。
今年,舞诗《白鹭:三章》来到北京参加“与时代、与人民同行”新时代优秀舞台美术作品展,以及话剧《渡海》参加西南戏剧展80周年暨第八届全国戏剧优秀奖演出剧目并被评为“优秀剧目”,多部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戏剧优秀剧目杂技展、第三届全国民间艺术木偶皮影优秀作品展、第三届全国采茶戏演出等,入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在巩固福建作为全国戏曲文化版图高地地位的同时,也推动福建各艺术门类在国家平台上展示佳作。
文化艺术展览方面,2022年起举办“乔世光与中国当代漆艺——福建省美术馆漆画作品展”和“漆问——福建省美术馆漆画作品展” 》连续被评为旅游部“全国美术馆藏品展览季”活动文化艺术精品项目(每年全国仅10个项目)。
不久前,福建省杂技团的绳索节目《古韵新声》在俄罗斯举办的第三届“无国界”国际马戏艺术节上荣获杂技节目唯一金奖,成为该团第12枚国际金奖。让世界再次领略中国杂技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文化惠民、温暖福建
《不离福州》《天女散花》《双娇公主》……国庆假期期间,福建省实验福建剧院结合“闽山闽水,新材——来了”文旅主题活动到复兴乐园品极乐茶”。 “闽韵绽放”闽剧文化惠民演出在罗源西围街道闽剧艺术区开展。在三坊七巷历史文化区中瑞戏剧剧场,沉浸式闽剧《最美的茉莉花》用幽默、互动的方式,让观众不再是传统戏剧中的“观众”,而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演。气氛 成为戏剧表演的“参与者”。该剧7天内演出7场,场场全部售空。根据天气情况,剧组还将在三坊七巷或安民巷主街区进行快闪表演等文旅演艺活动,不仅给市民和游客带来视听享受,也让他们领略历史文化名城福州的独特魅力。 。
闽剧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闽剧作为现存唯一用福州话唱念的剧种,具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福州是闽剧的发源地,2021年11月1日起实施的《福州市闽剧保护条例》是福建省首部戏曲保护地方性法规,为闽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闽剧。”据福州市文化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至2023年,福州市共安排各类资金近6000万元,开展闽剧剧目创作编排、人才培训、场地建设等工作。以及设施建设、历史数据收集等工作。
回归根源,创造新事物,淘汰旧事物,推陈出新。在激活传统、融入时代精神的同时,福建省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不断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福建省实验福建剧院牵头示范,2023年完成线上线下演出300余场,其中各类公益演出100余场;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融合,持续推出《福见儒》、《宋辞礼·福建》等沉浸式演出。
“能为基层送上一场文化盛宴,看到他们的笑脸,我们的辛苦都是值得的。”文华奖、梅花奖获得者、福建省实验闽剧院院长周红说。
今年3月12日,福建省印发《进一步推动民营演艺团体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全省民营演艺团体高质量发展,定期开展“幸福相约”——新时代文化艺术惠民乡村行福建省启动“为民绽放”福建省梅花奖演员表演季,打造《乡村舞台·人民乐园》等惠民演出品牌,让歌剧盛宴“以更愉快的方式飞到老百姓家”。
据统计,仅2023年,福建省就在各地推进了200多个农村舞台建设试点试点。全省国有文艺院团下乡演出4200余场次,观众超过200万人次,不仅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也进一步夯实了戏曲文化基础。
三年来,全省公共文化服务迈上新台阶。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推动制定《福建省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条例》。上杭县等7家图书馆入选文化和旅游部基层公共阅读服务推广项目; 119个公共文化场馆实施错峰、延期开放,惠及全省群众4000余人次;全省开展“歌唱祖国”、街头文艺演出、小型文化旅游推介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举办“乡村晚会”活动500余场,惠及群众近百万人次。
截至10月18日,福建省厦门、三明、福州、泉州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56个县(市、区)、乡镇荣获“中国民间文化之乡”称号艺术”;全省已建成新建公共文化空间730多个、公共舞台500多个。各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文化馆比例超过90%。覆盖省、市、县、村五级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形成。公众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位居全国第6位。 (记者郭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