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多彩贵州:自然生态奇特,旅游资源丰富,吸引众多游客

发布时间:2024-11-01 00:03:10

近两年,“多彩贵州”家喻户晓,吹起了一阵“贵州风”,旅游业呈现“井喷式”增长。这是由于贵州丰富的自然风光、淳朴的风土人情和民俗风情,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贵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分布广泛、种类多、档次高,主要有以下特点:

1. 奇特的自然生态

贵州是云贵高原的一部分,位于广西盆地和四川盆地之间,位于长江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位于中国西南腹地。占地面积约 180,000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约 1,000 米。东西长 595 公里,南北长 500 公里。高山、山、丘陵、盆地为主要特征,有“八山一水一田”、“地不三尺平”。

由于地壳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相对复杂的地质结构。自然形成了大量的石芽、漏斗落水洞、竖井、洼地、峰林、峰群、天生桥、岩溶湖、瀑布、瀑布等奇观,并与地下岩溶洞、暗河、暗湖、地下溪流等纵横交错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天然“溶博物馆”和山水。著名的黄果树瀑布、龙宫、知金洞、马陵江、小七空、梵净山和雄伟的吴江山峡谷等高品质的自然景观。山、水、洞、林、石相辅相成,都是一体的。

贵州高原以红壤和黄壤为主。动植物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茂密的森林,原始的生态。因此,许多地方被称为“动植物基因库”。如梵净山珍稀植物“鸽子树”、世界独生子“贵州金丝猴”。在世界已开发的 15 种主要自然旅游资源中,贵州占 10 种,其数量和类型在国内较为罕见。

贵州自然风光奇幻美丽,景观多样,喀斯特洞景观绚丽多彩,野生动物奇观。2007年,荔波被列为“华南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赤水丹霞、什宾云台山也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目前,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书处正在致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正式推荐“贵州梵净山”为 2018 年世界自然遗产项目。如果不出意外,今年 7 月的第 42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将顺利通过,贵州将拥有四处自然遗产。

2. 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

贵州所在的云贵高原属于高原亚热带气候。首先,它以温暖潮湿而闻名,冬天没有严寒,夏天没有酷热。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4~16°C,最热月份平均气温在22~25°C以下,最冷月份平均气温在5°C以上。 二是下雨,日照不足。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 1100~1400 毫米之间。大部分地区雨天超过 160 天,小雨较多,占全年总雨天数的 80%。因为多云下雨,所以有句话说“没有三天晴天”。一般雨后,在冷热空气的影响下,山中经常有云雾,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人间仙境,很美。二是日照较少,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日照时间在 1200~1500 小时之间,日照率只有 25%~30%,是我国日照较少的地区之一。因此,贵州气候宜人,有“中国凉都”六盘水和“清爽贵阳”的美誉。此外,这里有良好的森林植被,贵州在国家公布的 84 个“天然氧吧”中占据 10 个席位。它也被称为“空气罐头”和“空调”。夏季,去贵州度假已成为一种时尚。第三,贵州水资源丰富。贵州的河流分为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河网密集。河道坡度陡峭,自然落差大,产水指数高。形成了许多峡谷和陡峭的浅滩,水质清澈见底。因此,人们经常在夏季来到贵州漂流避暑。铜仁也被称为“中国水都”,难怪“农夫山泉”落户铜仁。

3. 丰富的历史和地域文化

(1) 贵州是古代人类的发源地之一,历史悠久。早在 24 万年前,贵州就有人类生活和繁衍,贵州也发现了古代人类化石和古代文化遗址。其中最重要的是前溪观音洞古遗址,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猿人。它与北京周口店和山西西侯渡并列。

贵州先后发现了旧时期中期的“桐子人”、中后期的“水城人”和后期的“兴邑人”文化遗址。这些考古发掘是南方早期的“智人”,也是南方最早、最古老的人类遗址。它反映了“智人”在南方从“同质人”到“古人”再到“新人”过渡后期发展的历史过程。

根据贵州魏宁、河张、毕节、平坝等地出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研究结果,证明贵州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从制作石器转向打磨石器、烧制陶器。在这片贵州这片土地上,农业和狩猎开始了,并蓬勃发展。

贵州大志经历过:

1.龟民时代(公元前 30 世纪至春秋时期),龟巴-野郎-土家族和爷老人是贵州早期人文发展的主线。

2.春秋时期(春秋时期),普岳-布邑、侗、壮等,是贵州早期人文发展的另一条主线。

3.县的时代(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年间)。

4. 土司时代(唐、宋、元年间)。

5.省年(明朝至今)自明永乐十一年二月二日(1413年3月3日)起,贵州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单位。从清雍正 5 年(公元 1727 年)开始,贵州基本建立了一直延续至今的行政区划。

野浪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祖先建立的国家。中原政权记载的夜郎国历史大致始于战国时期,到西汉成帝太平年代,夜郎王兴通胁迫周边二十二义反抗汉朝,被汉使陈礼所杀,夜郎也随之灭亡, 前后约 300 年。野郎古国人文历史悠久,秦汉朝属于野郎国,唐宋时期曾两次归野郎县。这里是中国稻田种植最完整的地区,鼓楼林立,五物文化,数千年传承的“拜竹”、“牛图腾”和斗牛、斗狗等独特的民族风俗,构成了内涵丰富、迷惑不解的夜郎文化。

春秋时期,野郎国是贵州大地上的大国之一,春秋末期,野郎国取代了齐国,越来越强大,而今天,在贵州不难找到夜郎文化的痕迹。明太祖朱元璋从南京等地动员 30 万大军驻守贵州屯田,“开线连云南”,使江南文化与高原山文化相互交融,形成了浓郁的屯铺文化。

素有“中国儒家最后高峰”和“现代启蒙思想先驱”之称的王阳明,在“王学圣地”贵州秀闻龙田“开辟了一代学术风尚,推动了中国思想界的改革

(2)贵州不仅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古生物学的发源地之一。贵州出土的活化石,俗称“贵州龙”,生活在 2.1 亿年前的中三叠世。1999 年 7 月,在平坝县东部的瓦窑坡和竹隆坡出土了一批 1.8 亿年前的侏罗纪恐龙化石。

4. 原始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根据官方发布,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有 56 个民族。其中有汉、苗、布依、侗、土家族、彝族、格劳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社族、茅南族、满族、蒙古族、格劳族、羌族等18个民族。

(1) 丰富性。贵州是中国唯一一个高原上没有平原的省份,而且大多数民族生活在山区,每个民族的生活都非常分散和自给自足,因此文化是多元的。由于交通不便,它已关闭。以苗族为例,有三大方言区彼此不懂的语言,有 130 多个分支,生活着不同的节日和服饰差异。

(2) 唯一性。儒、释、道受主流文化影响,而山深处世界居住的民族则不受儒、释、道的影响。在他们漫长的生活中,他们创造了自己的图腾崇拜、佛教、巫术、祭祀音乐和舞蹈等宗教活动的创世神话、讴歌祭祀、谚语和传说。例如,琈老人的“鸟节”,他们视鹰为神,每年举行祭祀活动,直到二月初一,这个习俗已经流传了 300 多年。再比如,水族馆区有一种烟盒,它是由一个完整的牛睾丸制成的——将牛睾丸的外皮用硝酸盐煮沸,然后将牛睾丸用泥包扎牢固,将花纹外模紧紧压在外面,放在通风处晾干。瑶族地区的烟盒也是用羊睾丸制成的。这种独特的物质在外界看来是难以置信的。还有古代岩画、古贵州青铜器、庙石、蜡染刺绣、鸡星历、土戏、戚剧、吴剧、花灯等,分布广泛,历史悠久。

(3) 原创性。由于贵州特殊的地理环境,大多数民族生活在山区,与外界接触很少,因此他们仍然保留着原始的农业文明,仍然遵循着祖先的风俗习惯。每个民族都创造了适合自己人民的歌曲、舞蹈和其他娱乐活动,这是独一无二的。比如在丹寨县排岂镇马妤村,大多数人至今从未走出过大山,女性的头发很高,非常优雅。但是当他们拔包子时,他们仍然用猪油涂抹。节日期间,男人们吹笛笙,其余的男人、女人和孩子,每个人都戴着银饰,跳着自己的锦缎舞。生活在深山各族各的民族各有各的娱乐方式,男女老少都能歌舞,他们的文化相辅相成,风格独特,华丽多彩,形成了“十里不同日,一山不同种族”的多民族文化从此传承下来,历史悠久, 深厚的底蕴和鲜明的特色。民族节日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差异很大。有苗族的“姐妹节”、“四八”、“端午节”、“鲁胜节”;布依族的“茶白歌节”;侗族的“歌酒节”;彝族的“赛马节”和“火把节”;土家族、格老人的“吃新节”,水族的“段节”和“毛节”。

(4) 美学。对少数民族来说,最有意义的是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它保留了历代服装特色,造型艺术的多样性,装饰技法的新颖性,精湛的工艺和技术,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这在世界服饰文化中是罕见的。在服装上使用图案和符号来记录国家历史、图腾崇拜、传说和故事,使服装成为一本没有文字的珍贵词典。在贵州,主要以苗族服饰为代表。服装制作是少数民族人生最大的追求,精湛的技艺是他们的精神支柱。一般来说,从五六岁开始,女孩就会被她们的母亲和祖母传授刺绣、采花、编织和蜡染。历史上,受战争影响,他们为了逃避战争,将家里的积蓄换成银锭,制成装饰品,供家族中的妇女佩戴。他们自己的人总是在节日里炫耀他们最好的服装和银饰。当一个年轻女孩初婚时,她的父母会找到最好的银匠,慢慢地把自己变成佩戴银饰的习俗。

(5) 濒危:贵州民俗文化的原始性质也导致了其更加濒危的性质。在正常情况下,文化变革是缓慢而渐进的;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这些原生态文化突然打开了紧闭的山门,他们走出山区,重新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外国文化如洪流般涌入。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文化受到了很大影响。年轻人涌向外部世界,接受新的文化、新的想法、新的生活方式。一些民间艺术、民间手工艺和自成一体的独特文化遗产受到了严重影响,有的则突飞猛进地消失了。一些靠艺术谋生的老艺术家觉得很难谋生,而且他们年纪大了,年轻人都出去了,这也让传统文化更加濒危。

五、革命老区光荣传统具有红色字样

贵州人民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红军长征途经贵州,召开了著名的“遵义会议”,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在长征期间,以毛泽东主席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贵州战斗最激烈,游历最长,停留时间最长,讲的故事最奇特,留下的足迹也最多。红军覆盖了 88 个县(市、区)中的 68 个。强渡吴江、四渡赤水、遵义战役在军事史上具有浓墨重彩的印记。红色旅游也正在悄然兴起。

随着贵州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贵州交通的快速发展,航空、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打开了与外界的通道。通过高速公路、乡乡、“村到村”、“组到组”战略的实施,以及各景区、景区投入开发的加大,增加了对贵州旅游的选择性,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大型交通为贵州旅游资源增添了活力。

2016 年,贵州省组织开展旅游资源普查,发现旅游新资源82679处,数量众多。其中,尚未规划开发的旅游资源51626项,占总资源的62.44%,贵州旅游业后劲十足。

六、贵州旅游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虽然贵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类型众多,但气候条件也相对较好。贵州在促进旅游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多彩贵州”已经呈现在世界面前。不过,从目前旅游业发展的形势来看,贵州并不是一个旅游发展大省。

(1)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存在一定差距。与同属西部地区的四川、云南、广西等邻近省份相比,旅游发展程度也比较低,知名度也不是很高。

(2) 缺乏深入的文化内涵。淳朴而丰富的民族风情,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悠久而丰富的历史文化,代表了贵州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然而,根深蒂固的资源文化尚未得到很好的探索。旅游业的整体形象不突出,没有表现出自身的特点,也没有形成强大的品牌和品牌效应。

(三)旅游产业信息化、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和统一旅游资源信息服务滞后。首先,缺乏可以提供给旅游批发商和游客的电子服务设施和信息;二是没有系统的旅游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和资料平台来推广贵州的形象和产品推广;三是缺乏可以作为导游提供给游客的相关信息(包括网络信息)和旅游信息基础设施;四是典型历史遗迹、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族文化、宗教和民族生活方式没有更系统、完整、全面的展示平台,缺乏对游客的吸引力。

(4)旅游资源整合尚未完成,旅游推广与目的地营销与旅游大省建设还存在一定差距,以至于贵州旅游的产业本质尚未完全显现,尚未真正成为支柱产业,相关产业的带动作用还很小。旅游业发展动力不足,附加值不高,景区、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很多旅游景区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从贵州目前的旅游模式来看,自驾游占比为 60-70%。造成了部分景区停车困难的问题。

(5)贵州旅游景区的文化内涵不足。在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方面缺乏系统化。

(6)从吃、住、游、游、娱、逛逛六行来看,与游客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住宿条件差,星级酒店和床位数量严重不足,服务质量不高;通往景区的交通状况有待改善,许多旅游景点的可达性较差;环境卫生和安全设施也亟需加强。

7. 对贵州旅游资源的几点思考

(一)继续抢抓历史机遇,加快发展旅游业。

近年来,中央政府对贵州发展的政策支持较为有力度,要继续抓住这个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贵州旅游产业的调整和规划,对旅游产业的广度和深度多做文章。

(2)充分发挥大数据在全域旅游产业融合中的积极作用,构建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务平台。一方面,可以帮助各级政府更好地了解旅游业的发展情况,了解游客真正需要什么,更及时、更准确地把握旅游市场的变化,从而提高贵州旅游发展质量,优化消费结构、产品结构、 和要素结构,持续提升旅游服务标准化水平。为充分发挥大数据与山地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满意旅游品牌,打造高效旅游、绿色旅游、满意旅游和精准旅游,提供更多数据支撑。二是深化旅游领域大数据能力建设,构建全能旅游大数据综合分析管理体系,为加快形成智慧旅游景区指导性规范提供支撑,做到全能旅游资源全覆盖、信息畅通、 游客可以随时了解和掌握旅游资源的状况。三是积极与国内旅游资源平台合作,提升贵州旅游营销策略和知名度。

(三)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是投资建设旅游区配套基础设施,除旅游厕所、住宿、餐饮等设施外,还将加大对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投入。一是努力改善和改造通往景区的道路,为游客提供安全、畅通的交通环境。二是从根本上解决景区“停车难”问题。三是营造便捷、舒适、安全、卫生的环境,树立贵州旅游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客人,让游客来这里,带着乐趣回来。

(四)建立旅游行业自律,增强整体意识,规范服务,提高旅游行业服务质量。旅游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窗口”,是一个集“吃、住、行、娱、旅游、购物”为一体的产业。即使硬件上去了,也没有标准化的服务,给参观者留下遗憾。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往往可以代表一个地方、一个景区的形象,也可以体现一个地方的综合能力。

(5)旅游资源开发必须坚持理性,避免同质化和过度商业化。贵州旅游资源相当丰富,在不断开发新的旅游景点的同时,必须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合理开发、可持续利用,避免同质化和过度商业化。同时,我们不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而断路,而要看得更远,有长远的意识,把青山绿水蓝天留给子孙后代,把凝结在旅游资源中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留给子孙后代,使之源源长、发扬光大。让子孙后代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充分发挥自然资源,让我们的旅游业更好,经济更发达。

(六)持续加大招商引资能力,进一步创新旅游产业发展投融资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企业化市场运作原则,实施多元化发展战略,创新改革旅游投融资体制,多渠道筹集旅游发展资金。将招商引资与旅游制度创新紧密结合,把握投资主体的利益和关切,吸引更多投资者开发贵州旅游资源,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做强做大“无烟”产业。

引用:

贵州历史文化资源.贵州省地方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