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路遥欲翻过人生这座山:创作之路能走多远?

发布时间:2024-11-26 00:03:06

阅读:即使不下雨,仍然在下雨

主播:常海

昨天,我们读到了路遥小说《人生》的社会影响。随着《人生》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路遥也步入了知名作家的行列。但刚刚30岁出头的路遥并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成就。他决心攀登“生命”之山。

那么,路遥能否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呢?他的创作之路还能走多远?

沙漠誓言

到目前为止,路遥最长的作品是13万字的《人生》,充其量只是一篇比较大的中篇小说。他还缺乏写长篇小说的经验。

长篇小说尤其是多卷本小说的创作,既需要文学才华,又需要不懈的坚持;它既需要适当的创作技巧,又需要合理的体裁。它应该是一个作家才华和意志力的综合体现。

路遥很清楚这一点。他不想靠成绩来生活。他意识到“如果我不能回到野兽的严格劳动中,我的生命将结束,无论是作为一个作家还是作为一个人。”

他决定去陕北毛乌素沙漠一趟,并在那里“宣誓”他的新创作。毛乌素沙漠位于陕北北部,与蒙古高原相连,天然形成了中国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分界线。

路遥自从年轻时到过毛乌素沙漠,就对这里的一切着迷。年轻时,他还写过一首诗《今日穆乌斯》。从此,路遥对毛乌素沙漠产生了特殊的感情。

这一次,当路遥做出人生重大决定时,他再次收拾行囊,从省城出发,北上陕北榆林,直奔毛乌素沙漠。路遥明白,这次来到毛乌素沙漠,不仅仅是一次朝圣,更是在这里庄严宣誓,告别过去,开启未来。

在这片空旷的沙漠里,路遥想了很多。他认为自己准备写的小说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但他必须甘心孤独,“消失”在文坛;他甚至以为自己可能要承受青春乃至一生的失败……

最终,路遥下定了决心,决心克服一切困难,倾尽全力创作出一部属于自己最高水平的小说。

他相信“一个人只有拥有初恋的激情和宗教的意志,才能有所成就”。他是神圣文学的信徒。他将一无所有地在毛乌素沙漠庄严出发,一步步走向目的地。

这段沙漠誓言发生在1983年,在此期间,路遥还带领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吴天明为《人生》选景。此后,他义无反顾地投入到小说的编写中,他认为这是文学创作的最高境界。

隐居三年

此时,意气风发的路遥已步入著名作家的行列。然而此时,路遥却下定决心要进入小说。

与一般作家相比,路遥的创作有质的不同。一般来说,作者首先产生灵感,然后像滚雪球一样发展主题和故事框架。路遥的创作则恰恰相反。

这种倒置的创作方式注定赋予他更加突出和厚重的使命感。一般来说,作者在写长篇小说时,会在大致弄清楚故事的框架后开始故事。

但路遥却十分谨慎,如履薄冰。他认真扎实地开始了历时近三年的准备工作,因为他将小说定位为创作像《历史书记员》一样全景式反映中国当代城乡变迁的作品。史诗般的杰作。

想要真正实现心中的抱负,就必须做好扎实、认真的准备。

路遥最初是从阅读中外小说开始的,学习和借鉴前人写小说的经验。他给自己列出了一份近百本小说的阅读清单,其中大部分是外国作品,十之八九仔细阅读。

在阅读过程中,他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分析了小说的主题,研究了小说的结构。比如,这是他第三次读小说《红楼梦》,第七次学习《创业史》。这两本小说他虽然很熟悉,但还是仔细研究了一下。

他还反复阅读了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和《霍乱时期的爱情》,仔细比较了两部小说的创作风格。

学习小说对于路遥来说,不仅是一个不断丰富自己小说创作知识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激发自己思想的过程。这些努力虽然没有立竿见影,但却对路遥的小说创作有很大帮助。

路遥在闭门学习、深入生活的同时,有意识地“悬置”了对文坛的关注。他不仅“不闻窗外有声,只读圣贤之书”,还脚踏大地,触摸泥土,吸收丰富的创作营养。 。

在此期间,他还礼貌地谢绝了全国各地文学杂志的笔会会议和其他社交活动。

1984年12月28日,中国作协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路遥当选为陕西省代表。如此大规模的全国作家大会,是很多作家一生梦想的政治荣誉,也是作家亮相的良好平台。

然而,路遥因为忙着准备写小说,毅然决定放弃这个重要的机会。这在很多作家看来是不可思议的。

灵感来得突然

文学创作不是简单地读一本书,深入生活,产生文学思想的泉水和精彩的文笔。作家心中的酝酿过程是复杂的。路遥的小说暂定名为《走向大世界》,自然也不例外。

文学创作的过程就像生命的诞生过程。在构思过程中,路遥的小说思想不断碰撞、结合。最后,在受孕和怀孕的过程中,小说故事的框架开始逐渐清晰。

作品的起源是陕北高原上一座名叫双水村的小别墅。

作品特写是双水村的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孙少安扎根土壤,靠勤劳的双手改变命运;孙少平想要“出走”,雄心勃勃地离开家乡,融入城市,实现人生价值。

作品的愿景是通过一位名叫田福军的政府官员的生活轨迹来观察中国社会的变迁。人与人、家庭与家庭、群体与群体纵横交错,形成一张庞大的人物网络。

一百多个角色将在近景和远景镜头中串联起来。而这一百多个即将登场的人物,都在急切地等待着安排演出上台表演……路遥就像一位运筹帷幄的将军。他正在精心布置兵力,设计各种最优方案。

1984年冬天,路遥小说的总体框架构思出来后,从哪里开始、从哪里开始的问题困扰了路遥整整一个冬天。

“穿上铁鞋也不费劲就能找到地方。”半夜,路遥脑海中突然浮现了“老鼠药”两个字。他激动得浑身发抖。他知道这就是小说开头的灵感。知道了!

他想利用小说主人公孙少安和孙少平的妹夫王满银卖老鼠药,被公社批评为“机会主义者”来展开剧情。动作中,小说的全部主要人物以及全书近100个人物中的70多个人物都立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路遥越想越兴奋。他打开灯,郑重地在纸上写下了“老鼠药”四个字。在以后的创作过程中,路遥将《王满阴老鼠毒事件》进一步向前向后延伸了一点,总共用了七万字​​的长度。

在动静中,书中数十个人物合理出现,并初步将人物之间的矛盾关系交叉起来,使小说流畅自如地交织着矛盾,进入表达阶段。

走进大山去创作

1985年的金秋,路遥带着两大箱资料和书籍,还有十几条香烟和两罐咖啡,前往铜川矿务局下辖的陈家山煤矿医院,正式去医院就诊。开始创作一部花了三年时间的小说。 《走向大世界》第一部的创作阶段。

到了陈家山煤矿,简单熟悉了一下环境后,路遥靠在办公桌上,开始走上拳击场与自己对战。他万万没想到,小说的开头竟然花了三天时间。

有文学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一部作品的第一句话就是整部作品的基调。曲调抬高了,就唱不好;调高了,就唱不好。曲调低了,就唱不好。

路遥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了给全书定下合适的叙事基调,路遥可谓煞费苦心、绞尽脑汁。

路遥小说的开头虽然艰难,但他终于找到了小说开头的感觉。他的思维突然被激活,他的创作列车终于启动了,开始有节奏地前进。

创意生活是艰难的。矿医院职工食堂的食物单调,缺乏营养。只要能充饥就够了。

路遥对日常任务设定了限制。如果他不能完成任务,他就不会去睡觉休息。车间实际上成了牢房,制定了严格的“牢规”,除非有特殊情况,任何人都不得违反规定。

创作期间,当地经常下雨,路遥最喜欢在这样的日子里创作。因为心情特别好,路遥的创作逐渐有了起色,工作进展顺利。路遥的笔下,清晰地展现出一个生机勃勃的文学世界……

在路遥的努力下,小说定稿了,但是路遥对小说的标题却不是很满意。他在最初起草小说时,就计划以“走向大世界”为题创作《黄土》、《黑金》、《大城市》三部曲。

第一部定稿后,他将标题调整为《平凡人之路》。他甚至为这部小说想出了几十个备选标题,总觉得每一个都缺了点什么。为此,他很苦恼。

他给西安文联《长安》文学月刊主编、诗人子野打电话商量。看了几十个名字,子夜根据路遥的创作特点,脱口说出了诗人的直觉:“不如叫它《平凡的世界》吧?”

路遥看着子页面,眼睛一亮,脱口而出:“好!”周围的朋友也说,这个名字既简单又大气,很符合路遥小说的特点。

就这样,路遥的小说有了自己的名字——《平凡的世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