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人生如寄微信名背后的故事与哲学思考

发布时间:2024-12-13 13:03:27

自从我用了“人生如寄”这个微信名字,时不时就会有朋友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名字呢?或者问:你信佛吗?有人会直接说太悲伤了。

“命如赠”之名,源于多年前读曹丕写的《山在行》时,其中有两句话:“命如赠,何必忧虑”。我对历史知之甚少。虽然我不喜欢曹丕本人,但我立刻就喜欢上了这两句诗。它们非常适合我的心情。注册了微信之后,我就开始使用它。

我总是淡然地喜欢人和事。我不想计较太多,也懒得去争辩。我不喜欢被日常琐事打扰。总觉得一切都只是过眼云烟,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不值得!正如这两首诗所言:“人生苦短,就如暂居人间,不必有那么多无谓的忧虑。”

既然朋友问得很多,我自然也开始关注。查史料发现,最早出自《古诗十九首》中的《驾东门》。全文如下:

开车至东门,远眺郭碑墓。

白杨飘飘,松柏间路宽。

下面有死人,黄昏将很长。

沉睡黄泉之下,万年不息。

阴阳浩瀚,人生如朝露。

人生就像突然送走,人生没有坚固的石头。

恩赐万岁,圣人不能救之。

拿它求仙,往往是药引起的。

不如喝好酒,顺服。

生活就像突然发一条信息,但生活并不坚实。”生活就像住在酒店的客人。他连夜匆匆走出酒店,再也没有回来。人的生命并不像金石那样坚固,经不起许多绊脚石。

岁岁更替,千百年来,周而复始;即使是圣贤也无法超越,也无法长生不老。

仙人虽长生不死,但凡是服药成仙的众生,往往因为追求长生不老而很快死去。统一六国、才华横溢的秦始皇不正是如此吗?还有“醒握天下之权,醉倒佳人膝”的汉武帝。为了求得长生不老,他也服用了很多丹药,但还是活不过七十多岁。

据《旧唐书》记载,唐朝英国统治者太宗也因服用古代印度炼金术士的灵丹妙药而猝死。还有勤俭节约的雍正皇帝。公元1735年,58岁的雍正在圆明园突然病逝。确切的死因无人知晓,野史中也有不同说法。

两百多年后,紫禁城珍藏的皇家档案被公诸于世。专家在圆明园发现了大量雍正炼丹的细节。人们开始相信雍正很可能是死于丹药中毒。他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因丹药中毒而死的人。皇帝服下丹药后就去世了。

皇帝如此,富贵求仙的也有很多,但结果如何呢?现在回想起来,有多少人已经开悟了呢?有多少人成仙了?能找到的骨头很少。

谈起“如疾”,就涉及到“求仙”,越走越远。话虽如此,“求仙者”们也想摆脱“入极”旅行者的身份,成为永恒的统治者,但又不想求之不得,早早下地狱。

如果你不想相信道的法则,那么强行的结果就会很糟糕。该来的时候就来,该走的时候就走。如果你不被欲望牵着走,你就会更有主动性,更能适应形势!

人的生命只有一百年。与自然界相比,一切赖以生存的事物都只是过客,如一粒尘埃。它的生命短暂而微不足道。没有什么是永恒的,也没有什么可以永远存在。

也许你会说,空气、河流、大地、山峦都是永恒的。事实上,在我们吸气和呼气之间,空气经历了生与死;当河流冲入大海时,它已经完成了一段旅程,它的体内还有另一段旅程。流过的不再是原来的水;大地、山川、河流每时每刻都在移动、消耗,但我们却无法感知。当我们看到他们的改变时,他们就已经改变了。如此短暂而匆忙的时间,怎能让忧郁始终萦绕在我的心头?

圣贤如此,万物亦如此。我们的“生命作为礼物”有什么可悲的?生命就像一份礼物,何必担心呢?我现在并不幸福,岁月流逝。如果能够做到“今世安定,岁月安宁”,那就是最高境界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