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回忆1960年呼冯小学入学经历:从旧神庙到庄稼地的教育变迁

发布时间:2024-12-13 16:03:12

1960年春,我八岁,入学,成为虎峰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从此,我历史性地开始了人生漫长的求学之路。

虎峰小学位于虎峰村东北角。它是由一座古庙改建而成。学校占地约三亩,有四、五间教室,五、六间教师宿舍(办公室)。活动场地很小,一到四年级四个班的学生有四位老师。学校离我家一公里。 20世纪80年代初,虎峰小学被拆除,迁至虎峰村西北角。原校址现为农田。

我们一年级的老师是冯玉梅老师,她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冯老师年轻、善良、知性。我记得入学后第一堂语文课的内容:春天来了,花儿盛开,鸟儿叽叽喳喳。我妈妈送我去学校。文字由汉字和拼音字母组成。文字插图是艳丽宜人的桃花盛开,凌空凌空。众多翱翔的小燕子,图文并茂,温馨生动,再加上冯老师温馨甜蜜的朗读,立刻引起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也让我从小就爱上了语文课。

虽然我家离学校较远,每天都要爬很长的陡坡去上学,但无论刮风下雨,我的几个同学却从不迟到,还因此被老师批评了。 。

当时,主要学习的科目是语文和数学。学校的活动场地很小,也没有体育器材。学生们的课外活动有滚铁环、踢毽子、投皮球、跳绳等,这些器材都是学生们自带的。我记得刘百仁、张定邦、刘印秀、王传志老师都是语文或数学老师。学校里没有体育、音乐或美术老师。我记得四年的学习里,我从来没有上过音乐课,也没有上过美术课。童年教育的缺失需要一生的时间来弥补。成年后,我的小学校友没有一个从事体育、音乐或艺术专业。爱唱秦腔的也有少数,但也只是当地自娱自乐班的水平。

当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政治都是为了填饱肚子。父母的生活艰辛可想而知。记得有一次,爸爸在学校饿了的时候,从铁路街给我带来了一个馒头,让我吃。第二节课下课后,我发现书包里的包子不见了,于是我问同桌女同学:你吃了我的包子吗?同桌说:是啊,我太饿了,一会儿还给你。没想到一周后,同桌竟然给我带来了一个白面粉和苜蓿菜的馒头。几十年过去了,每次想起这件事,都觉得很好笑。那时我们没有课后作业,不像现在的孩子作业负担那么重,晚上十点前几乎睡不着觉。尽管当时我们常常很饿,但放学的路上我们的朋友们仍然要摔跤、奔跑、玩耍。破王村的王亚亚、王早起、王江平、王穗战等同学都是我们的玩伴。现在有些学生已经去世了,但我仍然时常想起他们。我时常感慨:童年没有痛苦,只有成长和快乐。进入成年后,想法多了,奢望多了,痛苦也多了。

1965年初,我进入河六小学五年级。河流小学位于油章村东侧,距我家五六里路。河流小学比虎峰小学大。它有一个较大的操场,中间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跳远的沙坑。操场东侧有一个土台,供校长演讲和学生表演。平台两侧各有两朵绒花。树。我记得学校大约有20名老师和400到500名学生。学生们来自河流公社所辖的各个自然村,也有一些来自临潼县所辖的学生。公社干部子女是我们同学中的“高干子女”。河柳小学有一名体育和音乐老师。体育老师是破王村的王家华老师。王老师教我们学生练习,跳远,跳高,篮球等运动。据说,王老师是一名体育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我们都很喜欢第一次上体育课。刘克敏是一名音乐老师。他不仅擅长唱歌,还擅长演奏管风琴、笛子、板胡、二胡。刘老师多才多艺,还擅长篮球和乒乓球。刘老师教我们歌曲《学习》《雷锋是好榜样》《北京金山上》《王二小放牛》《毛主席到我们农场来》等歌曲。刘老师教歌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韩守正、刘志家、冯子才、岳伟华等都是我们的老师。他们敬业、忠于职业道德,是他人的榜样。他们在煤油灯下认真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不像现在有些小学老师把学生的作业推给学生家长检查监督,作业完成后请学生班长签字。骆驼,它的行为令人心疼。

时光荏苒,半个世纪过去了,我的小学老师大多都犯了错误,我也进入了老人的行列,但小学时学习、生活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应几位同学和朋友的邀请,廖廖草写了这篇短文,怀念我的家乡,怀念我的小学老师和同学,怀念我的小学生活。

作者简介:刘震,虎峰沟人,大学学历,热爱书法。

【图片来自网络】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