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一个月里我遇到了很多好书。这份好书清单中的书籍与我们之前列出的清单相同,而且无一例外呈现相同的主题。上一期书单的主题是“常识”和“女性力量”,本期的主题是“人”。
看人,就要看到每一个具体、生动的人。
您将阅读米兰·昆德拉、鲁迅等您熟悉的、在文学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作家的传记,了解他们和他们生活的时代;你将读到我们脚下大地的诚实。记载,如梁鸿的第三本书《梁庄十年》和《澳门通史》中有关于澳门城的记载;还有呈现更个人视角的《权力之眼:福柯的对话》和挪威作家克瑙斯加德的《我的奋斗5:雨将落》……
正是这些人,无论是在历史上,在现在,在中国,还是在太平洋彼岸,让我们感知到个人经历给世界带来的无限能量,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
本期好书榜单中,一定有一本好书等着你。
《我的奋斗5:雨会下》
【挪威】卡尔·奥韦·克瑙斯加德着,李树波译
乌托邦 |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1月
“我的奋斗”对于读者来说是一个不友好的名字。希特勒的同名书让《我的奋斗》这四个字变得阴暗而暧昧。
但如果因为它的书名而错过这本书,那就太遗憾了。
作者卡尔·奥韦·诺斯加德是一位出生于1968年的挪威作家。对于中国读者来说,他可能比较陌生,但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欧洲文学奖项。
《我的奋斗》是他的自传体作品。真诚地写下四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记忆可能不准确;另一方面,记忆也可能不准确。另一方面,真诚地、有吸引力地写下回忆并不容易。
真诚的回忆总是容易让人感动。如果不小心,回忆很容易变成轶事,但克瑙斯加德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将平凡的生活细节写成极其动人的描述。或许只有他才能写出这样一句话:
“这座城市有它自己的重力,在鹅卵石、沥青、砖砌的庭院和小屋中,在窗户和灯光中,在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中,在街道聚集的面孔和身体中,在这一切的面前,大海群山亮了起来。它几乎轻如无物,只是一个供人们休息的背景板。”
如果您正在寻找一本可以“陪伴”您的书,也许克瑙斯加德的自传正是您所需要的。
《无法面对生活:鲁迅传》
王晓明 编剧
生活·阅读·新知 三联书店,2021年1月
1993年,王晓明出版了第一部简体中文版《无法面对生活:鲁迅传》。随后,这本书成为无数中国学生的必读之作。他将鲁迅定义为“现代中国最痛苦的灵魂”,引起了一代代学生的深刻共鸣。
鲁迅生前多次说过,他不想让年轻人继续认为他是对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期待着自己的话语能够“速朽”。
王晓明在第一版序言中表示,鲁迅的愿望将会实现,他将与后人长期产生共鸣。如今修订版已经出版,王晓明再次确信自己说的是对的:从十五、十六岁读《阿Q正传》到现在,他一直在读鲁迅。 50年。从青年、中年到老年,他读鲁迅的感受和心境都发生了变化。 “这不仅显示了世界事务对人们的巨大影响,也显示了鲁迅的丰富性和深度。即使是同一个读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也能从他那里得到新的启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仍然需要读鲁迅的原因。
《美国生活中的反智主义》
[美国]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 ( ) 着,何伯超译
译林出版社,2021年1月
理查德·霍夫施塔特是美国二十世纪中叶最重要的知识分子。与其说他是一位历史学家,不如说他是一位“美国精神”的肖像画家。
霍夫施塔特在本书的序言中引用了爱默生的话:
“我们需要坦白地说出真相。我们美国人是出了名的肤浅。一个伟大的人民,一个伟大的国家,从来不会傲慢或可笑,而是会认识到生活的恐怖,并有勇气面对它。”
如果你把霍夫施塔特的书解读为简单地批评美国,那就是对他的书和他本人的巨大误解。他写这本书的目的与其说是批评,不如说是展示他所认同的美国精神。
本书从20世纪50年代麦卡锡时代对知识分子的污名化入手,分析反智主义为何在美国如此盛行。美国福音派精神对现代性的抵抗、民主政治造成的“君子衰落”、商业社会所鼓励的务实精神以及教育制度的失败,共同造就了美国的反智主义。
如果单纯从经济、文化的某一方面来批判反智主义,只会使知识分子和职业官僚远离群众,引起更多的抵制。
霍夫施塔特表示,这种预测自由文化崩溃或高雅文化消失的教条和悲观言论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但也许最不恰当的就是自怜和绝望。
尽管反智传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危机和不安,但“我们必须活着相信情况不会是这样”。
《法国大革命前夕的图书世界》
[美] 罗伯特·达恩顿 ( ) 撰,高毅/高宇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
罗伯特·达恩顿一直专注于书籍史的研究。他的出发点是图书传播的路线体系,即“路线图”:作者创作,出版商承担出版,印刷商完成印刷,发行商和运输商负责发行。 、书店或者小零售商都有卖,而读者就是上述环节的终端。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1778年,主人公是瑞士纳沙泰尔出版社的书商让-弗朗索瓦·法瓦热(Jean- )。当时有一句谚语:“一个城市里,有99个极其富有的烧烤厨师和1个挨饿的书商”。勤奋的书商法瓦尔格,来到法国北部的山区,走过村镇,除了推销我们的书外,我们还进行业务考察:当地哪些书商值得信赖,他们的信誉和还款能力如何等等。
在书中,我们跟随法瓦尔热的脚步,了解书籍如何冲破藩篱到达读者身边,完成法国大革命前夕“外省”人民的思想启蒙和解放。
《切尔诺贝利的午夜》
[英文] 亚当·希金波坦 (Adam ) 撰写,鲁伊 (Ruy) 翻译
一页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0年3月
关于切尔诺贝利的书籍、纪录片、电影和电视剧有很多,那么这部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SA阿列克谢维奇的《切尔诺贝利祈祷》和《切尔诺贝利挽歌》以口述历史的形式记录了上世纪最可怕的悲剧之一。沙希利·普洛基教授的《切尔诺贝利》用缜密的调查研究来分析这场悲剧发生的原因。 《切尔诺贝利午夜》这本书从记者的角度详细再现了从切尔诺贝利建立到悲剧发生的事件。
英国人亚当·希金博瑟姆是《连线》和《纽约客》的首席编剧。他的媒体写作训练使这本书具有很强的可读性。作者知道哪些事件重要,哪些风景重要,哪些人物不可忽视。
与阿列克谢维奇和普洛基的作品不同,《切尔诺贝利午夜》的主角是切尔诺贝利这座城市。
本书是一本教科书式的“非小说”作品。作者从城市的建设开始,然后加上它的骨肉——切尔诺贝利人民。在口述历史和历史研究之间,如果你对苏联政治和切尔诺贝利事故感兴趣,希金波坦姆的《切尔诺贝利午夜》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梁庄十年》
梁红 撰稿
乌托邦 |上海三联书店,2021年1月
这是梁鸿写的第三本有关梁庄的书。梁鸿在后记中说道:
从最初的‘看山是山’,看到梁庄、五奶奶和无数亲人,到‘看山不是山’,每一件事、每一个人都被赋予了无数的镜像。回到了一种‘看山就是山’的状态。”
在《离开梁庄》和《中国在梁庄》中,我们看到了梁鸿作为记录者的野心。她收集了这个北方小村庄的细节,成为当代中国的注脚。
在这本新书《梁庄十年》中,梁鸿的视角发生了一些变化,或者说梁庄发生了一些变化。梁庄的女性和新一代是本书的主角。通过一个村庄妇女的处境,我们可以看到这几十年来妇女生活状况的变化和变化。
与前两本书不同的是,在这部新作中,梁鸿对梁庄的认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本书从父辈开始,到年轻一代结束。无论是父辈还是青年一代,在梁鸿的笔下都充满了活力。
梁宏以“我会继续前进”结束了这次关于梁庄的记录。或许,前进的不仅仅是梁鸿笔下的人,还有梁庄,还有我们脚下的土地。
“回到罗马,做主”
【古罗马】 着,高锐子译
巴斯•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21年1月
如何重现古罗马生活?
有些作者从时间线出发——比如牛津大学古代史博士菲利普·马蒂扎克( )的《古罗马24小时历史场景》,描述了罗马城在一天中的每个小时所发生的事情以及带你穿越古罗马一日游(是的,就像电视剧《24小时》和马伯庸的《长安十二时辰》一样)。
有些作者从人物线条入手——例如,剑桥大学古罗马历史专家杰里·特纳虚构了马库斯·西多尼乌斯·法克斯这个人物,希望读者取代这位古罗马贵族和地方官。奴隶主的角色参与虚拟表演。
两种写作方法都是基于对史料、文献的梳理和整理。换句话说,书中的人物和背景可能是虚构的,但书中所写的古罗马人的日常生活却是有据可查的。将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通俗易懂、深受大众喜爱的故事,这不是很有趣吗?
《澳门通史:从古代到2019》
黄其臣 撰稿
广东教育出版社,2020年11月
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澳门?
香港、澳门因其交通极为便利,成为最早被外国人用作口岸的地区。两地的历史与中国近代史密不可分。与香港相比,澳门是一个更加低调的存在。人们知道它,但他们对它的了解并不像对香港那样全面。
这本《澳门通史》是一部澳门的百科全书。从地理环境,到澳门的历史,再到澳门的政治、经济,本书都详细记载。
从明朝至今,澳门从一个不起眼的小港口转变为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西班牙、荷兰、英国对澳门的争夺十分激烈。澳门也在中西方的竞争中形成了独特的性格。
澳门或许不如香港那么耀眼,但其重要性并没有减弱——本书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澳门如何建立了完整的城市治理体系。这种城市文化和城市治理值得很多城市学习。
《权力之眼:福柯访谈录》(修订译本)
【法文】米歇尔·福柯,严峰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年1月
福柯的《规训与惩罚》、《疯狂与文明》、《知识考古学》、《性史》等都是社会学、哲学研究者无法回避的著作。
严格来说,这部《福柯访谈录》并不是一部严谨的学术著作,也正是因为如此,福柯的个人魅力在谈话中被放大。
你会看到福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诠释“沉默”的含义,你也会看到他如何说他在医院心理科的实习经历改变了他,以及他对改革、权力、性、惩罚、等等对主题的看法。在这本问答书中,他学术著作中晦涩难懂的思想变得越来越清晰。
这本书的书名是《权力之眼》,是对福柯观点的精彩总结。福柯一直在思考权力与人的关系。他对现代社会权力对人的压制和疏远持警惕态度。他对边缘群体的同理心和对社会变革的精确感知,使他的研究在今天仍然非常重要。
《米兰·昆德拉:作家的一生》
[法文]Jean- ,刘云红/徐军译
亚中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1月
米兰·昆德拉在中国的受欢迎可能得益于他高超的概括能力和他贡献的经典作品,例如《生活在别处》和《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年轻人被诗意的书名吸引后,打开书本,进入他的文字世界。
但我们真的了解米兰·昆德拉吗?
在《米兰·昆德拉:一个作家的一生》这本书中,法国记者让-多米尼克·布里埃以昆德拉为考察对象,用昆德拉的人生经历、言语和教诲对昆德拉的一生进行了还原。
昆德拉活跃的时代,正是世界发生剧变的时代。奥匈帝国的解体、布拉格政变……回过头来看,这些剧变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可能显得微不足道,但米兰·昆德拉却有着敏锐的嗅觉,他表达了一定的感受。文献和记录中的时代。抵抗。
如果你想了解昆德拉,你就应该了解他为什么是一个反现代的现代人。米兰·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
“今天,现代性已经与大众媒体的巨大活力融为一体。现代性意味着要疯狂地努力跟上潮流。墨守成规就是比最墨守成规的人更墨守成规。现代性戴着媚俗的帽子。 ”
昆德拉的文本如果脱离他的成长经历和个人经历就会变得单薄无力。布里埃的传记将让我们读到隐藏在文字背后的真实的昆德拉。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