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投身文化传承:从中国考古大会到北京房山的考古调查

发布时间:2024-12-26 15:03:15

上完一天的专业课,回到宿舍,开“中国考古大会”,感受一下第二天的项目答辩;

去食堂的路上,我回忆了课堂上老师弹奏的《国家宝藏》,围绕文物寻找设计的创意;

在舞台中央闭上眼睛,感受《航拍中国·北京》中古都的瑰丽魅力,将浓郁的北京文化融入到你的表演中……

这些“宝藏大学生”的经历显得有些特别。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和专业知识,积极参与文化传承和保护,参与北京市2024年“北京色彩行动·青春绽放”行动计划。

他们又遇到了哪些奇妙的经历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村里的老太太教我如何寻找文物

北京房山是周口店遗址所在地,也是举世瞩目的北京猿人头骨出土地。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考古专业研究生二年级学生李静的考古调查就是在这里进行的。

项目组学生记录钻探土壤样本

李静已经研究考古学好几年了。印象最深的是她第一天参加周口店工地的勘察工作。

就在周口店遗址对面的平台上。小团队一致认为,背山、面水、朝阳的自然优势,给了古人在这里栖息的充分理由。李静捡到的第一个文物标本是一件棕色陶片,比她的拇指稍宽,但表面印着的绳索图案格外引人注目。再加上她摸在手里时粗糙的感觉,她坚信这东西一定很老了。

李靖收藏的绳纹陶片

“那里有东西!继续找!”第一件陶器带来的惊喜让团队花费了最热的时间不断调查,却发现甚少。 “后来,经过勘探询问,我们得知该高原是由废弃工厂改建的农田,发现陶器标本的黄土是从别处取来的,具体位置不详。”

失望是有的,但有时失望也是一位好老师——李静明白,考古工作是惊喜与失望的混合体。这次旅行并非没有成果。就连住在附近村庄的一位老奶奶也来学习如何鉴定文物标本。她说:“我已经学会了,如果还有什么发现,我会向村委会汇报!”

李静仔细清理地层剖面

哪怕是不起眼的碎陶片、坑坑洼洼的石头,也可能成为中华文明绵绵不绝的密码。李静说,当她抬头看到龙骨山周口店遗址的那一刻,她仿佛看到了时光穿梭,意识到考古就是鉴古知未来。作为新一代考古学子,她正追随前人的脚步,在中华大地上洒下青春的汗水。

没有人告诉我我必须支付学费。

近年来,博物馆逐渐成为文化旅游的热门场所。精美有趣的文物及周边文创也很受欢迎。人们不禁好奇,这些“富有想象力”的文化创作是由哪个“能人”开发出来的。的?

北京印艺学院铜坐龙文创团队将榫卯结构运用到了铜坐龙益智玩具中。

北京印艺大学设计艺术学院研究生一年级的郑明辉就是其中的“能人”之一。出于兴趣,她加入了北京印艺学院青铜坐龙文创团队,围绕首都博物馆收藏、北京金钟都遗址出土的晋代青铜坐龙进行文创设计与开发。做有实用价值、美观、有趣、好用的文化创作一直是团队追求的目标。

文创铜坐龙保留了文物原有的特色

明信片、冰箱贴都是“常规操作”。北京印艺学院铜座龙文创组在文创铜龙上利用榫卯结构取得突破,分别研制出三片、六片、三十一片铜坐龙。由文化元素组成的青铜坐龙被组装成潮流玩具和亲子教育产品。每个积木的接缝处,都有关于历史文化的“知识点”:建都870年、游牧的金人、幽州、冀城……博物馆里庄严的巨龙就这样“飞入了天地”。寻常百姓家”,“讲述”它所经历的历史。

郑明辉专心绘制青铜坐龙表情包

这些玩具取得了巨大成功,但仍然需要购买才能了解这些文物。如何才能让它更便宜、更容易传播?该团队想出了另一种几乎每个人都使用的产品——表情符号。

开发过程并不一帆风顺。郑明慧已经数不清自己设计了多少计划。 “既要生动活泼,又要保留文物特色,还要给人保存、转发的冲动……”这种既必要又必要的“一键三通”,给了队员们一种头痛。设置表情包的动作是一个很大的困难。是坐着还是站着?爪子悬垂还是抬起?最终,郑明慧和小伙伴们“上阵”,化身为龙、真人,每个表情包的动作都在阵阵笑声中敲定。

文创团队探讨青铜坐龙设计形象

用自己的双手让历史栩栩如生是什么感觉?郑明辉知道,这样的经历很爽!

进入大学后我就沉迷于戏剧

沿着北京的中轴线过来感受一下整个城市的广场布局,然后去钟鼓楼和前门打卡,这是很多游客都会选择的方式。现在,游客们沉浸在北京中轴线文化中的新选择——走进剧院,观看由北京舞蹈学院创作并上演的舞剧《烈日》。

在一场名为《太阳高照》——百年沧桑凝聚的精神力量的思想政治大课上,总导演帅晓军讲述了它的创作故事。

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一年级学生张志远在这部舞剧的创作和表演中开始了他精彩的大学生活。他不仅在剧中不同时期扮演多个角色,还参与了舞剧的二次创作,为观众呈现了北京正阳门百年来的巨变。

北京舞蹈学院原创舞剧《烈日》剧照

作为一个从未经历过任何舞台经历的“少年”,张志远用自己的角色诠释着时代的变迁,同时也经历着自己的蜕变。 “我必须适应从学生到舞者身份的转变。我必须时刻注意服装和道具等细节。我还必须补充对北京胡同文化的了解。我还研究了北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舞蹈,以便在舞台上表演时可以观看。这不像是一个读书人在跳秧歌。”

张志远(右)与青年舞团老师彭一博(左)排练舞剧《高耸正阳》

5月中旬,当本轮演出结束时,张志远和他身边的每一位学生都泪流满面。 “能够以舞剧这样的特殊形式讲述中国故事,真是太有意义了,令人难忘!”未来,张志远可能会走上讲台,把这段经历分享给更多的同学,让他们知道,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做出贡献。

文物镌刻着文化的深刻记忆,蕴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是国家的“金名片”。文物承载着灿烂的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它们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保护文物、传承文明”。

这听起来很伟大,但也可以很简单。

或许你可以选择一档优质的文化节目,仔细阅读日积月累的历史,寻找穿越时空的文明印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