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括:
教科书不应该只是陈词滥调或僵化的死知识,而应该处于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教材不是主要用于记忆,而应该用于反思、提问、探索。其观点和结论应该是比较成熟和开放的。
不久前,儿童文学从儿童文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流派。如果说“儿童文学”一词的普遍化被视为彻底分化的标志,那么也不过是二十、三十年前的事了。幼儿文学作为师范院校的独立学科,其历史较晚。学前教育专业和中文系长期以来一直开设“儿童文学”,而不是“幼儿文学”。随着儿童文学创作意识的提高、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和细化,以及幼儿教育界对早期阅读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开设幼儿文学专业课程逐渐成为趋势。的师范学院。近年来,儿童文学教材逐渐丰富,但总体而言,自身特色并不突出。写作风格、内容、理论框架与普通儿童文学教科书没有太大区别。最近,我读了方卫平教授主编的《儿童文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眼睛一亮。
本书运用“文学”和“教育”的双重视角,全面论述儿童文学的发生、概念、特征、性质、文化语境、主要风格、教育功能、实施方法、阅读指导和教学研究。开阔的视野和独特的见解。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应用的系统布局,以及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前沿性,让这本“儿科”教材展现出非凡的“大度”。
儿童文学的价值标准
作为一个生物和文化意义上的群体,幼儿并不简单地遵循所谓的“线性发展”的普遍规律。与年龄较大的“孩子”相比,幼儿不仅仅在数量上“更幼稚”。文学自然不只是比儿童文学“简单”的幼稚文学。本书从人类学的角度肯定了幼儿的思维特征和文化价值,并从艺术史的角度证明了儿童文学与早期艺术一样,并非纯粹出于审美动机,而是承担着知识性、娱乐性、教育性的作用。超越文学水平。 、游戏等多维功能。儿童文学是以文学文本为核心,强调认知、节奏、游戏的综合艺术流派。因此,“一般文学的审美标准远远覆盖不了儿童文学的价值评估”。这种洞察是基于对儿童文学的“幼儿性”和“文学性”的深刻理解。
对儿童文学审美特征的深刻理解还体现在文学风格的选择和解读上。本书并没有对所有儿童文学体裁一概而论,而是选取儿童文学中最具代表性的儿歌、儿童童话、绘本作为重点,将儿童诗歌、儿童生活故事、儿童戏剧等作为“ “其他体裁”合并为一章,在解释概念、历史、针对上述流派的类型和艺术特点,我们借鉴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如童话的“现代形式”、戏剧表演中与儿童互动的艺术、画面中图文的时间化等。空间化、图文互动关系、图画叙事艺术等,这些文学体裁并不是童年文学和少年文学的主要体裁,但却是最适合幼儿审美需要的文学体裁。
儿童文学的文化基础
理解儿童文学的审美特征离不开对童年文化的思考,而后者则以童年概念为核心。本书专门设章从童年、社会文化、全球化的角度深入探讨儿童文学的文化建构,对本质主义和建构主义采取辩证而审慎的态度。此外,还从童年视角、童年赋权和人文精神三个方面探讨当代儿童文学的文化精神。这些内容借鉴了国际上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融入了评论者的理性判断。童年文化对儿童文学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甚至是根本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说儿童文学本身就是童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也可以体现我们对童年的理解及其价值追求。 。正是因为有了如此深刻的童年理论话语,幼儿文学研究的金字塔才能筑得又高又坚固。
当代语境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或许更直接的是,本书从当代家庭结构的变化、新媒体的出现、文化产业的兴起等几个角度,探讨了这些新形势下儿童文学的接受与发展,勾勒出儿童文学的当代图景。儿童文学。新的语境或许会对儿童文学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具有更强大的促进作用。利弊都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和安排两者的关系。
“生活方式”原则
孩子一般不具备独立阅读课文的能力,需要成人的阅读陪伴和指导,比如幼儿园的师生阅读、家庭的亲子阅读等。成人也需要为他们提供阅读渠道和资源。营造适宜的阅读环境。这些都是幼儿文学中的实际问题。儿童文学阅读被赋予了太多的功利性,甚至被等同于识字。无论是幼儿园的文学活动,还是家庭的讲故事,儿童文学都不同程度地被工具化,产生了很多负面影响。 。松井直曾在文章中问道,你知道孩子从什么时候开始讨厌读书吗?事情是从老师和妈妈成为“题王”开始的。如果一个故事不提出一些问题,不让孩子们记住一些事情,不得出结论,那么这个故事似乎是徒劳的。听故事成了强加给孩子的外在“学习任务”,孩子自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这不仅违背了幼儿文学的审美本质,也背离了幼儿教育的基本原则。幼儿教育应与儿童的生活相统一,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其教育目标、内容、途径、方法、评价都应生活化。
本书秉承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坚信儿童文学的阅读和教学活动是“儿童自然、自由的生命发展和成长过程”。儿童文学的阅读本身就是“儿童生活的特殊内容”,是“儿童生活的特殊内容”。 “特殊的儿童生活方式”与儿童的生活紧密结合。以日常生活为原则,讲解如何开展儿童文学的幼儿园教学、亲子教育和社区教育,并提供具体的教学设计案例、实施步骤和方法建议,使抽象概念引导的儿童文学活动变得非常有意义。 。可操作性强。
同时,还专门设有儿童文学教学研究章节,结合实际案例介绍儿童文学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从而实现教学与科研的良好互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儿童文学阅读和教育教学活动。
除了上述几大方面的成就外,书中还常常蕴含着因篇幅所限难以详细描述的微妙见解,比如对儿童文学中“双重读者”和“游戏精神”的解读。值得一提的是,每章之后的“探究与实践”题的设计也颇有创新,淡化了之前的机械记忆要求,突出了实践性、研究性的学习任务。 “阅读导航”推荐了与本章相关的最具代表性的经典著作,是深入研究的优秀阅读材料,展现了儿童文学研究所能达到的深度和高度。
本书既尊重该领域学术研究的共识,保证基础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又积极吸收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甚至提出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童话的本质、儿童童话的艺术特殊性、儿童生活故事与儿童小说的区别等,这是一种新的教材编写方式。教科书不应该只是陈词滥调或僵化的死知识,而应该处于该领域研究的前沿。教材不只是或主要用于背诵,而应该用于反思、提问、探索。其观点和结论应该是相对成熟和开放的,而不是一劳永逸的。学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接受,而应该与教材进行对话。好的教材可以引导这样的对话深入。有了这样的“总精神”,儿童文学的主体才有活力。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