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2023年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创建启动:提升为老服务能力,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

发布时间:2025-01-05 11:03:04

提供多种养老服务(健康聚焦)

图①:江西省赣州经济开发区黄金岭街道杨梅村建设老年友好社区,提升老年服务能力。图为村里老人参加免费健康检查。人民视觉 朱海鹏 摄

图②:浙江省湖州市龙泉街道推进老年友好社区建设,对社区软硬件进行改造升级。图为该街道白玉滩社区“银龄互助志愿者团”成员。他们前来为老人提供生活护理服务。新华社记者 徐宇 摄

今年2月,国家卫健委、国家老龄办印发《关于启动2023年国家示范老年友好社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明确今年将创建1000个国家示范老年友好社区。去年,国家卫健委、国家老龄办联合命名999个社区为2022年全国示范老年友好社区。这些社区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明显改善,老年服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老年人在社区生活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十四五”期间,全国将建设5000个示范老年友好社区,到2035年,实现全国城乡老年友好社区全覆盖。

各地建设的全国示范老年友好社区运行情况如何?老年人在社区的生活怎么样?记者进行了采访。

卫生服务有保障

提升社区网格化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让老年人就近享受及时的健康服务

“头晕、手脚麻木,有时还意识不清。” 65岁的村民李凡在女儿的搀扶下,摇摇晃晃地走进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花港镇大黄村卫生室,接受村医刘秀波的治疗。

“初步诊断是间歇性脑梗塞。”简单检查后,刘秀波对李凡说道:“这只是初步诊断,具体诊断只能根据CT结果才能确诊,这样我会立即安排你转诊。”说完,刘秀波立即发出了转介。

女儿带着李凡来到花港镇中心卫生院,很快就办好了住院手续。 “还好村卫生室能快速转诊,不然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李凡说道。

便捷、优质的卫生服务是大荒村入选2022年安徽省42个国家示范老年友好社区之一的重要原因。村卫生室除了日常诊疗外,还提供上门服务为腿脚不便的居民提供服务。

一早,刘秀波就来到村民陈阿姨家检查。陈阿姨72岁了。她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间歇性精神障碍,外出不方便。测量完血压、血糖、血氧后,刘秀波询问了陈阿姨近期的身体和精神状况。 “陈阿姨,各项指标都还好,不过降压药还是要按时吃,另外,精神类药物也不要乱停……”刘秀波嘱咐道。

目前,大荒村有老人600余人,其中残疾人30余人。 “对于这些老人,我们根据情况挨家挨户检查,有的老人需要长期服药、监测,我基本上一个月来一次。”刘秀波说道。

一些老年友好社区还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我感觉轻松多了!”家住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街道西塘街道社区西格文化社区的唐佩兰老人,听到社区心理咨询师周静的安慰话语后,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她和她的丈夫过着隐居的生活。在家呆久了,他们很难放松,情绪波动很大。

西塘街道社区党支部副书记叶小艺表示,从2021年3月开始,社区将安排心理咨询师定期上门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帮助他们调节焦虑抑郁情绪,缓解失眠。以及其他问题。

西塘街道社区人口5300余人,老年人口约占29%,健康服务需求巨大。社区党总支书记周满红表示,社区所在街道卫生服务中心指定了家庭医生团队,定期开展体检、健康随访、慢病管理、免费服务等。社区老年人诊所等。此外,社区邀请健康服务中心的家庭医生对参与健康服务的社区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社区网格化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让老年人就近享受到及时的健康服务。

日常生活更加便利

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晚年得意、幸福

“我们经常在社区食堂吃饭、娱乐、学习,这里就是我们的第二个家。”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华达街道坪山社区老年食堂内,86岁的陈文泰正在吃午饭,盘子里有肉有蔬菜。配套齐全,品类丰富。

这家800平米的老年食堂,窗户明亮,窗户干净。由原来的公共空间改造而成,可容纳72人同时就餐。自去年初开业以来,陈文泰夫妇每天都来这里吃午饭。 “每天多达80多名社区老人前来就餐,针对老人的需求,我们安排了各种清淡菜肴和无糖菜肴。”坪山社区党委书记陈明峰说。

午餐时间结束后,东西收拾完毕,几张桌子拼在一起,食堂变成了“学校”,社区工作人员开始教老人如何使用智能手机。平时,“学校”还开设手工课、反诈骗、用电安全等课程。

临近晚饭,家住坪山社区的76岁男子张碧清有些困了,不想出去吃饭。点击手机“e福州”程序,选择“养老服务”,身体磨砂、剪指甲、房屋保洁、助餐等服务一目了然。张碧青点击“餐费补助”,选择补贴券进行支付……很快,肉菜盒饭送来了,还热气腾腾的。 “真的很方便,我经常用它来做餐饮、清洁等服务。”张碧清说道。

坪山社区去年被评为全国示范老年友好社区。 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社区总人口的24%以上。是福州市典型的老年社区。 “我们积极提供膳食、医疗、护理、保健等‘六助一护’服务,满足居家老人的多样化需求,引导老年人参与社区各项事务,实现一个富有成效、幸福的时代。”华达街道党工委书记陈振平说。

为丰富社区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2020年,西塘街道社区成立了“老赖桥”艺术团。艺术团现有团员30人,平均年龄65岁。定期举办演出,吸引了大量老老少少。周满红说,在街道的支持下,社区每年投入3万至5万元支持队伍建设。

“社区实施‘点亮微心愿’公益项目,将公益资源传播到服务对象和家庭。”叶晓义表示,一些“空巢”老人日常生活遇到困难,社区党支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动社区爱心人士、社会组织、爱心单位等参与帮助解决问题问题。

更安全的居住环境

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让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更加安全舒适

“现在道路已经改建,人车分流,路边也安装了醒目的指示牌,在小区里走走就实用多了。”北京市海淀区燕园街道承泽园社区75岁居民张阿姨说。

承泽园社区是一个老社区。 60岁以上老年人594人,占比近50%,其中80岁以上老年人200人。小区改造前适老化,道路人车混杂,设施陈旧陈旧。尤其是道路上铺的方砖很多已经破损,坑坑洼洼,轮椅存在侧翻的风险。

2016年,燕园街道在承泽园社区启动了老年友好改造项目。先后完成红色沥青人行道铺设、分流人车、健身器材统一更换等工作。它还在居民进出街道花园和其他地方必须进出的道路两侧安装了设施。扶手上。 “凡是有轻微坡度的路都有扶手,走路时可以扶着它,避免摔倒。还可以用它来伸腰、压腿。”张阿姨边做示范边说道。

养老友好改造完成后,成泽园社区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养老服务能力也得到提升。 2022年成功入选国家示范老年友好社区。 “燕园街道以此为契机,着力解决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麻烦问题,推动老旧小区改造,为老年人带来更安全、更舒适、更健康、更人性化的体验,改善老年人生活“不断提升老年人服务能力和水平。”燕园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西塘街道社区,以老社区品质提升工程建设为契机,推进房屋外立面改造、屋顶修缮、庭院围墙拆除,让社区更加绿化。社区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针对社区老年人多的特点,改造过程向老龄化倾斜,设置休息椅21张、健身器材16台(套),新增7个老年人便民服务点,7个早晚健身场所,建设3400米健康步道。 。

“有了新建成的小公园,我们就有了锻炼、休息的地方,非常方便。”晚饭后,大荒村村民王广志到家不远的小公园散步。小公园干净整洁,亭台楼阁横跨蜿蜒的河流,平坦的道路,绿树成荫,有健身器材和步行长廊……

大荒村党支部书记王前明表示,为了更好地服务村里的老人,大荒村利用村里的闲置土地,建设了多个小公园,配备了专用健身器材,方便老年人多散步、锻炼身体。如今,当地不少老人已经养成了公园散步的习惯。 (记者沉少铁、徐静、沈志林、刘晓宇)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