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方法与兴趣提升策略

发布时间:2025-01-10 18:02:58

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探讨

摘要:新课程理念主张寻找历史知识在生活中的体现,进而运用习得的理论解决生活中的历史问题。初中历史教师应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善于将历史与生活融为一体,为初中历史课带来新的动力。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有效的方法

历史是一门需要浓厚兴趣的学科。由于很多教师只注重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理解教材内容,相对枯燥的学习内容导致学生忽视了历史的学习。然而,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教学生活。历史教学能够很好地与生活结合。不仅可以大大增加学生学习历史的欲望和兴趣,而且可以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一、初中历史教学现状

在当今的历史教学中,很多初中生对历史学科没有兴趣,学习历史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墨守成规,缺乏理解,导致学生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他们忽视了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融合以及对学生价值观和情感的培养,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史的良好发展。 [1]。新课程的发展理念是关心学生真实的内在需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生存,把学习当作乐趣。面对生活化教学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应积极采取一定措施,使教学方法与学生生活相匹配,努力构建生活化的历史教学。

二、实施生活化教学的作用

2.1促进综合素质水平的提高

目前,初中生课堂教学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过于注重片面的知识灌输,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良好发展。生活化的历史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在学习过程中融入生活,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分析、获取和运用历史知识的习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2.2 激发学习兴趣

作为青春期的初中生,他们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当历史课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情况背道而驰时,学生就容易产生厌烦、无味,对历史学科失去兴趣和注意力。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加入一定的生活化内容,学生就会有熟悉感,激发与历史教学知识的联想,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对历史的兴趣。

2.3 强化学生的观察视角

历史知识具有较强的社会特征,可以很好地弥补初中生社会经验的缺乏。面向生活的历史教学充当了社会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身的理解,也加深了学生对历史知识本身的理解。此外,学生可以通过历史了解社会。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效地延伸了生活化的历史教学。

三、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方法

3.1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要善于开展结合实际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 。用问题情境带入生活,作业设计带入生活,课堂融入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2]。例如,在学习历史人物时,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他们最喜欢哪个历史人物?然后根据当时的人物背景进行角色扮演,感受当时的历史情境,加强和巩固学生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从而提高历史素养。

3.2 引入生活化课堂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课堂内容直接相关,因此细化课堂导入环节至关重要。让学生贴近生活,巧妙设置生活情境,吸引学生的高度关注,让学生改变以往懒惰、随意、淡漠的学习历史的消极心态,主动进入有趣、紧张的学习氛围。例如,七年级下学期学习《经济发展与重心向南方的转移》时,可以从学生对时尚音乐的关注入手。周杰伦的《青花瓷》是很多学生最喜欢的歌曲。教师可以用这首流行歌曲来介绍并提出问题。 :宋代景德镇瓷业有怎样的辉煌历史?这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就被激发了,课堂活跃起来,自然地引导学生在高度兴奋的状态下内化本堂课要学的知识。

3.3 营造生活化情境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引导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主动接受和探索知识,强化历史教学效果[3]。利用历史课程作为过去社会生活表现的特殊性,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创设生活化情境,让学生与现实生活情境和历史产生共鸣,体验历史的魅力。例如,在学习蒙古族文化时,教师可以详细展示蒙古族人民的衣、食、住、行,让学生通过相互讨论、比较发现历史其实很贴近我们的实际生活,促进他们的文化形成。自己的观点、知识和态度。

4. 结论

生命是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是生命化教学的源泉。历史课要实现生活化教学,历史教师必须将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理念,努力构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化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树立良好的历史观、价值观。

参考:

[1] 李良富.初中历史课实现生活化教学的方法探析[J].阅读与写作(教育教学杂志),2014,15(11):412-413。

[2] 王璐.初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J].阅读、写作与算术(教育教学研究),2015,02(8):111-112。

[3]杜小娟.浅谈初中历史课的生活化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23(5):233-234。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