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东南三圣之一张适四幅传世经典书画考证与鉴赏。
中国书法是美学的灵魂。在中国书法史上,书法家辈出,璀璨如星,传世佳作浩瀚如大海,各种字体、风格并存。今天我们让这些书法珍品走进寻常百姓家,供广大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研究、练习、欣赏。
书法、绘画、诗歌已成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精髓。写书法可以陶冶人的道德品质。观看、欣赏好的书法作品也会赏心悦目,心情舒畅。尤其是观看名家的书法原创作品,洒脱飘逸,能陶冶情操,抚慰心灵,更添趣味。
- 题词
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法成就并不是很显着。但在高宗、赵构的榜样下,南宋文人对书法的热情相当高涨。书法名家辈出,世间存世的书法作品也不少。 。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情况,有助于了解书法的历史,也有助于了解元代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期,从皇帝到文士,每个人都对书法保持着很高的热情。这种对书法的热情,是当时社会文化热情的集中表现之一。甚至可以说,南宋对于书法文化的热情在很多方面都超过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文化主要体现在以收藏、鉴赏为中心的书法活动和学术活动上。其中,皇室及学者对佛法书籍的收藏与鉴赏,金石、方学著作中对历代石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文、法碑的编纂与重印,以及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都是值得后人关注的方面。
下面我们分享南宋书法家张士的经典书法作品。
张实(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甫,后避讳改勤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他为南轩先生,谥曰轩。后人也称他为张玄公。 。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丞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
南宋孝宗干道元年(1165年),张实32岁主持岳麓书院教务,拥有学者数千人,初步奠定了湖湘学派的规模,成为其一代的一个教派。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迁佑文殿编修武夷山崇佑寺。其学自成一派,与朱熹、吕祖谦齐名。他被当时称为“东南三圣”。孝宗于淳熙七年(1180年)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南宋理宗于淳佑初年(1241年)祭祀孔庙,后与李宽、韩愈、李时珍、周敦颐、朱熹、黄潜等共同祭祀于石鼓书院七贤庙,被誉为世间石鼓书院七贤。
主要书法作品有:《雁翎帖》、《秋晚帖》、《随子城县信》无图、《草书笔记近拜刘子》、《春雨帖、甲雪帖、心气帖、桑子》 ”“领带”等,且多是与名人的书信。
南宋著名书法家张士《雁翎帖》赏析
南宋著名书法家张适的《燕灵帖》,又名“游从帖”,纸本、墨迹、册页、行书,22行,157字。这幅画有草书字体。长 33.3 厘米,宽 60 厘米。说明: 世子随女婿伯公来到鄢陵出行。每次你听到日常生活和详细讨论时,用它来告知自己。特此收于湘琴,皇室急需人才,除太阳急需外,我对军事很感兴趣。抹去那些孤独、笨拙的人,让他们能够互相联系,每天都能收到警告指令。我没有什么遗憾,但我非常感激。今春仍寒,傅味渠状态良好,太后动而有福。我已经做好了无数死亡的准备,日夜惶恐。从那时起,我就开始听汽车的声音。专戒临行前,拜见了侯爵。敢祈求冲涉护佑,从而医治修甲。需要一百个想法和真诚的态度。右边,他坐在桌子的右侧。农历正月初一。右成五郎,左员外郎为考相,张扎子为侍郎。
此帖为《宋律书》之一,内容是祝贺罢官等事宜。 《燕令帖》是张师写给韩元吉(无咎)的一封信。文中说:“我与女婿伯公来鄢陵旅游。” “伯公”就是吕祖谦,吕氏的岳父就是韩元吉。 《宋史》记载,干道七年,张实任尚书、礼部员外郎,后又任侍读、左司员外郎。这个官方标题与这篇文章一致。张式当政不到一年,次年就来到袁州。因此,此文应写于南宋干道八年(1172年)正月,时年张实40岁。
“燕灵帖”书法苍劲挺拔,书法紧凑,高贵典雅。这篇文章是名人的短文,所以不是基于写作而是基于写作。
南宋著名书法家张士《秋晚帖》赏析
南宋著名书法家张实《秋夕领带》纸本墨行书,长31.2厘米,宽60.7厘米。此文为隆兴元年(1163年)9月23日张实写给于允文的便条。曾为嘉兴向氏及清宫收藏。现藏故宫博物院。
1163年,张适写这封信时,孝宗即位,任命张适的父亲、曾在高宗、孝宗两朝担任宰相的张浚掌管朝政、管理军队、督抚朝政。江淮两军对抗金朝。张氏当时30岁,在父亲的帐篷里当参谋。 “他对内支持秘密计划,对外参与总务。他的综合工作被幕府中的所有人认为是下等的。”那一年,于允文53岁。历任兵部尚书、湖北、北京西系使节。后调任政事枢密参事、四川宣抚使。他是朝廷的重要大臣。
由于张军和于允文都是好战分子,又是四川老乡,而于允文又是龙州仁寿县(今四川眉山市仁寿县)人,作为晚辈的张师给长辈于允文写了这样一封信,考虑到公共和私人事务。 ,这也是合理的。更有可能的是,信中所描述的事情也应该是张俊关心的事情,而他只是通过张实的嘴询问的。
帖子说明文:“谨递言辞以祭我,必呈周全,急还,感激指教,感激不尽。(略)以上之意,是为了表达谢意,有利于修行铠甲。”管理军队。我想部长一定知道这一点。杨.我印象很深刻。听说9月23日川陕两军兵势极为相似,当日由游成武郎、知米阁、江淮都督府主管文笔。
张氏书法早年师从其父张浚。他的书法以苏东坡为基调,以欧阳询的笔法为基础。动作轻盈敏捷,外柔内刚。非常优雅。动作虽然细如蚊脚,但笔划却是传递出来的。书法简洁,高贵典雅,与张继之相似,应是时代风格所致。
南宋著名书法家张士《知县子成书》赏析
没有图片
南宋著名书法家张士所书《于子成志贤书》,行书,可见于《南宋儒行帖》卷十五《枫树帖》。这是一封500多字的信,没有注明日期。收信者为“子成”,或为临江(江西清江)景春先生刘庆之(1134—1190),或为绍兴末年所书。这封信的《南轩集》虽然没有被接受,但是讨论了很多学术问题,可以说是研究南宋理学的重要文献。
从上述书法考察来看,张诗的行书有颜书的基础,也受到苏、黄、糜风格的影响,但总体来说是纯然自然的。早期痕迹与其父张浚接近,后期痕迹与朱熹相似。
南宋著名书法家张士《草书笔记近逃拜刘子笔吉》赏析
张诗《行书手记》全图
张士《行书手札》之一
张诗《行书手记》第二部分
南宋著名书法家张士《草书注近逃拜刘子笔吉》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张士于1185年所著《春雨帖甲学帖新奇帖桑子帖》赏析
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张士于公元1185年写有《春雨帖甲雪帖心气帖桑子帖》,纸本水墨,手卷。故宫博物院收购。
从相关历史文献中我们得知,这份手稿是南宋孝宗淳熙十二年(1185年)朱熹给詹翼的通信。朱熹《朱文公文集》中有四封写给詹翼的书信,题为《书詹帅》或《书詹帅》,皆是詹任广西都尉期间写的。此集虽未入文选,但从万历年间编修的《兖州府志》、《绥安县志》开始,大部分府县志文艺志都收录了这部手稿。此书信集装轴,背面有张实三封书信,詹亦之、朱熹三子朱载各一封。后来,从明代宣德到清代道光,都有不少人写跋。由此可见,此关是詹氏后人所珍藏,历经数百劫而保存下来的。
宋宪的书法作品流传于世的并不多,尤其是北宋人书写的书法作品更是凤毛麟角。纸片和文字极其珍贵,而朱熹的书法历来被视为珍品。这位宋元名圣题写了五代徐玄的《襄王亭颂》。北宋诸侯题跋的时间,除张敬修外,无人知晓。分别是宋元符二年的己卯,宋崇宁五年的丙戌,宋大观元年的定亥。此后,又有南宋刘岑、朱熹、查曜三跋。刘、查皆题于隆兴二年四月,朱熹题于淳熙八年辛丑。朱熹的书法瘦而刚劲,字体呈内敛的竖式,与北京故宫收藏的《季下帖》、《上师在耳墨》极为相似。
中国书法界历来有“字因人而贵”之说。张诗就是“字因人而贵”的例子之一,充分说明了书法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个性和道德水准。写好书法的前提一定是拥有人格修养。
总之,南宋书法文化呈现出两大时代特征:一是对前代书法资料的收集力度加大,二是重视记录当代遗存。
南宋理学家也不太关心书法本身的艺术性。他们对书法的态度完全围绕新儒家思想。书法成为他们阐释自己理学理念的工具,这必然导致书院学生对书法的理解有所不同。影响。当时,人们对书法的崇拜标准也从书法本身转向了对书写者的学识和地位的崇拜。这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时尚书法”。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历代名家留下的无数书法瑰宝,犹如一颗颗珍珠点缀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画卷上,熠熠生辉,照亮了后人。
欣赏名家书法给生活带来欢乐和平静。读者朋友们,看完以上张石的作品,您有何感想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哦~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