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飞向太空港读后感:中国航天发展历程与历史巧合的深刻启示

发布时间:2024-12-30 13:03:17

读完《飞往太空港》后的感想

在这,我读了李明生的《飞向太空港》。书架上的书封面上有一枚长征二号F载人火箭,火箭体上写着“中国航天”四个大字,瞬间吸引了我的眼球。我是科技的忠实粉丝。

本书从多个角度解释了中国发射外星人的困难。最让我感动的是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历史与中国人民进步的“巧合”。

最初,随着中国“长征三号”运载火箭的成功研制和发射,中国将目光投向了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1984年4月下旬,航天部拨款20万元成立了以吴克礼、陈寿春、黄佐为组长的“航天发展十人小组”。 1985年6月,在国际航空航天展览会上,蒙古族男子乌科力将中国的现代化火箭带出了国门。而七百多年前,他的祖先成吉思汗就以武力传入了中国古代火箭。欧洲的。

这并非历史巧合。在成吉思汗时代,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然而,自从清朝开始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后,这个被称为“火箭”的国家就开始衰落,最终被英国火箭打开了大门。但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奋斗,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经过一代人的努力,中国终于在世界上抬起了头。而这也源于我们中国人民不断自强不息、不断进步。

第二个方面是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先辈们的奋斗。

1986年,西方国家的航天发射接连失败,却给了中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的机会,而“行动”的目标正是当时的航天大国美国。这当然是一条艰难的路。当时很多美国人对中国人的到来更加蔑视和不利,有的甚至辱骂中国。但经过一番努力,并得到休斯敦一家公司首席科学家的认可,事情有了更好的进展,合同终于签了。但其中的苦涩和酸味却难以形容。

想想看,当时的中国在世界航天强国面前,只是一个羽翼未丰的国家,是多么的卑微和微不足道。但现在中国如此强大,我们自己的航天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顶尖,可见我们的祖先为此付出了多少奉献和努力。

第三个方面是生死誓言、肯吃苦、敢于牺牲的现实体现。

中国发射的卫星是美国制造的亚洲一号卫星,但美国的到来却增添了很多矛盾。比如发射装置不达标,星火箭对接接口、火箭发动机需要改造等,难道其中一个发射装置不达标?没有逃生装置。是发射装置发生事故时用来快速逃离现场的装置。为什么我国没有发射场?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我国工作人员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解决问题,而不是逃避。因此,在那次发射之前,中国的发射场从来没有逃生设备。还有一次,美国要求中国运输一种非常危险的燃料——无水肼。但中国人并没有按照美国的要求增加钢板等运输条件,甚至在不方便运输气瓶的情况下,直接用手搬运气瓶。终于安全抵达目的地,美国人都惊呆了。

可见,中国人民“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是真的。也可以看出我们中国人有老黄牛精神,有不怕牺牲的精神。没有这种精神,中国的复兴也只不过是几个口号、一个念头,复兴的中国也只能出现在梦想中。

提到的三个方面只是我国为这次卫星发射所做的一小部分,与此相媲美的还有很多。最终,在数千名中国工作人员的努力下,1990年4月7日,长征三号终于成功将亚星一号送入预定轨道。

在这本书中,我钦佩中国人民在各种困难面前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以及不轻易放弃的精神。同时,我也理解中国航天事业走出去的艰难。祖国的强大是几代中国人民艰苦奋斗的结果。作为新中国的未来,我们必须成为更好的自己。第一,不能怕苦。第二,我们要随时为祖国奉献自己。三要自强不息、不断进步。今后,适时为祖国的发展做出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