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教育界别协商会议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委员呼吁全社会共同参与

发布时间:2024-12-31 04:03:12

3月7日下午,在教育界咨询会上,委员们就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中宣部、中央网信办、教育部、国家卫健委有关负责人出席会议,并积极回应委员们的意见和建议。

会上,政协委员就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措施达成共识——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而是全学科面临的共同命题社会。要想找到解决办法,就必须发挥家庭和社会的综合力量。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协同开展”,委员们纷纷表示。

在教育领域,人们常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尊重、关怀,是主动的引导和关怀。

“但是‘爱’在哪里呢?”张志勇专员率先提出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他以一所招收数千名“问题学生”的学校为例,向与会者展示“爱”的影响力。 “爱其实在于亲子关系、师生关系……”

倪敏静委员表示,要认识到精神健康问题不仅仅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需要依靠社会力量加强科学的精神疾病监测网络和救治应急机制建设;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

张平文委员认为,要充分认识网络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诸多影响。 “当代青少年从小生活在物理世界与虚拟世界交融的环境中,很容易产生‘数字依赖’、‘社交孤独’等心理问题。我们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共同努力来引导。”

“建议‘家庭-学校-社区-政府’四方联动起来,从自发到自觉,从个体行动到协同教育。”长期参与一线教育实践的高金峰专员说。

哪些方面还需要“协作”?李晓轩委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五育并举’对于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至关重要。体育教育、劳动教育等需要与心理健康教育有效结合,让学生通过自我调节锻炼和互动。”

孟岩委员表示,在探索如何解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时,不仅要注重校内外力量的“协同”,更要注重校内多个主体的协同。 “要提高全体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形成‘全员’、‘全项目’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除了“协同”这个词。 “科学”、“理性”也是委员们提出的高频词。

“要建立家庭、学校、医院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监测管理体系;要引导家庭和社会理性认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 ”委员马景林建议。

“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性很强,是一项刻不容缓、急不得的工作。”程建平特派员呼吁,借助家长、学校、社会企业等多方专业资源的科学协作,有序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要加快心理卫生资源统筹规划和专业人才培养配置,加强儿童心理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对需要心理健康咨询、诊断和治疗的青少年的服务能力。”陈伟志专员强调了“科学”干预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达成共识是深入开展改善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始。委员们表示,这次会议将鼓励他们在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更加系统化、更有针对性,推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的新探索。

(记者朱英杰)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