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渝北区龙山街道银桦路社区:家庭养老床位照亮89岁卧床老人居家生活

发布时间:2025-01-08 07:03:01

5月18日,在渝北区龙山街道银华路社区,“养老管家”刘红(右一)正在与老人交流,询问他们近期身体状况。首席记者 龙帆 摄\视觉重庆

在家养老是很多家庭和老年人的愿望。能 -

如果我的孩子因家里缺乏专业护理而承受很大压力,我该怎么办?

能够照顾自己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我残疾了怎么办?

2021年以来,随着居家养老床位的出现,我市部分试点地区将养老床位“搬”进老人家,打通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老年人及其家人有了更多的选择。未来,家庭养老床可能会成为流行的家庭护理解决方案。

居家护理床“照亮”89岁卧床老人的家庭生活

“老爷子,你这段时间身体不舒服吗?” “来,我们先测一下血压。” 5月18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两名医生袁雪莲、马丽娟如期上门,为89岁的残疾人罗兴碧进行体检,并测量了血压、血糖。

这是罗星碧自报名居家护理床位服务以来,第四次享受到的就诊和医疗护理服务。 “我婆婆血压有点高,要定期吃降压药,多喝水,适当运动。”医生还对老人的儿子进行了用药注意事项的指导。

查房是江北区居家护理床位服务之一。 2021年,江北区成为全市首个全国居家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试点地区,探索“居家养老床位”养老服务新模式。目前已投资772万元,建设居家养老床位702张。根据老龄友好改造内容、设施设备安装维护情况,给予每床位一次性建设补贴3000元,每月每床位给予300元服务补贴。提供助餐、保洁、助行、助洗澡、助医、康复、探望、护理老人等居家服务。累计开展上门服务7189次。

罗兴必老人生活不能自理,被评定为中重度残疾。今年2月以来,敬老院有了新的变化:卧室换成了护理床,旁边放了坐便椅;客厅放置助行器和轮椅;厨房顶上有煤气报警器……这些“新家具”,都成了儿子周志忠的好帮手。 “尤其是助行器,以前妈妈只拄着拐杖,摔倒过几次。有了它,妈妈每天就可以自己出去走动了。”

此外,还有专业人员定期上门协助洗澡、理发、泡脚、剪指甲……这些服务中,与母子俩的“痛点”最相关的就是看病、看病。周志忠说,他的母亲患有关节炎、胆结石、脑梗塞等老年病。由于行动不便,外出看病不方便。自从她申请了家庭护理床后,医生和护士定期来到她家,为她提供各种帮助,从如何吃药到如何使用防褥疮床垫。摆,引导细致。他们去医院的次数减少了,妈妈也感觉轻松多了。 “如果你感觉身体不舒服,请联系医生,你会很快得到帮助。”

嵌入家庭的老年护理床

69岁女儿恢复社交活动

5月18日上午,天下着小雨。渝北区龙山街道银华路社区的“养老管家”周玲、刘红走进残疾老人李群英的家中。 “谢谢你每次都这么麻烦你。”李群英的女儿熊俊菊将他们迎进屋。 “没问题。定期探视是家庭护理床位的一项服务,也是我们的工作。”

92岁的李群英已经失明6年,卧床9年,还患有晚期胃癌等疾病。 16年来,她的女儿和女婿一直亲自照顾她。

今年2月,刘红前来告知,龙山街道被渝北区民政局纳入居家养老床位试点街道,李群英老人符合申请标准。详细了解情况后,女儿为她申请了居家护理床位服务。

第三方评估李群英为重度残疾老人。根据母亲的情况,在“养老管家”的建议下,熊俊菊和丈夫从12个大服务包和50多个小服务包中选择了以下服务并签订了合同:平日每日午餐送餐、上门服务每个月上门洗澡两次。服务、美甲、手脚清洁、每周一次上门喂食、压疮护理、情感护理、每月十小时清洁服务、智能远程监控、家庭护理人员培训等,熊俊菊说很实惠,“所有这些服务总共1284元,我们只需自掏腰包385元,‘大头’由渝北民政局补贴。”

今年3月1日起,专业护理人员定期上门服务。熊俊菊和丈夫觉得有了帮助,家庭的重担不再只有他们两个人了。他们有机会“呼吸”并有一些可以使用的东西。属于自己的时间。

“我是老大,照顾妈妈我无怨无悔,我要给弟弟妹妹们做出榜样。不过,我也是快70岁的老人了,16年过去了,我越来越无法做我该做的事了。”熊俊菊说,她妈妈经常尿床,不注意。他会翻身、从床上掉下来,有时会窒息,基本上没有人在身边就活不下去。她和丈夫每天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照顾老人,时间排得满满的。

熊俊菊认为,报名家庭护理床至少解放了她60%的时间。她终于可以下楼去散步,和朋友聊天了。 “不仅我母亲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改善,我们的社交互动也得到了恢复。负担轻了很多。”

“每一张居家护理床位顺利运行的背后,都有一支包括医生、护理人员、管家、社工等在内的专业服务团队,他们共同努力,让老人花最少的钱,享受专业的护理服务。”龙山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渝北区民政局的支持下,他们正在将过去的“三级联动、中心联动站”升级为“四级联动、中心联动站”,即把“机构化”服务延伸至老年人之家,实现机构化、中心化、站点化、居家化四级养老服务。

到2025年底,全市居家养老床位将达到5000张

民政局养老服务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居家养老床位是我市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打破了“老人跟着床位”的传统模式。养老机构专业护理队伍依托街道、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提供全天候居家养老服务,实现“床跟着老人”新模式,主要是满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护理需求,让老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养老院的护理服务。

他介绍,重庆的居家养​​老床位去年启动。在江北区国家试点的基础上,九龙坡、渝北、沙坪坝、巴南、江津等地也开展了居家养老床位试点,共改造居家养老床位1500张。打开。

从现实角度来看,设置家庭养老床位可以实现各方共赢:老人足不出户养老,可以更好地满足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对于养老服务机构来说,硬件等方面的投入大大减少;在政府层面,可以有效缓解城市养老床位供应相对不足的问题,解决养老机构“床位荒”。

他引用了一组数据:重庆现有养老机构1633个,养老床位23万张(其中护理床位8.9万张)。但全市残疾、半残疾老年人约56万人。老年护理床位需求旺盛。其中,需要残疾人护理床位约16.8万张,占残疾人、半残疾人的30%。仍有差距。 79,000。

根据重庆民政发展“十四五”规划,到2025年底,全市居家养老床位将达到5000张。该负责人表示,由于居家养老床位具有“机构化”功能,民政部门将居家养老床位纳入重点监管对象,对服务内容、服务规范、服务安全等进行全面、智能化监管,确保居家养老床位服务质量得到保障。家庭护理床位有24小时响应和紧急床位服务。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