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在《过幸福的生活》一书中写道:“幸福不是简单的物质满足,也不是依附于攀比和财富,而是一种有意义的幸福。”
本书由清华大学金融EMBA教师、心理学系主任彭开平教授根据20余年心理学研究实践撰写,比较中西文化看待幸福的差异,重新解读幸福对于现在的中国人来说。
1、为了提高我们的满足感和幸福感,我们可以选择向下比较或避免比较。当我们认为自己在某个特定领域的能力和表现比较差时,最好不要在这个领域进行向上的社会比较。
2、大多数人认为高收入就等于幸福,但这种说法其实极其虚幻。高收入的人会对生活感到更满意,但他们不会因此而比其他人更幸福。他们更有可能感到紧张,更不可能享受生活。收入对生活的影响是短暂的。
3、过于强烈的赚钱动机损害了人们的积极情绪。心理学家大卫·迈尔斯发现,那些专门想赚钱让自己快乐的人实际上不太快乐。因为只赚钱的想法会让人忽视生活中其他积极的经历,甚至会降低人的社会责任感,影响人际关系。当金钱和家庭关系发生冲突时,也会造成压力并损害心理健康。
4、任何能够增强我们的爱感、归属感和信任感的人际交往,都会促使大脑分泌催产素,让我们感到幸福和快乐。这种类型的人际互动包括温暖的拥抱、同理心的对话、温暖的陪伴、与他人的联系,以及与支持的家人、亲人或朋友共度时光。特别是,每天与亲人拥抱可以促进催产素的形成,从而可以对抗抑郁症。
5.关心他人很重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幸福的重要源泉,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我们抵御各种挫折和失败的最好保证。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正在逐渐减弱。当人们把钱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时,他们更有可能感到快乐。
6、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雷蒙德·马尔教授(Mar)及其同事发现,阅读文学作品,尤其是小说,是提高同理心的好方法。他们对长期阅读小说和非小说的读者进行了比较,发现前者在解读他人心理活动的测试中表现更为突出。读小说多的人更善于观察人心。俄勒冈大学心理学家马乔里·泰勒( )和她的同事还发现,写小说超过五年的人往往比其他人拥有更高的情商。
7、积极心理学研究发现,倾听心灵的呼唤其实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方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聆听心灵的呼唤,就是发现生命的意义。
8、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能和亲朋好友沟通,哪怕只是一两句关心的话,心情也会好起来。这种关心是一种社会支持。
9. 永远不要“同时处理多项任务”。在开放式的办公空间中,难免会出现各种背景声音,影响我们专注于手头工作的能力。提高效率的想法也会让很多人主动选择“多线工作”。然而,分心会消耗我们的精神能量,使我们更容易出错和疲劳。
10.找到你的爱好。工作之余休息一下,投入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上,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快地体验到快乐的流动,还能帮助大脑“切换频道”,忘记工作中的烦恼。当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体会到幸福的流动,并将这种专注而美好的状态转移到工作中时,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简单、轻松。
11、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说过:“一生的假阳性就是真阳性。”鼓励孩子坐在班级前排,第一个举手回答问题,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坚持定期体育锻炼。习惯变得自然,当孩子尝到这样做的“甜头”时(比如受到老师表扬、受同学欢迎、精神状态变好),就能克服惰性。
12、怎样才能与他人进行正常、积极的互动?事实上,这并没有什么秘密。关键是要保持积极、阳光、美丽、善良的心态。孟德斯鸠认为,商业世界的游戏规则不是野蛮和产品竞争,也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博弈、竞争、算计、吝啬,也不是很多人认为的商业成功的秘诀。 。孟德斯鸠认为,商业成功的秘诀只有一个——“取悦人们,使人们幸福”。幸福多的地方生意发达,生意发达的地方常常能遇到幸福的人。
13、良好的教育可以让人感受到知识的生动性。伟大的知识总是与身心体验联系在一起。比如,来清华园读《荷塘月色》,去岳阳楼读《岳阳楼记》。 “你在纸上读到的东西最终会变得肤浅,但你永远不会知道你必须实践它。”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说,不仅要读万卷书,更要行万里路。如果您无法到场,还可以观看视频、绘画等,增强孩子对知识的感知,增强学习的乐趣。
14.挑战自己,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你还可以通过持续做那些你觉得不舒服、不愿意做或不愿意做的事情来锻炼你的意志力。这就是为什么许多身居高位的人也学习外语。如果他们有这么好的翻译,为什么还要自己学外语呢?他们正在寻找一些事情做并挑战自己。他们的真正目的是练习自我控制。
15、毛主席说:“欲文明精神,必先摧残肉体”。当我们挑战身体极限的同时,我们也在挑战心理极限。不断地刺激我们的身心可能会让我们逐渐适应。适应之后,我们的自控能力自然就会提高。以提高自控力为目的的体育锻炼还必须注意锻炼的强度和持续性。它不能是简单的放松或三分钟的热度。
16、大量积极心理学研究证明,同理心对于我们的社会行为、利他倾向、人际关系的构建、关系的建立以及整体幸福感尤为重要和有帮助。甚至有人说,同理心是社会关系的基础,是文明最重要的特征,会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17. 与家人、朋友和社区保持更多联系的人内心更快乐、更健康。研究表明,活跃于社交的人寿命更长。孤独对身心都是有害的,尤其是当人不由自主地感到孤独时。他们更容易感到不快乐,健康状况会在中年更早恶化,大脑功能也会更早开始恶化,因此他们更有可能早逝。
18、利他公益行为。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从帮助别人中获得快乐。多项研究表明,乐于助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更好。他们比其他人更活跃、更积极、更愿意接受挑战,并且抑郁和自杀率较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一项研究,对2025名老年人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追踪,也得出了惊人的发现:经常参加志愿服务的老年人的死亡率比其他人低44%,而那些参加两次以上志愿服务的老年人的死亡率比其他人低44%。志愿服务的死亡率为44%。死亡率比别人低63%!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