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民国时期上海咖啡馆文化:西方现代生活方式的引入与影响

发布时间:2025-01-12 15:03:01

上海自近代开埠以来,成为中国最早接触西方现代生活的城市之一。随着大量西方人在租界定居,他们的生活方式逐渐影响了传统的中国人。民国时期,随着上海的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特别是民国黄金十年(1927-1937),整个中国处于近代相对稳定和经济恢复发展的时期。次。闲暇之余,下午喝咖啡、晚上跳舞等现代西方生活方式已逐渐成为上海人的日常生活。

喝咖啡

随着上海的开业,咖啡馆也随之出现。民国时期,随着城市商业的日益繁荣,咖啡馆越来越受到城市中产阶级的青睐。

20世纪20年代以来,上海涌现了一大批西方名字的咖啡馆:DD'S、、、、、霞飞路的、南京路的's、静安寺路的Sha Cafe等。阿尔伯特路的立文分店、DD'SCafe、飞达、凯斯林、Royal、、、Lidl,四川北路上的工发、上海嘎等。

民国咖啡馆

在当时的上海,咖啡店是展示现代城市文明的重要场所。另一方面,它们也代表了中产阶级的文化想象力。他们充分享受在咖啡馆里喝咖啡、聊天的自由和悠闲。当时的知识分子也经常在酒店、咖啡馆等场所聚会聚餐。这些地方为他们提供了天然的休闲交往的时间和空间。

民国咖啡馆里面

这些咖啡馆大多布局典雅,欧式风格浓郁,是一群热衷于体验“现代生活”的上海文人举行“咖啡讨论”、构建文学想象的“思想之旅”的地方。现代作家和其他具有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知识分子充分享受在咖啡馆喝咖啡、聊天的自由和悠闲。

民国现代女性喝咖啡

当时的人们热衷于去咖啡馆,主要是因为可以得到三种乐趣。

1、咖啡本身的刺激作用“不亚于鸦片、烟酒”; 2、咖啡馆提供与朋友长时间交谈的场所,“这就是生活的乐趣”; 3.咖啡馆里有迷人的女服务员。

除了西化的公民阶层外,具有中产生活方式的现代职业作家和具有革命理想的左翼文人也将咖啡馆视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休闲场所。位于租界内的咖啡馆空间为革命者提供了一定的“感觉结构”,而在这个“感觉结构”中,革命者可能找到的是归属感、安全感甚至是一种存在的自由。和身份,并以此来反抗权力中心的控制和压迫。这种认同感的背后,是以咖啡馆为代表的现代西方文明的想象力和感染力。

“我可以坐在小咖啡店里喝麻醉饮料来解忧。我可以冷眼观察夜市的罪恶。”

虹口区四川北路的工彩咖啡馆,不仅是鲁迅与众多左翼知识分子的聚会场所,也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摇篮。

鲁迅等人在咖啡馆喝咖啡聊天

在鲁迅早期眼里,咖啡馆代表了一种“私有阶级”的放纵,其所代表的生活方式与那些“革命作家”所倡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是背道而驰的。但后来鲁迅不仅走进了“革命咖啡馆”,还被那里的年轻“革命作家”视为“旗手”和“领袖”。由此可见:上海的咖啡馆除了其“阶级属性”和传统的“时尚”、“浪漫”之外,还是一个适合文人雅士聚集、讨论、构建关系网络的城市媒介。

可以说,民国时期,上海的中产阶级,特别是知识分子,通过在咖啡馆喝咖啡,获得了具体而真实的现代体验和感官愉悦。这一刻,咖啡似乎成了一种媒介。

去舞蹈俱乐部

民国时期,上海的中产阶级在闲暇时常常有一个流行的生活习惯,那就是“下午喝咖啡,晚上跳舞”。

正如咖啡馆进入中国一样,随着上海开埠、西方人在租界定居,西方交际舞也逐渐传入中国。起初,他只因“性情不检点”而在上层小生中受欢迎。

民国歌舞厅

直到20年代中后期,舞蹈才逐渐成为一种时尚的娱乐活动,并在上海传播开来。这一时期,上海也兴起了舞台。 20世纪30年代,上海营业的歌舞厅常年保持在30多家,令人印象深刻。

“海上盛行跳舞之风,从上海西边的曹家往东,再到上海北边,试一试方案,大概不下几十个舞厅。”

民国时期,位于上海静安区万航渡路与愚园路交汇处的百乐门宴会厅是当时最著名的代表。它曾享有“远东第一音乐厅”的美誉,一度成为很多人的“现代音乐殿堂”。 “上海摩登”夜生活想象的主要来源。

派拉蒙

随着舞厅的大量出现,舞者的数量也从上流社会的精英扩大到新兴的中产阶级和普通公民。舞蹈也逐渐从一种高雅、小众的娱乐活动转变为大众化、大众化的娱乐活动。 。此时,社交舞不再是仅限于侨民内部交流的“西洋技艺”,而是演变成大众的娱乐产业,成为与看电影、看戏、逛公园同等的普遍消遣。一些中小型茶馆、酒吧、咖啡馆等开始兼营舞蹈业务,一些歌舞厅也开始将咖啡、茶饮等业务与舞蹈捆绑在一起。这种行为当时被称为“茶舞”。

雨中的上海舞厅浓浓的爱

随着舞蹈的日益盛行,舞厅里挤满了医生、律师、商人等中上层人士,也有流氓、夜游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一些作家、自由撰稿人和其他知识分子想体验跳舞的乐趣,但不想在普通的舞厅里闲逛。他们发挥了创意,找到了另一个举办私人舞会的地方。这种歌舞厅不对外开放,只对文艺界的同仁开放。它既是知识分子自娱自乐的产物,也是知识分子区别于其他阶层的一种活动方式。

电视节目《伪装者》中的私人舞蹈

随着舞厅数量的增加,舞女也随之增加。民国时期,舞者的来源多种多样,有学生、雇员、公务员、女佣、达官贵人的逃亡妃子、失业女工、一些妓女,甚至还有一些转行的电影演员。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出于经济利益的动机。那时,“伴舞的报酬已经远远超过了演戏的报酬”。

当时的舞厅里,每个人都有一个舞伴

当时,属于中产阶级的上海知识分子对于在舞厅跳舞抱有矛盾的态度。一方面,他们看到了舞厅的灯光、音乐等氛围给舞者身心带来的愉悦感受。每个人都感觉自己身处一个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群体中,不再彼此分离。 “有精致的茶点,可以畅所欲言,音乐响起的时候,又可以一起跳舞,身心都能感受到快乐,真正正常而高贵的沟通。”另一方面,他们对舞厅里昏暗的灯光以及舞者和宾客之间的关系着迷。他们抵制亲密接触,把歌舞厅视为“卖金洞”和危险的色情场所。 “你可以拥抱一个你不认识的女人,跟着难以理解的音乐,像摆渡船一样拖着它。糟糕的舞者,糟糕的舞者。”

舞女

为了调和危险与快乐并存的内在张力,获得对舞蹈的掌控力,知识分子开始引进西方各种交谊舞的舞步和技巧,提高对舞蹈姿势的要求和标准。另一方面,他们又赋予舞蹈以高雅的含义,主张回归本源,“为舞而舞”,以区别于他们认为淫秽、色情的舞蹈。通过优美的姿势,舞蹈变得艺术、优雅、灵性。不仅可以体会到舞蹈的真谛,还可以帮助那些被知识分子视为道德人格需要拯救的舞者。

要挽救舞者的人格和道德,只有提高舞蹈艺术。当舞蹈艺术提高了,舞者就很容易用自己出色的舞蹈技巧来对付舞者。舞者和舞者都注重艺术性。那么,你觉得怎么样?跳舞吧,跳舞吧,再也不会发生任何不光彩的事情了。

当然,在民国时期的上海,尤其是黄金十年,当时中产阶级的现代生活方式远不止这些。

“一般收入低的教师会参加一些低消耗的活动,如看电影、戏剧、跳舞等;收入中等的教师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如骑自行车、划船、游泳或西式活动。沙龙、郊游。

民国时期的跑马场

观念稍微传统的市民,去茶馆喝茶、去餐馆分享收入、互相交流;年轻人经常结伴去电影院、台球室、溜冰场,在赛马场、回力球场参与赌博。消磨、消耗无聊的闲暇时间,享受现代生活带来的乐趣。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完成了生活观念的转变。即使在今天,民国时期上海知识分子的生活仍然比较现代。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