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警惕交房流程陷阱,部分开发商要求先签字缴费再验房,应坚持“先验房,后签字缴费”,依据《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保障自身验房权利。
2、注意证件不齐陷阱,开发商需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建筑工程质量认定书》《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竣工综合验收合格证》《竣工验收备案表》等法定文件,缺一不可,无合法文件可拒绝收房。
3、防范房屋质量陷阱,检查墙面地面开裂(尤其结构性裂缝)、屋顶漏水、门窗变形、管道渗漏等结构安全问题,以及墙面空鼓、电路短路、下水不通、隔音差等细节瑕疵,需携带工具逐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记录并要求限期整改,必要时请专业机构检测留存报告。
4、留意面积差异陷阱,核对《房屋面积实测表》,按合同约定处理面积误差,合同未明确时按法律规定:误差绝对值3%以内多退少补,超过3%可退房索赔或不退房时超过部分由开发商承担房款。
5、防范配套设施陷阱,对比购房合同及宣传资料,核实学区、交通、商业、绿化等配套是否与约定一致,若未兑现可要求开发商承担违约责任。
6、警惕费用缴纳陷阱,拒绝缴纳违规费用,如强制代收的契税、公共维修基金(可自行缴纳)、不合理装修押金、已含房价的燃气等开通费,明确装修押金退还条件和时间。
1、设计变更:施工过程中开发商对房屋结构、户型、公摊区域等进行调整(如扩大或缩小某区域面积、增减公摊设施),未及时书面通知购房者,导致实测面积与合同约定不符。
2、测量误差:预测面积由开发商委托的测绘机构在施工阶段测算,实测面积由专业机构在竣工后实地测量,两次测量因时间节点、测量工具精度、测量标准理解差异等可能产生误差。
3、公摊面积计算问题:公摊区域(如楼梯间、电梯井、公共门厅等)的范围或比例划分不清晰,开发商可能违规扩大或缩小公摊面积,导致套内面积或公摊面积出现差异。
4、施工误差: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设计图纸施工,出现墙体厚度偏差、尺寸超标或不足等情况,导致实际建成面积与设计面积存在偏差。
5、政策标准调整:交房前相关测绘政策、公摊面积计算标准发生变化,新标准下的实测面积与原合同按旧标准测算的面积产生差异。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