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格式条款争议
开发商提供的制式合同中存在“霸王条款”,如单方面约定“逾期交房免责”“面积误差处理不公”等,限制购房者权利、加重其义务。例如:合同约定面积误差在3%以内只补差价,超过3%购房者也不能退房,违反《商品房销售管理办法》中“面积误差超3%购房者可退房”的规定。
2、逾期交房
开发商未按合同约定时间交付房屋,且无合法免责事由(如未取得竣工验收备案表即交房),购房者要求支付违约金或解除合同。
3、房屋质量与面积误差纠纷
质量问题,交付房屋存在主体结构不合格(如墙体开裂、地基下沉)、严重影响居住的质量缺陷(如渗漏、管道堵塞),或与样板间、宣传资料描述不符。
面积误差,实测面积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且双方对误差处理方式存在争议。例如:开发商要求购房者补足超3%部分的房款,而购房者依据法律主张退房或仅补3%以内的差价。
4、产权归属争议
房屋存在抵押、查封等权利限制,开发商未如实告知,购房者付款后无法办理过户;或开发商将已售房屋再次抵押、出售(“一房多卖”)。购买的房屋为小产权房、经济适用房等限制交易房产,因不符合上市条件导致合同无效,购房者无法取得产权。
5、配套设施与规划变更纠纷
开发商擅自变更小区规划(如将承诺的绿地、车位改建为商铺),或配套设施(如学校、地铁、水电管网)未按宣传兑现,影响房屋使用价值。
1、查看合同约定:仔细查阅购房合同中关于面积误差的条款,明确合同是否对误差比例范围以及相应处理方式有规定。例如合同可能约定面积误差在3%以内(含3%),双方按合同约定的单价据实结算房价款;若误差超过3%,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等。
2、计算面积误差比:根据公式“面积误差比=(实测面积-合同约定面积)÷合同约定面积×100%”计算误差比。通过该计算,可确定误差是否在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便采取相应措施。
3、委托专业测绘:若对房屋实际面积有疑问,可委托有资质的测绘机构进行专业测量,获取具有法律效力的测绘报告。若测量结果与合同约定面积不符,以测绘机构的测量结果为准。
4、与开发商协商:根据合同约定和误差计算结果,与开发商协商解决方案。若误差在合理范围内,按约定结算房价款;若误差超出范围,可要求开发商承担相应责任,如面积误差比绝对值超出3%,购房者有权解除合同,要求开发商返还已付全部房款(含已付贷款部分),并支付利息等。若不解除合同,对于产权登记面积大于合同约定面积的情况,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由购房者补足,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开发商承担,产权归购房者;对于产权登记面积小于合同约定面积的情况,面积误差比在3%以内(含3%)部分的房价款及利息由开发商返还购房者,绝对值超出3%部分的房价款由开发商双倍返还购房者。
5、向相关部门投诉:若协商不成,可向当地房地产管理部门、消费者协会等相关部门投诉,寻求帮助和支持,相关部门会根据法律法规及实际情况,对纠纷进行调解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