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协商解决:纠纷双方直接就争议问题进行沟通,明确各自对于房屋产权、款项支付、房屋使用等方面的主张和诉求,尝试达成一致的解决方案。这是较为省时省力的方式,若能成功,可签订书面协议,避免后续纠纷。
2、调解:若协商不成,可寻求第三方调解。可向当地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申请调解,也可以向房屋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设立的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人员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实际情况,帮助双方沟通协调,促使达成和解。
3、仲裁:如果双方在购房合同中有仲裁约定,那么可将纠纷提交给约定的仲裁机构。仲裁裁决具有终局性,对双方均有约束力,双方需按照仲裁程序,提供相关证据和材料,仲裁机构会根据证据和法律规定进行裁决。
4、行政处理:若小产权房存在规划、建设、土地使用等方面的违规行为,可向当地国土资源、住建等部门投诉,由相关行政部门对违法行为进行查处,如责令拆除违法建筑、恢复土地原状等。
5、诉讼:若协商、调解不成,且没有仲裁约定,可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证据,对案件进行审理并作出判决。但需注意,小产权房交易存在法律风险,法院对小产权房买卖合同的效力认定较为严格,可能会认定合同无效,此时通常会根据双方过错程度裁定购房款返还、装修损失赔偿等,而要求继续履行合同或办理过户往往难以实现。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小产权房屋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此外,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如因不可抗力等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若存在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权利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等情形,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