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签订买卖合同:买卖双方需达成交易意向,并签订书面的房屋买卖合同。合同应明确房屋基本情况,包括位置、面积等,同时约定价格、付款方式、交房时间、双方权利义务等关键条款。
2、准备相关材料:一般需要买卖双方的身份证明,如身份证、户口本等。若房屋涉及宅基地使用,还需提供宅基地使用证;若有房屋建设审批文件,也应一并准备。
3、集体经济组织审核:双方携带身份证明、买卖合同等相关材料,前往房屋所在的集体经济组织,如村委会,向其提出转让申请。集体经济组织会对买卖双方的身份、交易的合法性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会开具相关证明材料,并在相关记录上进行变更记载或备案。
4、办理变更登记:经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后,买卖双方可携带相关材料,前往当地乡镇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手续。部分地区还可能要求公示一定期限,无异议后才给予办理。
1、合同效力风险:小产权房买卖合同一般以认定无效为原则。对于发生在本乡范围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农村房屋买卖,合同通常可认定有效。但将房屋出售给本乡以外人员,未经有关组织和部门批准,或合同尚未实际履行、购房人未实际居住使用该房屋的,合同可能会被认定无效。
2、产权风险:小产权房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无法取得国家颁发的合法产权证书,购房者无法真正获得房屋的所有权。其本质是在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经过法定的土地征收、出让等程序,不受法律保护,可能面临房屋被收回等情况。
3、交易风险:由于缺乏合法产权,小产权房不能依法办理过户手续,无法上市流通。购买后难以通过合法的市场手段进行变现或转让,即使达成交易协议,也无法完成过户,增加了购房者的法律风险。同时,因无法进行不动产登记,难以确认卖方是否存在“一房多卖”的情况。
4、拆迁补偿风险:小产权房在遇到政府或合法开发商征用时,购房者可能无法获得与合法产权房业主同等的拆迁补偿。因为其产权不合法,补偿款可能直接划给当地村委会或乡政府,购房者很难从中获得应有的补偿,甚至可能无法获得补偿。
5、抵押继承风险:根据《民法典》规定,房屋抵押以登记为准,小产权房不能办理抵押登记,无法作为抵押物进行筹资贷款。在继承方面,由于产权问题,也可能引发一系列法律纠纷,法院可能因小产权房产权不明确而不对其进行处理。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