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核对合同中房屋地址、面积(套内 公摊,明确误差处理方式)、产权证号、户型与房产证一致,避免“货不对板”。
2、确认卖方为房产证登记的唯一产权人,或所有共有人(如配偶、子女)均签字同意出售,防止后续产权纠纷。
3、要求卖方提供《不动产登记查询结果》,排查房屋是否存在抵押、查封、租赁等权利限制,明确租赁情况需约定租户是否提前解约。
4、明确首付款、贷款金额(若有)、尾款的具体数额,以及支付时间(如“签约后3日内付首付”),避免模糊表述。
5、优先约定通过第三方资金监管账户(银行、中介监管)交易,不直接打款给卖方,防范“钱房两空”风险。
6、约定买方因征信、资质等问题无法获批贷款的解决方案(如自筹资金、解除合同且互不违约),避免承担违约责任。
7、明确办理产权过户的具体期限(如“首付支付后30日内共同办理”),防止卖方拖延过户。
1、一方欺诈、胁迫且损害国家利益:如果一方通过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买房合同,损害了国家利益,那么该合同无效。例如,开发商故意隐瞒房屋已被抵押的事实与购房者签订合同,且该行为损害了国家的税收利益等,合同无效。
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买卖双方恶意勾结,故意压低或抬高房价,损害国家的税收利益、集体的财产利益或其他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如为逃避债务而勾结签订购房合同,损害其他债权人的利益,所签订的买房合同无效。
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比如以购房之名转移非法资金,行洗钱之实,借助买房合同来掩盖非法活动,这种合同无效。
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如果房屋的买卖违反了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等公共利益,例如所购房屋是在规划的公共绿地等禁止建设区域,那么买房合同无效。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例如开发商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明就与购房者签订预售合同,原则上该合同无效,不过如果在起诉前取得了预售许可证明,则合同有效。另外,购买违法建筑的合同也无效。
6、合同主体不合格: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的买房合同无效,如未成年人未经法定代理人同意独立签订的买房合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未获法定代理人同意,签订非纯获利益且与其年龄、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不相适应的买房合同,也无效。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