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比同区域房价,看单价合理性:查周边同户型、同楼层、同房龄的二手房成交价(通过中介、房产app等),或新房的“备案价”与“实际成交价”,若目标房源单价低于区域均价5%-10%且无明显缺陷(如采光差、临街),性价比大概率更高;反之,单价远超区域平均水平,需警惕溢价过高。
2、评估户型实用性,看空间利用率:优先选“方正户型”(进深与开间比例1:1.5左右),避免走廊过长、异形空间(如三角形房间)等浪费面积的设计;看“得房率”(实际使用面积/房产证面积),普通高层得房率70%-80%、洋房80%-90%为合理范围,得房率高的房子,同等总价下实际使用空间更大,性价比更优。
3、分析房屋基础条件,看居住舒适度:采光上,优先选南北通透、楼间距达标(楼高:楼间距≥1:1.2)的房子,避免低楼层、中间户等采光差的户型;楼层上,排除1-2楼(潮湿、隐私差)、顶楼(漏水风险),中间楼层(如总高18层选6-12层)居住体验更好;此外,看房屋是否有渗水、空鼓、噪音(临街/靠电梯)等硬伤,有硬伤的房子即便价低,后续维修或居住体验差,性价比也低。
1、查看相关规范标准: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住宅间距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一般要求冬至日底层日照时间不低于1小时。在实际计算中,普通小区居住用房可以用楼高为楼间距=1:1.2的比值进行估算。此外,房屋左右间距也有规定,多层(4-6层及以下)与多层建筑间距为6米,多层与高层(12层及以上)为9米,高层与高层之间为13米。
2、参考规划图纸:要求开发商提供小区的《总平面图》,图纸中会标注楼栋之间的间距尺寸,通过该图纸可以直观地了解楼间距的具体数值,再结合上述标准来判断是否达标。
3、实地考察采光情况:选择在冬季日照最短的时候实地看房,观察目标楼层的采光情况。如果中午12点仍有明显遮挡,或日照时间不足2小时,那么楼间距可能不达标。特别是低层住户,更要重点关注采光是否受到影响。
4、感受通风和视野:楼间距过近会导致空气对流受阻,夏季容易感到闷热。同时,如果站在房间内,与前排楼栋窗户正对且距离过近,容易存在隐私泄露问题,且视野会受到限制。如果通风良好,视野开阔,没有明显的压抑感,说明楼间距可能比较合理。
5、了解周边环境:查看房子周边是否有其他高大建筑物、树木等遮挡物,这些因素也会影响楼间距的实际效果。即使楼间距本身符合标准,但如果周边有其他遮挡,也可能导致采光不足。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