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起诉状,需写明原被告姓名、性别、住址、联系方式等身份信息,明确诉讼请求,详细阐述纠纷事实与理由。
2、原告身份证明材料:自然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社团法人登记证等主体登记资料。
3、被告身份证明材料:自然人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工商查询材料、法定代表人信息、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等。
4、房屋租赁合同原件及复印件,证明租赁关系成立及双方权利义务约定。
5、租金支付凭证,如银行转账记录、收款收据、发票等,证实租金支付情况。
6、房屋交付相关证据,如交房确认书、入住照片、钥匙交接记录等,证明房屋交付事实。
7、房屋使用及状况证据:包括房屋损坏的照片、视频、维修记录,租赁前后房屋现状对比材料,证明房屋损坏情况或正常使用状态。
8、相关费用缴纳凭证,如水电费、物业费、燃气费等缴费票据,体现合同履行细节。
9、双方沟通记录,如微信、短信、邮件、通话录音等,反映纠纷协商过程及双方态度。
10、涉及转租的,需提供转租合同、原房东同意转租的书面证明等合法性证据。

1、起诉前准备:收集租赁合同、租金支付凭证、房屋状况照片/视频、沟通记录等证据,明确自身诉讼请求,了解《民法典》中租赁合同相关法律规定,确认诉讼时效。
2、确定管辖法院:通常由房屋所在地基层人民法院管辖,若合同中有合法约定管辖法院,按约定执行;也可选择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
3、撰写民事起诉状:明确原被告身份信息,清晰列明诉讼请求,详细阐述纠纷发生经过、事实依据及法律依据,按被告人数准备起诉状副本。
4、提交立案材料:将起诉状、证据材料及原告身份证明,递交至管辖法院立案庭,线上立案需登录对应法院平台上传材料。
5、立案审核与缴费:法院审查材料,符合立案条件的予以受理,通知原告缴纳诉讼费,缴费后案件正式立案;材料不齐的需按要求补充。
6、庭前阶段: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等法律文书,被告需在规定期限内提交答辩状;法院可能组织庭前调解,双方达成一致则签订调解书,调解不成进入庭审。
7、开庭审理:双方按法院传票通知的时间、地点到庭,庭审中依次进行事实陈述、举证、质证、辩论,法官会询问相关情况并组织调解。
8、作出判决:法院结合庭审情况和证据,依据法律作出一审判决,判决书会送达双方当事人。
9、上诉:当事人对一审判决不服的,需在规定期限内向上一级法院提起上诉,进入二审程序。
10、判决执行:判决生效后,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需按判决内容执行;若拒不履行,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