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享百科

刘尚勇谈艺术品鉴定与评估:文物艺术品行业的关键认知与市场交易指南

发布时间:2024-12-20 15:03:10

刘尚勇

本文根据文化旅游部艺术品市场管理人才高级培训班内容编写。这是一次内部讲话​​,非常珍贵。讲师刘尚勇多年从事文物艺术品管理、出版、鉴定工作。拥有20多年的丰富经验和经历。他对艺术评价的理解代表了艺术界的主流观点。

鉴定关乎真实性,是文物艺术品行业的认知门槛;评估关乎价值,是文物艺术品市场达成交易的关键。

艺术品鉴定

说到书画鉴定,就不能不提一位很有影响力的人物。 1962年被任命为文化部书画鉴定组组长,带领鉴定组巡回全国鉴定书画十万余件。著名的礤玉先生。他出版的《书画如何鉴定》是书画鉴定领域的纲领性文献——“他的鉴定理论具有为中国现代书画鉴定奠定基础的意义”。

改革开放后,国家启动了第二轮全国书画评鉴活动。谢稚柳先生、启功先生、徐邦达先生、杨仁凯先生、付西年先生共同负责。他们被业内称为“鉴定五老”。在北京鉴定期间,由于我是文物局鉴定组的学员,我也有幸见证了各位先生的风采,现场学到了宝贵的经验。国家也陆续公布了“五老”的鉴定结果,成为后者研究书画鉴定的典范,丰富的学术积累必将为书画的最终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评价。

多年来,我潜心研究张衡先生的书画鉴定要领。正如《木岩斋书画鉴赏笔记》出版注释中所述:“鉴定依据包括鉴定的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主要依据是时代风格和个人风格,辅助依据是印章、铭文、描述、装饰等。”

我理解书画鉴定一般有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内在性是直接围绕书画本身的风格特征进行的鉴赏和分析,外在性是围绕书画作品的其他物证、书画证据进行鉴证推理。前者是基于鉴赏的鉴定,后者是基于鉴证的鉴定。后世的书画鉴定流派也以此为基础划分;但我相信,无论如何,所有的评价方法都是具有可比性的,不能有偏见。在鉴定实践中,鉴定人往往因鉴赏中的“满怀希望的断言”而无法认清事实真相,而坚持鉴定的鉴定人往往因“确凿的证据”而做出最终的决定。

回顾当年“五老”的鉴定,按照几位前辈的风格分为艺术鉴定、技术鉴定和学术鉴定。

艺术鉴定即所谓“看风格”,是从对书画艺术的鉴定入手,包括意境、风格、笔法、墨法、造型、布局等特点。时任书画巡展鉴定组组长谢稚柳是著名的“观画派”。他能将多年的书画创作经验转化为短期的观察。还有一些经验丰富的专家如刘九安先生,依靠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敏锐的直觉来判断字画的真伪,成功的概率也很高。

如果说谢稚柳的“见气”技术只能理解而不能解释,那么徐邦达的技术识别方法就是系统的、可传授的。他通过十几本书记录了自己超越目视的验证经验和分析过程。读完他的文章,再去博物馆看看实物,就比较容易理解他对于文物鉴定的想法了。另一方面,徐邦达对文物造假者的心理活动十分了解,这也提高了他的辨别真伪的能力。时至今日,我们所说的鉴定,很多都是来自徐邦达的技术鉴定体系。

与此同时,一些同事还提出了通过对物体取样并研究其物质成分的“科学鉴定”方法,例如对瓷器进行“热释光”测试(通过测量古代陶瓷中储存的辐射能)。确定从现在起燃烧的时间长短)以达到测年的目的。这样的科学鉴定方法有一定的好处,但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尤其是在中国,一方面这种方法的技术成本和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收藏家都愿意对自己的藏品进行钻孔取样。

科学鉴定很重要,但需要专业机构来完成。国家现在非常重视文物鉴定工作,应该设立一些专业的文物鉴定基金,建设专业的科学鉴定机构。书画鉴定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学术界,运用学术、文献、考证等方法进行综合鉴定。

老一辈的知识分子并不像今天的人那样使用电脑。他们将不同时代书画家的书画内容、格式、篇章等相关知识熟记于心。比如,原中央文史研究所所长启功就做出了学术评价。大家啊,他把版本、书目、历史、音韵学等方面的知识都融会贯通了,包括诗歌中的用词、韵律等知识。又如古代荒唐的避讳制度。康熙年间,为了避开“玄”字的禁忌,《天地玄黄》中的“玄”字被改为其他汉字。这种知识对于鉴定当时出现的字画尤为关键。

总体而言,当前的评价学习是书本学习、课堂学习和市场学习相结合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评价学术体系。这也是为什么大家更愿意相信“五老”鉴定团队给出的鉴定结果,因为团队最终的观点是综合了每位鉴定专家的鉴定特点和系统知识。只有这样,结果的鉴定意见才会更加准确。

艺术品估价

如果说评估关乎真伪,是文物艺术品行业的认知门槛,那么评估关乎价值,是文物艺术品市场达成交易的关键。价值评估是具备评估知识后的升级匹配,是从业者必备的高级技能。价值评估应该研究艺术品市场的底层逻辑,解决艺术品交易的完美闭环并打通艺术品的未来价值预期,进而实现人们所期待的艺术品资产化和金融化。

艺术品的价值评估自由度很高,价格变动看似随意,却难以监管:一是艺术品估价复杂,难以达成共识;其次,艺术品在交易过程中有一个临时价格。第三,艺术品的价格并不一定代表艺术品的价值。大收藏家王士祥为《艺术市场》杂志创刊号写下的诗句非常励志:“艺术无价,但它有价格,每次时尚改变,价格也常常改变。”

艺术品价值的评价涉及艺术品的非标准化、无与伦比的异质性、独特性、当代价值等特殊问题。它还涉及到艺术品评估中信息不对称的动态难度以及不同业态的差异。评价语境等问题往往受到不同维度的困扰——鸡同鸭讲,很难达成共识。

最基本的问题是:艺术品为什么有价值、人们购买艺术品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艺术品如何实现资产变现……这些问题其实都是在探索艺术品的价值。讨论这个问题的前提是要知道艺术品的价值其实是多元的,然后我们需要知道艺术品有主观价值、客观价值和群体共识价值,最后我们需要找到价值的同一点。

艺术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最大特点是它的价值是可以开发的、可以无限增值的,因此它的价值是动态的。

艺术的核心是学术价值,但学术价值再高,如果不充分在市场上交易,也会被淹没。可以说,没有交易就没有价格,没有价格就无法体现价值。近年来,文物市场形势有所好转。过去的政策是限制文物的销售,导致这几十年来大量珍贵文物的外流和流失。如果没有价值表达,人们就会认为文物毫无价值,也就没有保护和珍惜的必要。

讨论艺术品在市场上的价值评估,是在艺术品鉴定、艺术品所有权确认等前提下,考虑艺术品在市场交易中产生的价值。这个价值由艺术品的内生价值和外生价值组成。内生价值更多体现在精神层面,如审美价值、学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外生价值更多体现在社会附加值,如艺术家的社会地位、社会传播度和关注度等。

外生价值是可以操纵的,而且是非常决定性的,但一两次操纵是不够的,因为“冰山理论”——大多数提高艺术家价值的工作就像水下的冰山。没有深厚的基础支撑,没有大量的重复交易和撮合,作品的价格就会崩溃。

艺术品的价值很大程度上与交易价格有关,因为人们相信交易记录并且有交易对手,所以人们更愿意购买。而且,一件艺术品在交易的那一刻,只有一个匹配的价值点,可以代表一种价值。方面,但并不代表全部艺术价值。因此,通过反复的价格匹配,艺术品的价值就会逐渐完整、清晰。

同时,不同平台上发生的艺术品交易也会产生不同的价值。例如,同样的作品在拍卖行可能比在画廊获得更高的价格。阶梯价的存在体现了不同平台的发展。各平台的地位及承担的市场责任。此外,修复、文物研究等都会带来价值评估的变化。

交易过程离不开评价。比如,我们在买卖齐白石的虾题材作品时,发现他的作品有交易密集区和价值轴,我们可以在密集区进行相对安全的买卖。这与价格原因的价值评估密不可分。

艺术品买卖过程中最大的交易摩擦是信任。信任是这个行业最大的成本。解决交易信任成本很高,约占交易过程成本的40%。其他行业很容易解决,比如成立质检检测局进行计算,但艺术品行业想要简单地通过第三方解决信任问题并不容易。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可能会出现虚假信息、迷惑公众的欺诈行为。

但在现在的环境下,必须有人付出信任成本,要么是画家,要么是买画的人,要么是平台。如今已经进入大数据时代。最好的体验和最好的数据几乎是一样的。与过去只有“经验”作为专家工具相比,现在我们有了“数据”作为解决信任问题的专业工具。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关注关键节点的数据,因为与大宗商品行业不同,一两件重要艺术品的交易变化可能会影响行业数据的走势。

面向未来市场,需要建立信任机制。对内避免管理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道德危机,对外促进艺术家的进步,对艺术作品进行推广和升级,增加艺术品的价值。此外,还需要建立平台信任,并与拍卖公司等渠道和市场平台之间建立信任互动,确保赎回渠道畅通无阻。艺术基金积极营销和控制作品的流通量、广告投放量、有效的增值赋能,使基金投资的艺术品能够短期变现,长期升值。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