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工程》2017年第33卷第15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大学)韩志勇、费永强、刘丹、曾丹、张宇、施国忠出版王家磊、谢艳华的论文——《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物理特性分析及处理建议》。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等资助。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乡镇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些农村环境问题也随之显现,其中最突出的是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本文基于西部6个省份的现场调研和全国25个省份的文献统计,对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和物理特征进行了全面总结和深入分析,以期为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的管理提供指导。为资源利用、处理处置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在我国农村地区,生活垃圾来源主要包括餐饮源、包装源、生活用品消费残渣、废弃生活用品源、清洁源和农业生产源等。
2014年中国农村生活垃圾产生量达1.48亿吨;产生率范围为0.034~3.000 kg·(人·d)-1,平均值和中值分别为0.649和0.521。 kg·(人·d)-1,低于城市生活垃圾产生率;具有来源广而散、增长快、分布分散、地区差异显着、产量大的特点。农村生活垃圾的污染和管理需求引起足够重视。
中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主要成分包括餐厨垃圾、灰尘、橡胶塑料、纸张等。平均累计湿基质量百分比达到83.61%;食物垃圾、纸张、橡胶和塑料的含量正在上升。石灰土、砖、陶瓷等呈减少趋势;成分地区差异显着,橡胶含量由南向北呈明显下降趋势。相反,石灰土的含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加。
虽然农村生活垃圾的成分正在逐渐城市化,但与城市生活垃圾的成分相比,具有餐厨垃圾和金属含量低、粉尘和土壤含量高的特点。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可逐步开展垃圾分类收集。一是餐厨垃圾和粉尘分流,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堆积密度为40~650 kg/m3,平均为263 kg/m3,具有良好的压缩性。在实行“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模式的农村地区,可考虑利用压缩中转站和垃圾车收集运输农村生活垃圾。
免责声明:本文为转载,非本网原创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有疑问请发送邮件至:bangqikeconnect@gmail.com